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礦法及實施條例的正式生效,油氣行業將迎來更大的機遇期。
文
3月17日,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健全完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以下簡稱新礦法)為核心的礦產資源法律法規體系,自然資源部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并發布。隨著新礦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正式生效,油氣資源管理改革將進一步走深走實,油氣資源管理體制機制面臨重大調整。這預示著一個油氣礦業新時代的到來,為油氣行業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

產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在我國礦業法治史和礦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為保障新修訂的新礦法貫徹實施,亟須制定配套法規。
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見稿》共八章七十五條,對修訂的新礦法進行了全面細化。主要內容包括:完善地質調查制度;完善礦產資源規劃制度;完善礦業權管理制度;規范勘查開采管理;完善礦業用地管理;健全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制度;健全礦區生態修復制度;完善礦產資源儲備和應急管理制度。
其中《征求意見稿》強化了采礦權人礦區生態修復義務。規定因開采礦產資源導致礦區地質環境破壞、土地毀損、生態系統破壞的,采礦權人應當依法履行礦區生態修復義務。采礦權人不得通過轉移財產、虛假轉讓采礦權等形式逃避礦區生態修復義務。
同時,明確礦區生態修復費用監管機制。規定采礦權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礦區生態修復費用專用銀行賬戶,足額提取礦區生態修復費用,專門用于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地貌重塑、植被恢復、土地復墾等礦區生態修復活動;采礦權人應當與礦區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金融機構共同簽訂礦區生態修復費用監管協議。
優質探礦權競爭越發激烈
《征求意見稿》做為新礦法的實施條例,將礦業權出讓制度和勘探開發礦業權方面做出了進一步細化。
的任何探礦權(扣除轉采部分)在未來都將陸續退出,預計“十五五”退出勘查面積將超十萬平方千米,其中不乏優質區塊。近年來,借助油氣勘查區塊探礦權競爭性出讓,初步統計,2020年至2024年7月,全國累計競爭出讓油氣(含非常規)勘查區塊面積約6.3萬平方千米,業權人權益保護、礦業用地及執法監管制度等六個方面對新礦產進行深人學習。
二是加快出臺新礦法配套法規,推進油氣資源管理改革法治化進程。從具體操作層面,既要考慮礦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也要充分考慮油氣勘查開采的特殊性,加快出臺新礦法的配套法規、規章,
隨著新礦法及其實施條例正式生效,油氣資源管理改革將進一步走深走實,油氣資源管理體制機制面臨重大調整。
在礦業權出讓制度方面,新礦法調整了近年改革實踐中一味強調競爭性出讓的做法,作出了非競爭性出讓的例外規定,使得礦業權配置機制具有靈活性,更符合油氣勘探開發的實際需要。“權證分離”制度明確了礦業權財產屬性,為礦業權轉讓、抵押等融投資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更為礦業權市場化流轉奠定了法律基礎。隨著油氣上游市場主體的不斷增加,礦業權二級市場有望加速形成。具體落實和操作規定,尚待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相關細則。礦業用地制度有望直接促進油氣開發和產能建設。用地難是制約油氣開發的老大難問題。新礦法明確要求完善適應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用地制度,意味著調整現行的完全適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礦業用地政策。允許礦業權人依法通過出讓、租賃、作價出資等方式使用土地,有望解決必須一次性取得30\~50年采礦用地導致土地資源浪費的問題,同時降低了采礦用地成本。
油氣勘探開發面臨礦業權格局重大調整的趨勢。按照新礦法“探礦權最多續期3次”的規定,礦業權人對任何探礦權,包括油氣地質條件較好、風險較低的優質探礦權,持有時間最長不超過20年。這意味著,國有石油企業持有其中石油央企合計約 6 0 % ,其他企業競得占比約 4 0 % 。隨著新礦法及配套法規的實施,全國將有更多油氣勘查區塊陸續退出,其中不乏地質風險相對較低、資源潛力相對較大的勘查區塊,探礦權特別是優質探礦權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競得難度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油氣低成本高效勘探開發的壓力越來越大。按照新礦法,獲取新礦業權須繳納出讓收益,并明確要求在出讓合同中確定繳納數額與方式;編制礦區生態修復方案并隨開采方案報批后,才能開采礦產資源。這些新規無疑將加大油氣勘探開發成本。
把握新機遇
面對新挑戰、新要求,相關部門要加快出臺配套實施細則,健全完善油氣資源政策推進增儲上產。
一是從國家層面,加大對新礦法的學習和宣傳貫徹力度。建議從礦產資源安全、礦業權管理、礦山生態修復、礦明確規范各種“例外”具體要求。同時,加快梳理完善現行政策文件,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
三是石油央企要積極參與新礦法的配套法規政策的制修訂。加強對新礦法的學習研究,結合各自業務特點,主動參與配套法規制定、修訂,積極建言獻策。同時,利用好新礦法實施的緩沖期,做好企業內部相關制度的銜接和過渡。
四是石油央企要繼續加大油氣勘探力度,全力推進油氣發現和探轉采。聚焦重點盆地、重點領域、重點方向,深化油氣地質研究和潛力評價,著力技術創新與裝備研發,不斷加大油氣勘探力度,全力推進油氣新發現,不斷擴大油氣發現面積,按新規定推進“探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