一、國內并購市場趨于活躍呈現較強動力
2024年,中國并購市場在政策大力引導、市場主體踴躍、行業蓬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浪潮,呈現出活躍且多元的發展態勢。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度,中國并購市場(包含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共披露8378起并購事件,交易規模約2.0163萬億元,顯示出并購市場的強勁動力和中國經濟的發展活力與韌性。
政策引導和推進速度明顯加快,有力地推動了并購市場的蓬勃發展。國家層面有國務院新“國九條”證監會“并購六條”、“科創板八條”等多項政策,地方層面上海、深圳等地緊跟步伐推出相應行動方案,形成了上下聯動、全面覆蓋的政策支持體系。這些政策通過簡化審核程序、豐富支付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等舉措,有效提升了市場交易效率,鼓勵企業圍繞主業、新質生產力方向以及產業鏈整合等維度開展并購重組,為市場活躍度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引導資源向更具潛力、契合國家戰略的領域流動。

從市場主體看,央地國企憑借資源優勢、政策導向支持等,在并購重組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愈發突出。按企業性質分,央企參與的并購重組金額最大,占比接近 40% ,地方國企占比約 30% ,而民企參與的數量最多,約占 65% 。央地國企積極通過并購重組優化產業布局、聚合優勢資源、引領產業升級;民營企業基于自身業務拓展、產業鏈完善等需求,并購重組活躍度也較高,在新興行業、細分領域發揮著靈活創新的優勢,眾多民營企業參與并購重組對優化產業生態、激發市場創新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4年11月,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并購交易(共11起交易,兩起交易并列第9)中,央地國企發起的交易有7起(不含海爾集團、華夏幸福、賽力斯和阿維塔的交易)。這7起交易金額合計2421.31億元,占3032.16億元總交易金額的79.85% 。(見表1)
從并購目的看,橫向整合和戰略合作是主要類型。央企在并購重組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重大裝備等行業中不斷加快橫向整合和戰略合作步伐,發揮資本資源重組的協同效應,持續做大做優做強。2024年,央企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7萬億元,同比增長 21.8% 。中國船舶、國藥集團、華潤集團、中國五礦、中國稀土等不同領域央企所屬的上市公司加速推進并購重組。在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一汽投資控股中國誠通所屬力神青島,兵器裝備集團、東風公司同步參與形成發展合力,共同打造國資動力電池優勢龍頭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綠發與科大訊飛開展人工智能合作項目;在量子技術領域,中國電信布局新一代信息通信領域,整合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權,進一步提升量子技術水平。地方國企的并購重組主要集中在基礎化工、電子、金屬、汽車、新材料等行業,以戰略整合、橫向整合、借殼上市為主。民營企業則在高端機械設備、基礎化工、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等行業中表現活躍,顯示出民營企業在并購重組中的多樣性和活躍度。

從行業分布看,產業并購呈現向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的趨勢。基礎化工、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金融、生產性服務業等領域案例整體較多,科技、制造
業、醫藥等行業成為并購重組的熱點領域。各行業企業基于自身發展特點和戰略需求有著明確的并購動機與目標。科技行業企業聚焦搶占高新技術高地、優化完善產業鏈;制造行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集中度;醫藥行業企業側重于獲取創新資源、擴大業務版圖等。
區域分布上,并購重組在長三角地區較為集中。江浙滬等地區憑借良好的產業基礎、強大的金融要素資源以及優質的營商環境,成為資本并購的重點地帶。而國內其他區域又依據自身產業結構、發展階段差異,在產業結構升級和要素資源整合中因地制宜發揮著積極促進的作用。
此外,近年來的并購重組市場在交易類型上更加多樣化,涵蓋行業重組、跨界收購、資產剝離等多種形式。具體特點上表現為夯實產業鏈、供應鏈融通,推動固鏈補鏈強鏈,加快產業結構躍遷升級,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同時,一系列重大典型并購案例的成功實施,從千億級別的行業整合,到多家央企增資引戰、專業化整合,也進一步驗證了并購重組對于企業、行業乃至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新一輪“并購潮”無疑將助力國內新經濟和科技創新發展,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二、產權市場成為國有資本并購重組的主戰場
產權市場并購重組主要集中于傳統產業專業化整合和戰新產業前瞻性布局兩個方面,推動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統籌配置國有資本,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方面的關鍵作用。產權市場持續增強輻射能級,推動跨區域并購市場資源融通、監管協同、標準趨同,以更務實落地的合作抓手服務并購投資人,提升并購投資戰略能級與經濟收益,助力防范在跨地域交易過程中易發的產權不明晰、合規監管等風險,以專業化、投行化服務助力并購投資人規避戰略投資風險與市場風險。
當前,產權市場已成為國有存量資產盤活、推動國有資產證券化的重要渠道,通過處置出清“兩資”“兩非”,盤活存量資產,騰挪出資源空間,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①,把國有資本用在“刀刃上”。2024年重大產權轉讓項目中,房地產項目占據一半以上,其中一線二線城市商業地產占據了很大比例,顯示出產權市場已成為商業地產存量資產盤活和資產證券化的重要渠道。例如,石家莊、合肥兩座萬象城商業體實現了產權轉讓,為華潤系相關平臺資產證券化打下了良好基礎。2024年6月,“上海城郵公寓管理有限公司 100% 股權、上海天腸公寓管理有限公司 100% 股權、杭州正盛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100% 股權及建方武漢市房屋租賃有限公司 100% 股權\"項目在上海產權市場公開掛牌轉讓。一個月后,“建信住房租賃基金持有型不動產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標志著產權與證券市場在盤活存量資產、形成投融資良性循環方面實現重要突破,形成良好的市場示范效應。
產權市場在服務國企改革深化提升、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加快布局戰新產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平臺作用,特別是在推動要素資源市場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著戰略引領作用。產權市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行業,通過投行化一站式服務,以國有資本和非公資本深度融合的形式,引導資本向新前沿賽道、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集中,助推社會資本在產業鏈、供應鏈及價值鏈中的關鍵環節及中高端領域布局,提供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投資并購、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等專業服務。與此同時,結合“雙百行動”“科改示范行動”等各類試點企業發展動態,分類制定“全面覆蓋、集成服務、一企多策、數字賦能”等產權交易服務方案,多維度、全方位拓展市場,提升服務及時性和延續性,成功培育大量核心技術能力優、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助力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在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關鍵領域,產權市場正引導資金加快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相關領域聚集。2024年,央企、地方國企平均并購金額分別為 $268.26\$ 億元、136.79億元,分別較近10年的均值增長 129% 和 170% 。產權市場重大資產重組和大額融資事件也頻頻出現,交易活躍度明顯提升,展現出國有資本整合加速的態勢。2024年12月,中國華能與中國國新、中國郵政、中國太平、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南方電網等5家企業簽署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增資協議,募集資金額達150億元,成為當年新能源行業最大規模的私募股權融資;上海產權市場成功助力阿維塔科技增資超110億元,成為近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極為亮眼的增資引戰案例。2024年12月,由燕東微、京東方A等多家企業聯合增資199.9億元,共同建設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助力北京誕生一家大型晶圓廠。這既是2024年產權市場規模最大的增資項目,也是北京發力新興產業、在集成電路制造領域邁出重要一步的縮影,體現了產權市場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擔當,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應有的力量。
三、展望國內并購市場五大趨勢
展望未來,中國并購市場將在以下五個方面呈現出明顯持續的發展趨勢。
1.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將持續加大,并購市場迎來新一輪熱潮
未來政策將繼續發揮引導和支持作用,進一步鼓勵企業圍繞國家戰略重點領域開展并購重組。如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方向的支持力度會不斷加大,引導更多資源向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集聚,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強化我國重點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政策的細化和配套措施有望持續完善,在并購重組的審核程序、監管方式等方面不斷優化,提高市場效率,保障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例如,可能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為更多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并購項目提供便利;還會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反壟斷等方面的規范,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2.各類投資機會不斷涌現,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將成為并購的焦點領域
高科技行業仍將是并購重組的重點領域,隨著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企業會通過并購整合來加速技術突破和商業化應用,完善產業鏈布局,搶占全球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制造業的并購重組將持續圍繞行業轉型升級展開,傳統制造業企業會更積極地尋求與新技術、新產業的融合機會,通過并購獲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所需的技術和資源,提升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醫藥行業在人口老齡化、健康需求增長等背景下,也將不斷涌現出并購整合機會。藥企之間的合作、跨界整合等模式有望增多,以實現創新藥研發、醫療服務拓展等多元化發展。
3.加快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央地國企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并購重組是國有經濟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國有資本實現有序進退和合理流動的重要途徑,未來央地國企或將繼續通過并購重組加大在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的布局力度,同時加快剝離非主業、非優勢資產。
企業在并購重組過程中會更加注重戰略協同和長期價值創造,不再單純追求規模擴張,而是聚焦于通過整合實現技術升級、業務拓展、成本控制、市場份額提升等實質性的發展目標。央地國企會繼續發揮引領作用,依托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在重大戰略性并購項目中擔當主力軍,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民營企業憑借靈活的機制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新興產業細分賽道以及跨界整合等方面積極探索,尋找差異化的發展機遇。同時,中介機構如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的專業服務能力和重要性將愈發凸顯,需要不斷提升在并購交易撮合、盡職調查、估值定價、方案設計以及投后整合等環節的服務水平,助力企業實施高質量的并購重組。對于市場參與者而言,應密切關注政策動態,立足自身戰略定位和發展需求,提前布局、精準篩選并購標的,做好充分的風險評估和整合規劃,以更好地把握并購重組市場帶來的發展機遇。
4.證券市場和產權市場雙輪驅動,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并購與資源融通樞紐
錨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技術、新領域、新賽道,證券市場和產權市場將雙輪驅動,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資源、客戶資源、產業生態資源集聚優勢,針對產業并購投融資雙方戰略目標的契合度、技術互補性以及資源協同,圍繞產業鏈上下游有效推動橫縱向兼并重組、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形成規模經濟,打造服務并購資本與產業融合發展新樣板。產權市場深耕區域發展,針對科技產業投融資,提供專利資產盤活、知識產權作價入股、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多元機制,拓寬并購融資渠道。在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產權市場近五年累計已完成知識(技術)產權交易34180宗,交易額2253.98億元(含技術合同登記)。通過各地高價值專利運營、戰略性新興行業路演活動、投融資交流會、專題項目推介會,產權市場將積極搭建各類橋梁機制,構建活躍的產學研合作生態、并購投融資合作生態,致力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購投資信息與資源融通樞紐。
5.并購市場“國際化”將助力中國企業出海,加快全球范圍內資源優化配置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斷深化,未來10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有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規模的巨大商機。從全球角度看,目前跨國并購基金參與的并購交易數量占海外資本市場并購總規模的 75% 左右,而中國資本市場并購基金交易數量占比還不到三成。在此背景下,中國并購市場還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大力推動國有、非公以及境內外各類新興要素、資源跨境流動,圍繞國際戰略競爭前沿、新興產業,搭建國際資本并購橋梁樞紐,積極服務中國科技企業“走出去”,不斷探索跨境投融資服務新模式,助力中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加快創建世界一流企業。
(賈彥,上海交易集團研究院院長)
注釋:
① 國有資本“三個集中”是指: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