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ports Training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DUAN Zhenghu
Yunnan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Kunming,Yunnan Province,6517Oo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awarenessof people's health,the sports industry has ushered in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na globalscale.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ports training major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school sports training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development ofsports industry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paths:optimizing talent supply mode,innovating educationand training mode,promoting talent flow and sharing,andreforming evaluationand incentive mechanism,soa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school sports training majo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Keywords] Sports industry; Sports training maj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ajor construction
在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的背景下,體育產業已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從體育賽事的商業化運營、體育用品的研發與銷售、健身休閑服務的推廣、體育科技創新的應用等多個方面來看,體育產業所覆蓋的范圍日益廣泛,規模亦不斷擴大。在我國,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更是為體育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體育產業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高層次的特點[1]。運動訓練專業是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一環,其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著體育產業的發展。因此,在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學校運動訓練專業建設進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體育產業大發展的趨勢
1.1體育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和人民健康意識的日益增強,體育產業在近幾十年來經歷了迅速擴張。從國內來看,體育產業同樣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自全民健身戰略提出以來,我國各級政府在體育事業上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人民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持續提高,這促進了體育產業規模的逐年擴大。
一2031年中國體育行業深度研究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31175億元,增加值為12245億元[2]。相較于2023年,總產出實現了13.9% 的增長,增加值也提升了 14.1% 。而《“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則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要達到5萬億元。眾多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如奧運會、世界杯等國際頂級賽事,以及國內不斷涌現的馬拉松、電子競技等熱門賽事,不僅吸引了大量觀眾,還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協同發展,進一步刺激了體育產業的市場需求,為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大提供了有力支撐。以2024年系列大型體育賽事為例,這些賽事帶動了體育用品銷售、賽事轉播、廣告贊助等相關產業的繁榮,充分體現了體育產業的強大帶動力[3]
1.2體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在體育產業的發展進程中,其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和優化。傳統的體育產業,如體育用品的生產和體育賽事的管理,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基礎上,也在持續進行技術革新和模式更新。例如,體育用品制造業在智能裝備、高性能材料等方面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高科技含量的運動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對運動裝備個性化和智能化的需求[4]。而新興體育產業業態迅速崛起,成為體育產業新的增長點。體育傳媒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使體育賽事的傳播渠道日益多元化,賽事直播、短視頻分享等形式極大地提升了體育賽事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吸引了大量廣告投放與商業合作。體育旅游作為一種跨界融合的新興產業,將體育活動與旅游資源有機融合,開發出了諸如騎行旅游、冰雪旅游、登山探險等特色體育旅游產品,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生活與休閑度假的雙重需求,市場規模逐年擴大。此外,體育金融、體育教育培訓和體育康復等領域也在不斷壯大,共同推動體育產業結構朝著更多元化和高端化的方向發展。
1.3體育產業人才需求多元化
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培養運動員、教練員和體育教師等傳統專業人才的同時,隨著體育產業與其他領域的進一步融合,市場對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強[5]。就體育管理而言,當前亟須具備現代管理理念、市場營銷知識和戰略規劃能力的專業人才,以推動體育企業的高效運營和可持續發展。以體育賽事運營管理人才為例,他們不僅需要熟悉賽事組織流程,還需具備市場營銷、贊助招商和媒體傳播等多方面的能力,以確保賽事商業價值的最大化。在體育科技創新方面,則需要大量擁有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數據分析等專業背景的人才,以推動體育裝備的智能化、賽事轉播技術的創新以及運動數據的監測與分析等[6]。此外,體育法律、體育金融和體育傳媒專業人才已成為體育產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們在體育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投融資運作、媒體傳播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這種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趨勢,要求高校和職業教育機構不斷優化專業設置,加強跨學科人才培養,以更好地滿足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
2體育產業大發展背景下學校運動訓練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2.1體育人才發展供給比例失衡
在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學校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供給比例不平衡的問題。從宏觀層面來看,體育產業各領域的人才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而學校的人才培養數量卻難以準確匹配這一需求[。例如,在全民健身熱潮中,體育健身指導和體育賽事運營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然而,學校運動訓練專業對傳統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投入較大,所輸送的人才相對富余,而針對新興體育產業崗位的培養則顯得不足,導致健身教練和賽事策劃運營人員供不應求。這種供給比例失衡使得大批運動訓練專業的畢業生難以在對口領域找到合適的崗位,進而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同時也限制了體育產業這一新興領域的發展,因為企業難以招聘到足夠的專業人才來推動業務的拓展。
2.2體育產業人才發展結構單一
目前,學校運動訓練專業所培養的人才結構相對單一,難以適應體育產業多元化發展的需要。一方面,人才的知識結構有限,大部分學生僅掌握了運動訓練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而很少涉足體育產業相關的市場營銷、金融管理、法律知識等領域。這就使得他們在進入體育企業后難以勝任諸如體育產品營銷策劃、體育項目投融資分析、體育賽事法務處理等綜合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實踐能力結構較為簡單,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訓練主要集中在體育技能訓練與競技比賽上,缺乏體育產業真實運營場景下的實踐經驗。這不僅制約了體育產業多領域融合發展進程的革新和突破,同時也影響了學校運動訓練專業的社會認可度及就業競爭力。
3體育產業大發展背景下優化學校運動訓練專業建設的路徑
3.1 優化人才供給模式
在體育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學校應深入進行體育產業市場調研,并與體育企業及行業協會建立緊密聯系。針對當前體育賽事運營對賽事策劃、組織管理和市場營銷人才需求較大的特點,可以在專業課程中加入相關課程模塊,如賽事策劃與推廣、體育市場營銷實戰等,以確保所培養的人才能夠準確匹配市場崗位要求[8]。此外,應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構建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校內方面,可建立運動訓練高級實驗室和模擬賽事運營中心作為實訓平臺,讓學生通過模擬真實場景來鍛煉專業技能;校外方面,通過與知名體育企業、賽事運營公司和體育俱樂部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幫助他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注重學生個體差異與興趣特長的前提下,實施個性化培養方案。
3.2 創新教育培訓模式
學校應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在線上,開發運動訓練理論精品線上課程和體育產業前沿講座視頻資源等優質課程資源,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線下,則以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形式為載體,強化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在學習方式上,可推行項目式學習策略,以實際體育項目為載體開展項目式學習。例如,組織學生參與體育賽事的策劃及實施、體育產品的開發及宣傳等活動,讓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應以指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總結經驗。
3.3促進人才流動共享
在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推動人才流動共享對于學校運動訓練專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學校應與體育企業和行業協會攜手,建立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的交流平臺,并利用線上人才數據庫及時發布招聘、實習、求職等信息,以實現人才供需的精準對接,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同時,不同學校之間應加強交流與合作,在師資、課程和實踐基地方面進行資源共享,聯合開展師資培訓,共享優質課程,互派學生交流,并共同開展科研項目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以提升整體專業實力。
3.4改革評價與激勵機制
在體育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改革學校運動訓練專業的評價與激勵機制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應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摒棄單一的以考試成績為中心的評價方法,建立注重能力與素質并重的評價模式,并將其融入實踐操作考核、項目成果評價和職業素養評價之中。例如,在實踐教學方面,應根據學生的實習表現和項目任務的完成情況對其素質進行綜合評價,并從團隊協作、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多個維度來考量職業素養的培養,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另一方面,應設立專項激勵政策,針對學生和教師分別制訂措施。對于在體育產業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應頒發獎學金和榮譽證書;對于在教學改革、科研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應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傾斜。
4結語
隨著體育產業的迅速擴張,對既具備高素質又擁有多元化技能和專業知識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人才培養路徑的優化策略需要貫穿于教育體系、職業培訓系統和企業內部培訓3個維度,旨在構建一個綜合、高效的人才培養框架。同時,應加大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育力度,以增強人才的綜合競爭力與適應能力。這一系列措施都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緊跟市場變遷和技術革新的步伐,確保體育產業和人才發展同頻共振,最終實現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崇磊.我國高等體育院校體育技能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控制體系研究[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22.
[2]韓洪偉.我國高等體育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23.
[3]張文韜,李梅.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瓶頸問題與解決途徑[J].青少年體育,2023(4):104-106.
[4]李芷亮,劉建,陸海林,等.我國政府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注意力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25,47(2):47-56.
[5]沈克印,謝昕.新質生產力賦能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運行機理與紓解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5,59(2):42-51.
[6]胡宇鵬,袁宗金.雇傭關系視角下我國高校體育管理人才培養路徑優化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25,40(1):48-54.
[7] YUSEUNG P D,MINJUNG K,CALVIN N.Leveraging thecultural intelligence of sport employees in the globalizedsports industry[J].Sport,Business and 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2025,15(1):43-63.
[8]LIYH,YUEM.ResearchontheSymbioticMechanismandPromotion StrategyofHigh-QualityDevelopment ofChina's Sports Industry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 -sibilityFulfillmentunder Carbon Peakingand CarbonNeutrality Goals[J].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24,12(9):18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