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問題丟給我,我找“大咖”幫你解答。

本期大咖:
鄧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原所長。
我問:《山海經》記載了很多神奇的動物,古動物里有沒有一些動物像《山海經》中的神獸那樣有超能力呢?
大咖答:古動物是否有超能力, 這個很難說。但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直觀的方式了解一些,比如,通過化石“重建”它的“超能力”。像劍齒虎這樣的動物,它的牙齒很薄,這就決定了它不能和其他動物糾纏太久,否則牙齒很容易斷掉,這就需要它有“一劍封喉”的能力。還有一些動物,如中國古代的巨犀,它長得很高,脖子也可以伸得很長。即使到了旱季,地上的草沒了,它也可以吃到高處的樹葉。

還有一些動物,在和植物的“較量”中,進化出了“超能力”。比如,我們在青藏高原找到了植物最早開始長刺的證據。植物長刺,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也可以防止被動物吃掉,這一類植物現在大多分布在干旱地區。生活在這一地區的駱駝為了生存,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嘴唇和舌頭變得堅硬而粗糙,口腔兩側布滿了尖銳的肉刺和角質化的突起物,這就使駱駝可以很容易吃掉駱駝刺等帶刺的植物,讓自己存活下來。
我問:在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小型動物是如何生存的呢?
大咖答:我們知道, 在地球的中生代, 特別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這段時期,恐龍是絕對的王者,所以我們把這個時代叫作爬行動物時代,甚至可以叫作恐龍時代。到了新生代,就是哺乳動物時代了。但是,哺乳動物在三疊紀的時候就出現了,它們出現的時間和恐龍差不多。
在恐龍統治的時代,哺乳動物都是一些體型很小的動物,它們比較靈活,可以打洞藏起來,也會爬樹或攀巖逃走,有的還會游泳,以此來躲避食肉性恐龍的進攻。大家可能覺得它們都在逃避,沒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但其實正是這些靈活的方式,反而讓它們占領了更多的空間。直到恐龍滅絕后,到了新生代,就成了哺乳動物的天下。

我問:恐龍會冬眠嗎?
大咖答:我們認為,在理論上這是有可能的。雖然現在沒有發現恐龍像蛇冬眠時那樣睡在洞穴里的化石,但我們有其他的證據。比如,我們知道鳥類是由恐龍演變而來的,也就是說有的恐龍已經長出了毛發,而一般的爬行動物都是長著鱗片的。那恐龍為什么會長毛呢?目前有一個推測,就是恐龍最開始長出毛發,并不是為了飛行,而是為了御寒。
現在的爬行動物為什么會冬眠?這是由它們的代謝能力決定的。爬行動物的體溫是變化的,到了冬天,它們的體溫會降到很低,相應地,代謝能力也會降到很低。一旦體溫降到不能維持生理活動的溫度,這些動物就會死掉,所以它們只能冬眠藏起來。但是到了夏天,它們的體溫就會升高,變成“熱血青年”。而哺乳動物的體溫是恒定的,不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因此,目前有兩個猜測:第一個猜測是恐龍是爬行動物,環境變得很冷的時候,有些恐龍長出了毛發。一旦溫度變得特別低,恐龍是有可能冬眠的。還有一種猜測是完全相反的,就是恐龍也許已經是恒溫動物了,就不需要冬眠了。不過,恒溫動物也有冬眠的例子,比如,生活在北方的熊,它們不是因為不能控制體溫,而是因為食物變少了,所以才冬眠。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恐龍是有可能冬眠的。

樹洞:有什么心里話,來告訴我吧!
我問:我是一名內向的女孩,至今班上沒有一個朋友。雖然我有時會去找別人說話,可別人總是一副不愿理睬的樣子。我以前最知心的朋友也棄我而去,對我很冷淡,所以我每天都很傷心。其實,我也有努力使自己的性格開朗起來,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就這樣,新朋友一個沒有,老朋友也離我而去,我有點承受不了了。我真的非常非常需要朋友,我該怎么辦?
甜甜
大咖答:我理解你的心情, 但我猜你不是沒有朋友,因為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與人交心。那么,你為什么會感到痛苦呢? 我嘗試做一些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是可能你弄錯了交友的意義。交友本質是為了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也就是說, 人活著不是為了交友, 交友是為了更好地活著。在這一點上,你要學會看開一些,莫要為自己憑空制造痛苦。
二是自立自強的人才能有更多的選擇。雖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但幫不幫終歸是人家的事,我們不能左右他人的選擇。想交朋友是人之常情,但交友不應丟掉自己,將自己的重心都靠在朋友身上。如果迷失了自己,交友就變得全無意義了。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人際交往中有較多的人際依賴,有些年輕的朋友更是從學習到生活,習慣于依賴朋友的幫助。一味依賴別人,別人就會厭倦。反過來想想,別人總是依靠你,你也會受不了,對不對?

朋友不是掰不開、扯不斷的形影不離。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會袖手旁觀嗎?肯定不會!那么等到你遇到困難時,別人也會幫你一把,這就是朋友。
只要你明白了交友的意義,能更加自立自強,那么,你和大家就能相處自如了,你也就不會再為沒有朋友而苦惱了。人生路到底要靠自己走,相信你會給自己一個“救生圈”。
——應用心理學研究員 馬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