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作為現代經濟金融體系的核心樞紐,不僅是資源配置的效率平臺,更是國家經濟活力的“晴雨表”和社會信心的“風向標”。其健康穩定運行,關乎億萬投資者的切身利益,牽動著企業創新發展的融資命脈,更對社會整體預期與經濟發展韌性有著深遠影響。當前,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立足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有效提振資本市場,進而穩定和引導社會預期,已成為一項緊迫且重要的戰略任務。
資本市場參與主體眾多、運行機理復雜,是一個兼具政治屬性、經濟功能與社會效應的綜合系統。理想的資本市場生態,應呈現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共生共榮、長線短線資金各得其所、發行人投資人良性互動、市場各參與方歸位盡責、監管與市場動態平衡的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在制度建設、風險監管、高水平開放等領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引領我國資本市場發生了深刻變革,有效釋放并持續增強了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效能。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規模體量不斷擴大、參與主體日益多樣、跨市場跨境交易廣泛發展,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呈現許多新情況新特征。2025年4月25日,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相比之前的表述,此次會議不僅強調“穩”,更突出“活”,釋放了明確的積極信號。當前形勢下,需著力構建兼具韌性、效率、包容性和活力的市場生態,實現支持經濟回升向好與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良性互動。
金融博弈是大國戰略競爭的重要內容,大國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強有力支撐。立足新的戰略機遇期,“穩”的底色和“活”的動力將成為我國資本市場應對風險挑戰、砥礪前行的堅實底氣。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對資本市場主要特點和運行規律的認識,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有效性,堅持投資端和融資端協同發力,重點把握好穩與進、總量與結構、整體與局部、監管與活力、開放與安全等方面的關系,努力探索出一條既遵循成熟市場慣例、又符合我國發展階段特征的資本市場發展之路。本期特別策劃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聚焦“提振資本市場,穩定社會預期”,敬請讀者垂注!
——《學術前沿》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