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所小學,一節別開生面的課程正在進行。
這節課叫《我是小小營養師》,學生是主講人,而坐在講臺下認真聽講的是學校里有減肥需求的老師。“因為春天到了,很多老師都開始減肥,這節課是讓學生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為老師們推薦健康均衡的食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學習了相關知識。”該校的珍妮(化名)老師告訴《中國報道》記者,“設計這堂課的初衷,源于學校的‘小胖墩’越來越多。最嚴重的,有學生才四年級就已確診糖尿病,并開始在皮膚上有所顯現?!?/p>
而在該校的另一角,胡蘿卜、茄子等蔬菜的幼苗在蓬勃生長。該校專門開辟出一塊菜地,通過抽簽的方式承包給20多個學生的家庭。每個周末,這些“菜地管理員們”就會按時給菜地除草、澆水。糧食的珍貴、蔬菜的生長周期以及勞動的意義,這些知識、價值觀,通過每一次澆灌,流淌進孩子心中。
近期發布的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25)要求,預包裝食品應標示“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希望引導消費者,特別是兒童青少年關注膳食中鹽油糖攝入總量,從包裝開始,做好對消費者的健康飲食教育。
這些有益的嘗試,是中國“食育”的一角。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食育,都以為是‘食欲’?!标兾魇「黄娇h營養健康協會會長楊曉玲向《中國報道》記者分享道,10多年前,當她踏入幼兒園、小學開展食育知識普及工作時,食育概念在大眾認知中尚屬空白。
“食育”一詞引自日本,但我國有關飲食的文化和教育,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饵S帝內經》中就曾提到“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均衡飲食的理念。
在北京農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仝其根看來,食育并不是狹義地指營養,其內涵極其豐富?!笆秤币允澄餅楹诵?,旨在培養健康飲食行為、促進個體健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活動和過程,包括引導教育對象認識食物,學會選擇、制作和攝入食物,懂得珍惜食物、飲食安全等知識和技能。
學齡兒童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食育相關政策關照的重點人群。進入21世紀,針對長期以來農村貧困地區普遍存在的“營養貧困”問題,我國從2011年開始施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該計劃的資金由中央財政負擔,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天3元,按照在校時間200天/年計算。經過多年努力,該計劃基本消除了試點地區農村學生上學餓肚子、吃涼飯等現象,試點地區孩子的營養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身體素質明顯提升。以2017年為例,營養不良問題從2013年的19%下降到16%,貧血率由2012年的17%下降到7.6%。
2021年,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飲食教育,引導學生珍惜糧食、尊重勞動、踐行“光盤行動”、讀懂食品標簽標識,形成健康飲食新風尚,北京、上海等多地的中小學陸續開展食育課程。
“我們學校每天中午在教室里吃飯的時候,班主任都會落實食育課程,比如提醒小朋友要葷素搭配,吃飯不說話,還會給同學打飯分餐?!痹诒本┦泻5韰^就職的一位小學老師說。

“食育是為了讓所有人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不是針對特定年齡段,而是全年齡段的。兒童是食育的重點對象,成年人因飲食問題和生理老化引起的亞健康和疾病,比兒童和年輕人多,也需要食育教育?!辟谄涓f。
長輕營養食療首席營養師、中國注冊營養師高麗萍告訴記者,長輕目前的食療課程很大一部分受眾是45歲至70歲的中老年群體,以及一些存在肥胖和慢性病的人群。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為老年人、孕婦乳母以及不同年齡階段的學齡兒童都專門繪制了對應的膳食寶塔。高麗萍指出,嬰幼兒、青少年和中老年人是比較容易出現營養問題的群體。嬰幼兒要防止蛋白質和微量元素不足,所以要注意重視母乳質量,輔食可以增加富含蛋白質、鐵、鋅的食物;青少年面臨雙向壓力,既要防肥胖,又要防鈣、鐵等的缺乏;中老年則為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和肌少癥的高發人群。
根據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馬冠生的調研,近些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他們的身高、體重不斷增長。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兒童青少年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營養不良和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等問題,超重肥胖率逐漸增加。“這些會影響到兒童的體格和智力的發育,也會影響他們現在及將來的健康和幸福?!瘪R冠生說。
同時,一個新的現象引起了馬冠生的注意。近10年,農村超重肥胖兒童的增長速度逐漸超過城市兒童,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趕上或超過城市兒童的肥胖率。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定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我國居民健康狀況總體改善的同時,超重肥胖問題日益突出。有研究預測,若該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
今年全國兩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活動,明確指出“健康體重是全民健康的核心指標”。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將采取務實管用的舉措著力解決“小眼鏡”“小胖墩”和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小胖墩”增多并非中國個例。英國《柳葉刀》雜志刊發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青少年兒童肥胖問題正在持續升級,預計到2050年,將有約三分之一的兒童青少年面臨超重或肥胖的問題,數量將達約7.46億。根據研究,41%至80%的兒童肥胖可延續至成年,成年后患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同時伴隨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
2023年,北京市將BMI(體重指數)與中考體育測試成績掛鉤,四、六、八年級的體質健康測試統測成績將作為過程性考核部分的分數納入中考體育總成績。因而珍妮所在學校在每次測試前,都會給體育成績較差的學生安排集中訓練。“你會發現,這些體育較弱的學生基本是超重兒童?!闭淠菡f。

受訪的學校教師和專家認為,“小胖墩”問題頻出,更大的問題可能在家庭,尤其受到家庭養育觀念的影響,例如縱容孩子大量攝入熱量過剩、高糖脂食物,不會督促孩子多做運動等。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多吃一口,就特別高興,實際上食物多吃了是‘有毒’的。一方面增加了代謝的負擔,損傷肝、腎功能,另一方面多余的營養會存留在體內的各個器官,增加‘三高’風險?!辟谄涓J為,想要遏制“小胖墩”問題,對于家長的均衡飲食教育尤為重要。
楊曉玲有10余年豐富的食育實踐經驗,她認為對學齡兒童進行營養教育成效顯著?!昂⒆觽兊恼J知可塑性強,接受新知識后,他們不僅自己掌握,還會化身‘小小營養師’ 。”她介紹道,從“飲食如何助力長高”“科學膳食促進智力發育”到“膳食寶塔的分層奧秘”,孩子們將所學知識帶回家中,潛移默化影響家長的飲食觀念,形成“小手拉大手”的健康傳播效應。
此外,在富平縣,楊曉玲還會定期舉辦家長專題講座,圍繞“優質蛋白質攝入策略”“粗細糧科學搭配方法”等實用知識,指導家長為孩子定制營養膳食。同時,結合睡眠、運動、營養干預等多維度內容,分享助力兒童健康成長的科學方法,受到家長群體的廣泛好評。
在兒童的肥胖問題之外,馬冠生表示,鈣、鐵、維生素D等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現象依然普遍,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兒童仍然有貧血的問題出現?!霸谥袊说娘嬍沉晳T中,鈣普遍攝入不足。因為除了牧區,大部分地區居民的奶制品攝入是不足的,如果沒有奶制品,傳統的普通膳食也就提供四五百毫克的鈣?!倍赡耆私ㄗh攝入鈣800毫克/天,青少年和孕期、哺乳期女性及50歲以上中老年人為1000毫克/天。
同時,對于營養補劑的攝入也需要因人而異,不能盲目?,F在年輕人普遍流行“賽博養生”,例如枸杞配咖啡、奶茶配秋梨膏等,希望通過購買各類保健品和補充劑,緩解健康焦慮。仝其根提醒,對于健康的年輕人,通過有規律的、合理的均衡膳食,完全可以達到每天要求的營養攝入量,不需要額外的各類營養素補充。如果營養素補充過多,反而有可能降低身體吸收營養的機能、產生營養依賴,還可能導致營養失衡。
食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受訪專家看來,目前食育在中國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他們呼吁將食育加入法律條文,由政府來主導推動發展。
2005年,日本制定實施了《食育基本法》,將食育作為一項國民運動進行普及推廣。該法的序言指出,現在應重新把食育作為生存的根本,看成智育、德育及體育的基礎。此前,日本食育管理還沒有統一的組織管理機構,立法后專門成立了食育推進會議制定統一的食育管理政策,同時施行“食育推進基本計劃”,制定了各類量化目標,例如要求在2010年前,不吃早餐的兒童要從4%降到0,學校食堂使用當地食物的比例達到21%—30%等。
“立法后責權更明確,哪些部門應該參與進來,應該配備多少人員和經費,也都有了明確的依據?!瘪R冠生表示,目前我國的食育政策大部分都是倡導性的,并非強制性,作用有限。
“中國人飲食講究風味,營養的東西如果不好吃,不能引起食欲,大家也不會去吃?!辟谄涓赋觯瑐鹘y的飲食文化理念以及形成的地域特色對推廣食育也構成挑戰。不同于其他國家,中國地大物博,多民族文化交融,食物品種多,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和習慣,內部差異較大,食育需要在尊重地方風俗和民族習性的基礎上展開。
此外,大規模推廣食育還面臨人才短缺的問題?!秶駹I養計劃(2017—2030)》指出,要建立、完善臨床營養工作制度,加強臨床營養科室建設,使臨床營養師和床位比例達到1∶150,但基層人才供給非常有限?!皩I營養師太少,全國真正專職營養從業人員寥寥無幾。”高麗萍說。
仝其根指出,食育涉及的知識較為多元,不僅涉及營養學,還涉及生理學、公共衛生學、食品加工學、烹飪學、食品安全學、飲食文化等多方面知識,我國的食育師資和人才隊伍建設還需要加強。
去年開始,河南、深圳等地開始出臺食育相關政策。河南省教育廳印發了《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食育指南》,深圳發布了全國首個食育學校建設標準,地方教育部門對于食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網絡上對食育的關注也越來越高,時??吹揭恍W校開設廚藝課的新聞登上熱搜。在《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食育指南》中也提到,小學階段開展家庭烹飪等課程,培養學生的烹飪興趣與熱情。
珍妮的學校也設有烹飪課,該課程由學校大廚擔任教師,面向四至六年級學生,學校的烹飪教室設備齊全,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但并不是所有學校都有相應的資金支持,更多學校將食育課程落實在勞動課中,烹飪課程落實在家庭中。
仝其根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參與也非常重要,食品企業有加工廠,團餐企業有食堂,這些都是很好的食育教育場所?!斑€是需要結合健康中國的國策,讓食育成為一個新賽道,企業能獲益,形成行業和協會良性互動的局面?!辟谄涓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