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Xi Jinping' s Cultural Thought into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Jinhua
( Zhengzhou School of Commerce and Trade Management,Zhengzhou 450047)
Abstract:Advancedcampusculture playsanimportant role ineducating,inspiring,cultivating emotionsandproviding guidanceanddemonstrationforstudentsBuildingagoodcampuscultureisanefectivewaytoaccomplishthemissionof fostering virtueandcultivating talent.Byexamining theissues facedin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invocationalcollges,such asthesingularityofthenstructiosubjectunclearscholcharacteristis,shallowconntatioexpressonmisaligmntin strategicunderstandingandfragmentedinheritance,this paper deeplyanalyzesthecauses,including unclearmissionandresponsibilitieslackofculturalofidenceinsuficient sstematicplanngweakenedinstitutinaldevelopmentandutlita ian valueorientation.Thepaperexplores how tointegrate Xi Jinping'sCultural Thought intocampusculture construction to address the current challenges fac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 in building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校園文化是學校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完備有序的校園文化是構建和諧美麗歡樂學校的必備核心條件。習近平文化思想一經提出,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展現出強大的理論指引作用,為建設校園文化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宏觀指導。探索習近平文化思想在職業院校中的體用貫通,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具體實踐,也是推動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措施
一、當前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
經過多年的發展,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不錯成績,但在理念、制度、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誤區,有錯位現象,亟待解決。
(一)建設主體單一
校園文化建設是校園內所有人包括與學校有關聯的企業共同參與的活動。但在一些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往往由少數人主導,最突出表現為領導主體論(校領導、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及其負責人)。他們認為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應該采用“灌輸”教育方式、自上而下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另一個特別表現是專家主體論,即尋求外部力量來幫助自己理清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有的職業院校完全把校園文化建設打包委托給外部機構,表面上學校得到一個現成的校園文化,但實際上造成了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發展實際、師生教學生活的割裂。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大合唱”曲目,需要人人參與,單一主體建設模式只能是“獨角戲”表演,最終會導致全方位、多層級、廣范圍的建設局面無法形成,嚴重影響校園文化建設成效和師生員工對校園文化的參與度、感受度、認可度。
(二)學校特色模糊
“凝練具有職教特色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精神,建設體現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是教育部的要求。但職業特征不明顯、自身特色不突出、地域文化不鮮明等問題依然存在,造成了千校一面、萬人同語的局面。如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社團節和文藝表演等校園文化活動,未能把學校自身特色元素融入其中,專業性不足,學校的文化特色和成果沒有得到展示,活動開展是慣性使然,致使學生參與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品牌塑造效果不佳。筆者走訪發現,一些學校的校訓多與“勤奮、求是、拼搏、厚德”等有關,比較大眾化,職業院校的教育理念、辦學方式、就業屬性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三)內涵表意淺顯
文化育人潤物無聲,貴在其內涵。有的學校過于追求物質條件的“高大全”,認為規模“宏大”才能體現文化的“高端”,如在學校建筑上,把“新”作為衡量標準,斥巨資打造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教學場館,但沒有使物質載體呈現出文化教育價值;在內容設計上,學校走廊、內部場所裝修耗費不少精力,堆砌出許多應景式、欄自式文化內容,偏離了文化育人的本質。有的崇尚“人無我有”,常念“全”字訣,認為只要是跟校園文化有關的內容都必須有所展現,無形中用形式主義遮蓋了師生的實際文化需求,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的注重“文本化”,片面追求文本建設,一切以制度為尊,可謂是制度齊全、應有盡有,但多數不足以成為日常規范、引領力量,“紙面上的說”與“實踐中的做”無法同頻共振,只能算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幻影。
(四)傳承割裂破碎
在實踐過程中,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遇到了一個困境,就是忽視歷史問題。每個學校都有著不同的建校歷史、發展歷程、辦學傳統、教育風格,這些是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沉淀,是學校必須把準的“魂”和扎好的“根”。但有些學校在發展過程中,丟了“魂”、斷了“根”。例如,有的為了建設新場館,把一些具有歷史感的舊建筑無情拆除,忽視了這些校園歷史建筑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遺產價值,沒有在尊重歷史建筑和滿足時代要求之間找到平衡;有的從老校區搬遷至新校區后,不注重對老校區文化的移植和嫁接,另起爐灶一味追求創新,不能一張藍圖繪到底,致使師生歸屬感和認同感較差,學校凝聚力作用難以完全顯現。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涵和特征
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科學,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涵和特征,是建設校園文化所必須具有的理論指引和前提要求。三個“辯證統一”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鮮明特征。
(一)黨性與人民性辯證統一
堅持黨性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題,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場。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文化建設才能道路不偏、方向明確、目標堅定,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文化權益,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是黨推進文化建設的一貫要求。
(二)守正與創新辯證統一
“守正”要守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文化的優秀元素,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創新”就是遵循“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回應新時代關切、回答新時代問題,做到明體達用與體用貫通。
(三)民族性與世界性辯證統一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推動中華文明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不斷豐富吸納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又具有胸懷天下的視野格局;不僅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還提出“四個共同倡導”全球文明倡議,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統一的“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1]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構建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中的具體實踐
新時代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構建特色職業校園文化和高水平文化育人體系,用春風化雨般的文化浸潤來增強廣大師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一)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體論,推動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體系的功能平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2]主體性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突出特點,堅持黨的領導、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堅定文化自信構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體論。從領導主體、實踐主體、鞏固主體等維度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有助于為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固本強基、凝心鑄魂。一是立足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領導主體地位。“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3]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教育事業進步發展的強有力保障,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全領域,充分發揮黨的教育方針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職業院校黨委(黨總支)應該承擔起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職責,建立黨委(黨總支)抓總方向、院系黨組織牽頭負責、基層黨支部組織落實的組織架構和工作體系,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轉化為夯實職業院系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發展優勢,以扎實有效的黨建工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保駕護航,讓優質文化成為影響廣大師生學習、生活、工作的精神源泉,形成新時代職業院校精神文化。二是立足廣大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實踐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全體人民“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4、讓人民成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5],人民是文化建設的實踐主體。從這個角度來講,職業院校師生員工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創造者、受益者,校園文化只有在學校領導、教職員工、學生共同參與下,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要發揮學校領導的帶領作用,既要在戰略規劃上謀篇布局,也要在具體實施上身體力行;既不獨斷專行,能夠匯民意、集民智,也不放任不管,做到多參與、常督導;引領思想觀念的突破和先進辦學理念的培育,建設高水平校園文化。要激發教師的支撐作用,教師的師德品行、教學行為、專業實踐水平及個人在課內外的所有言行都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要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時刻向學生傳遞學校校園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和道德理念,切實履行校園文化建設傳播者、組織者、實踐者的職責。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心理層面,職業院校學生已經具備了較為獨立的人格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高職學生的思維、性格等趨于成熟,他們都有強烈的參與學校事務的渴望和意愿;要優化參與渠道,從制度保障、組織架設、行為教育等方面激發活力;要創建多元化文化主題,提高學生獲取不同層次知識教育的獲得感;要密切跟蹤建設,強化思想交流,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三是立足校園文化自身的主體性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文化主體性,它是人民對文化認同、價值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堅實基礎。換言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主體性是在校學生對本學校教育理念、辦學模式和發展規劃等認知認可的重要基點,要培育學生對學校校園文化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形成對學校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要充分挖掘和敏銳發現職業院校的特色優勢,在情感上接納并內化,積極主動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進發出更為磅礴的思想文化力量。
(二)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論,引領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價值導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6等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和“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7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8]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新的闡述,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論。其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9,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建設中的引領地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迫切而又必須的重要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愛國情懷、誠信素質、和諧理念、奮斗精神、以德化人等理念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結合當前實際,形成的有時代價值的精華;是一套合理的價值規范和評價標準,不僅為職業院校師生在不同層面設定了價值目標,而且還是職業院校精神和校園文化的靈魂和核心。建設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就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人校園物質文化。優化校園基礎設施,利用教學樓、體育中心、圖書館等建筑以及雕塑、園林等景觀設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底蘊;重視文化長廊、宣傳欄、電子顯示屏、橫幅標語、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內部媒體媒介的設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發師生員工的情感共鳴,塑造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人校園精神文化。深入挖掘職業院校辦學過程中的歷史文化內涵,大力弘揚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校風校訓精神,形成職業院校精神文化的獨特標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職業院校文化的交融,提升職業院校校園精神文化的先進性;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風、教風建設,提倡守正創新、自我更新,體現校園精神文化的時代性。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人校園制度文化。習近平文化思想確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10]這是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制度,應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制定校園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的內在遵循和標準依據,增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因此,在制度內容設計上,要完善理想信念教育機制、堅持輿論宣傳引導制度、建立輿論導向工作責任制和領導機制、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等;在制度建設過程中,要廣泛征求師生和相關部門的意見,保障公平、公正、公開;在制度管理和落實上,要一視同仁、客觀對待、馳而不息,體現制度的執行力、公信力、生命力。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行為文化。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把愛黨、愛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向師生傳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重要性,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組織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師生員工凝心聚力,積極投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踐中。
(三)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使命論,強化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育人的責任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歷史方位,分析國內外發展新形勢,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新時代文化使命:“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時代,青少年是最具有創新力和創造力的群體,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堅持五育并舉,把立德樹人、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當成目標任務,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著力提升新時代青少年學生的文化自信,使他們自覺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和傳播者。一是在扛牢“思想旗幟”上下足功夫。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牢牢站穩哲學社會科學課堂、教材、論壇、講座、社團等陣地,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聚魂,堅定職業院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加強品德教育,職業院校的學生正是處于思想品德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教育對他們具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定向和奠基意義,通過校園文化潛移默化作用,引導學生做到品德潤身、公德善心、大德鑄魂,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二是在弘揚“工匠精神”上下足功夫。職業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職業人才的職責,校園文化建設要從現代職教特質出發,立足職校特點和專業特色,推動與“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以校園行為文化培育“匠德”,搞好就業教育,把專業領域的匠人品德和素養傳遞給學生,提升專業技術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做好職業規劃,引導學生客觀認識職業需求,理性選擇職業崗位,謹慎恪守職業操守。以校園制度文化規范“匠規”,從完善工匠精神教育組織領導制度機制、深化工匠精神教育日常管理考核體系、健全工匠精神教育評價督導激勵制度三個方面人手[12],夯實職業院校學生的做人準則和行業底線。以校園精神文化感召“匠心”,通過發揮校園文化的顯性載體作用,利用向“身邊的榜樣\"學習、“弘揚勞模精神”等活動,傳播“匠心”文化,講述“匠心”故事,培養敬業愛業、追求極致、精益求精的職業情懷。三是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足功夫。《論語》中講:“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要在實訓實習等實踐過程中磨礪專業理論知識、檢驗專業技能運用,確保學生具備嫻熟的實操能力、扎實的知識素養和穩定的研發能力;構建涵蓋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藝術素養、體育健康等多方面的文化體系,建好學生文藝、體育、科技活動場所,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做到團結協作、形成奮發向上的風貌。
(四)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論,確保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實施的提能增效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文化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包含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等內容的習近平文化思想方法論。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論蘊藏著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科學智慧,為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理論遵循。一是基于文化自信視角建設職業院校校園文化。文化自信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3],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打牢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職業院校學生的心智還在成熟期、辨別是非能力尚未確立,亟需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染和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和歷史沉淀,是推進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為職業院校文化建設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是厚植職業教育文化自信自強的內驅動力。要以革命文化自信展現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底色。“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14]革命文化是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支撐和情感來源,必須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時刻以革命歷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在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中培養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革命的人生觀,提升人生境界,真正擔負起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重任。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增添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活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時代精神的體現,是塑造新時代“四有”青年的重要準則,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方向上的保證。學校要重點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教育、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國家文化安全觀教育,破除文化虛無主義。二是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多元化。新時代,學生的自我展示方式多種、校園社交手段多樣、獲取信息種類豐富、興趣需求范圍廣泛,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在文化內容、展現形式、底蘊內涵等方面必須精細化配置,營造多元、平等、包容的校園氛圍。三是用守正創新推進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守正\"就是要求校園文化建設時要明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抓好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要從辦學歷史和傳統中找尋文化脈絡,將一脈相承的校風學風、代代延續的社會聲譽、日益增強的學科優勢、富有聲譽的師資力量、各行各業的校友資源等優勢發揮到極致[15],引導師生知校、愛校,使校史文化融入育人體系。“創新”就是要有與時俱進的新理念、推陳出新的新思路、喜聞樂見的新形式,充分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法論,在時代發展中把握校園文化建設的“時\"和“勢”,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要緊緊圍繞職業院校主責主業,立足省情校情學情,整合和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敢于“走出去”善于“引進來”,創新內容建設和傳播方式,以生動方法和數字化形式展示文化魅力。
四、結語
能人才的重要陣地,承擔著培養國家發展所需人才的重任。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學校文化軟實力成為院校之間競爭的一個核心要素。職業院校應該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全面發展的重要事項進行規劃研究,運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彰顯習近平文化思想強大的真理偉力,使校園文化建設符合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要求,既體現職業教育的時代性、創新性,又完美完成立德樹人與育人根本任務,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N].人民日報,2023-10-9(1).
[2]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G].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G].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G].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8]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9(1).
[9]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0]張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7(20):151-156
[1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9(17) :2-9.
[12]鄧德艾,王頻.校園文化建設與工匠精神教育的契合邏輯與耦合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24,10(5):91-98.
[1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G].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習近平.“共和國是紅色的”(兩會現場觀察)[N].人民日報,2019-3-5(1).
[15]陶駿,毛文杰.守正創新加強地方高校文化建設[N].新華日報,2022-9-3(22).
文化興則國家興,職業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
(責任編輯 朱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