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例行新聞通氣會,解讀《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具體內容。通氣會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許金洲主持,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方平波,佛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杰,廣東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張永波陸續回應了媒體關注問題。
廣東關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目前的具體做法、方案和經驗是什么?
接下來怎么進一步推進管控?
方平波
一是堅持科學好用,夯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定過程中,始終堅持全省一盤棋,省市協同、部門聯動合力推進,充分銜接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戰略,結合生態環境重點工作,深入開展科學論證,合理劃分管控分區和管控單元,結合主體功能定位、生態保護和發展重點、主要環境問題、環境質量目標等,實事求是地制定差異化的管控要求,提升生態環境準入要求的針對性。對每條準入清單要求都賦予了要素標簽(主要包括產業、生態、水、能源、風險等12個類別),同時還賦予了屬性標簽(包括引導類、禁止類、限制類和綜合類4個類別),實現準入清單數據化和規范化管理,提升生態環境準入要求的可操作性。
二是強化保障,推動規范管理和落地見效。近年來,我省陸續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納入《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廣東省促進產業有序轉移條例》等省級地方性法規,同時,廣州、深圳、珠海、云浮等地市也在園區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法規中明確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國土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布局、能源結構優化等相關領域的政策文件也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重點內容,省生態環境廳出臺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管理的暫行規定,規范實施應用、更新調整、監督保障等管理工作,形成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地的法制保障和制度保障。
三是提升數智化水平,打造便捷高效的應用途徑。省生態環境廳依托“數字政府”一體化平臺,建成了省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通過網頁版公眾端以及粵商通、粵省事等移動端政務服務平臺面向社會開放,提供成果展示查詢、環境準入研判等功能。省級信息平臺打通了環境質量、環評審批、排污許可等數據,實現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一張圖”展示,根據行業信息、項目選址等,智能分析規劃、項目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的相符性,為相關部門、企業共享共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提供了便捷途徑,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數字化支撐。
我省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基本形成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到2035年全面建成體系健全、機制順暢、運行高效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圍繞貫徹《實施意見》要求,為順利實現階段目標,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下一步我省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續完善管控體系。組織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跟蹤評估,深入分析近年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各項工作進展和實施成效,指導各地市開展必要的動態更新,按照部署開展定期調整,不斷科學優化環境管控單元,精準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提升成果時效性和針對性,把該保護的區域保護起來,為高質量發展合理預留空間,積極構建與我省生態系統功能和資源稟賦相適應的發展保護格局。
二是全面提升數智化治理水平。依托數字政府建設,不斷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功能,依托省數據資源“一網共享”平臺,加強與各部門業務數據共享共用,豐富基礎數據底座,加強與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為部門、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應用途徑。
三是深化實施應用。圍繞服務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政策決策、重大規劃編制、重大生產力布局,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融入參與經濟社會宏觀決策調控,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政策規劃制定實施、產業項目謀劃落地、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重要支撐,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源頭預防、前瞻引導作用,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內涵,廣東在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張永波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一項環境管理制度。分區管控主要面向生態環境保護對象,其核心要義是通過“分區”和“管控”建立“綠色標尺”,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的空間化、差異化、精細化,支撐綠色低碳發展。
“分區”就是劃分生態環境管控單元。以生態環境結構、功能、質量等區域特征為基礎,通過環境評價,劃分生態、大氣、水、土壤、海洋等環境要素管控分區,并銜接區域發展格局、國土空間規劃等成果,劃定三類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以生態保護紅線為基礎,將需要實施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定為優先保護單元;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大、資源能源消耗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態破壞嚴重、環境風險高的區域為主體,將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的區域劃定為重點管控單元;其他區域劃定為一般管控單元。
“管控”措施則是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按照“一單元一策略”原則,針對不同區域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編制差別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提出管控污染物排放、防控環境風險、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等要求,建立從問題識別到解決方案的分區分類管控策略,確保管控措施與區域生態特征相匹配,避免“一刀切”。
廣東經濟活動強度很大,區域發展不平衡,各地面臨的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差異較大。為提高生態環境精細化差異化管理水平,我省推動建立了以“二三一”為標志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包括省、市兩級管控方案,劃定三類生態環境管控單元,一套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我省最早于2018年啟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2020年,省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經省委、省政府審議后發布實施。2021年,21個地級以上市的市級管控方案發布實施。2022年、2023年,全省組織開展了動態更新工作,進一步完善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成果主要包括一圖、一單、一庫、一平臺,即全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一張圖”、一份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一套生態環境空間管控數據庫、一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基于該成果,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現了“一圖盡覽”“一表盡查”,提升了源頭預防體系服務效能。
目前,全省劃定陸域環境管控單元1903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732個、重點管控單元680個、一般管控單元491個,優先保護單元面積占陸域面積35.25%;劃定海域環境管控單元564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317個、重點管控單元136個、一般管控單元111個。省、市管控方案制定了省級、片區、市級和環境管控單元等不同層次的管控要求,構建了全省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
佛山實施應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梁杰
2021年佛山市發布第一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2023年作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試點城市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銜接試點。在此基礎上,我們于2024年完成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第一次更新發布。經過大概5年時間的工作實踐,佛山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也確實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效,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落地應用案例,也得到了上級部門的積極肯定。
2022年以來,佛山市委、市政府在前期村級工業園改造的經驗基礎上,作出了更大層面的戰略部署,就是要重構產業空間布局格局、做優做強現代大型產業園區,破解產業不連帶、工業不連片的問題,這也給予了佛山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政策一個很強的結合點和落地點。所以,佛山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政策的主要應用場景、主要應用方向就是支持服務好佛山城市空間格局優化和產業布局調整,簡單來講,就是要處理好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之間的關系,推動新的大型產業集聚區高標準建設,和促進舊的村級工業園低碳綠色改造。具體來講,就是構建“分區管控—規劃環評—項目環評”高效聯動機制,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守好發展邊界、引導產業集聚、強化設施建設、促進集中治污、以新代老實現區域削減,改善環境,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綠色發展。具體有三個方面的做法:
一是從宏觀層面因地制宜實施分區管控,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在實施分區管控時,我們通過強化與國土空間“三區三線”充分銜接,給工業發展劃邊界,解決“工業不連片、產業不成帶、土地碎片化”問題,著力提升產業格局。
二是從中觀層面開展規劃環評,推動現代化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園區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們把落實園區規劃環評作為實施分區管控、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三是從微觀層面釋放項目環評改革活力,提升服務效能。有了分區管控和規劃環評的前置引導,守住了環境底線,對具體項目的環評管理就可以通過一系列改革釋放效能紅利。
下一步,我們將在省生態環境廳指導下,立足佛山產業特征,繼續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持續強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環境要素管理融合,進一步豐富協同發力場景,加快促進佛山形成產業協同、資源融通、城鄉共美的區域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