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這樣一家咖啡館,店里只有一位店員。來過這家店的人,都會發出“這是我夢想中的咖啡館的樣子”的感嘆。
這家店究竟有什么魔力?原來,這里唯一的店員是今年已經85歲的趙奶奶,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憑借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不斷學習新技能,將這家小小的咖啡館打理得井井有條,不僅成為一處溫馨地標,更成為無數年輕人心靈的棲息地。
趙奶奶的故事,如同一杯精心調制的咖啡,醇厚而富有層次,讓人回味無窮。

故事的開始源于“找點事做”
今年已經85歲的趙奶奶名叫趙其英,出生在濟南一個平凡的家庭,家中姊妹六人,她排行老五。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盡管趙奶奶成績優異,但由于家庭成分的限制,她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高中畢業后,她進入工廠成為一名會計,從此開啟了在工廠里忙碌的職業生涯。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幾十年,直到退休。
退休后的趙其英,并沒有選擇悠閑地安享晚年,而是主動承擔起照顧家人的重任。2015年,兒子決定為公司退休職工找副業,創辦了這個咖啡館。可是,受各種原因影響,咖啡館無人運營。趙其英決定幫兒子經營這家店。





起初,趙其英根本不知道咖啡是什么,更別說做了,但是她毫不氣銨,每天中午,趙其英便穿梭在城市的條條街道間,走進一家家咖啡館,默默觀察學習。她仔細留意咖啡師研磨咖啡豆的力度和方法、沖泡咖啡的水溫以及拉花的技巧。回到自己店里,她便迫不及待地嘗試練習。無數次的失敗沒有讓她退縮,反而使她愈發堅定。漸漸地,她掌握了咖啡制作的精髓,從最初只能制作簡單的黑咖啡,到如今能熟練制作拿鐵、卡布奇諾等多種口味的咖啡。她用行動詮釋了什么叫“活到老,學到老”。
經營咖啡館并非易事,尤其是在數字化時代,手機點單系統已成為眾多商家的標配。但對于85歲的趙奶奶來說,智能手機操作過于復雜。面對這一挑戰,趙其英選擇了用最傳統、也最真誠的方式——本子,來記錄顧客的點單信息。這也是她幾十年會計職業生涯保持的習慣,每當有顧客點單消費,趙其英就會迅速拿起本子和筆,將點售賣信息記錄好,哪怕再忙碌,她記錄的字跡也依舊工整清晰,每一筆都飽含著她對顧客的重視和對工作的認真態度。
口碑相傳,成為年輕人熱衷的“棲息地”
在這家名為“羅納”的咖啡館里,除了飄香的咖啡,更讓人難忘的是趙其英與顧客之間深厚的情誼。這里的顧客形形色色,有附近學校的學生,他們把咖啡店當作安靜的學習空間;有上班族,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來此放松身心;還有從遠方趕來的游客,為的就是感受趙奶奶店里獨特的溫暖氛圍。
趙奶奶就像這個大家庭的家長,耐心傾聽著每個人的故事,用她豐富的人生閱歷給出溫暖而貼心的建議和關照。遇到煩惱多的年輕人,她會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困難;看到努力學習的學生,她會送上鼓勵的話語。在這里,一杯咖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趙奶奶用她的熱情與善良,將大家緊緊聯系在一起。
記者采訪時正值中午,一進門便看到在吧臺后面忙碌的趙其英,她笑意盈盈地看著我們問道:“吃飯了嗎?”那眼神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家家戶戶的長輩對出門在外的孩子最關心的莫過于兩件事——吃飽、穿暖,那一瞬間的溫暖,足以治愈在外漂泊的游子。難怪來“羅納”的那么多年輕人異口同聲地感嘆“她就好像是自己的奶奶”“在這里找到了家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