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最大的鳥是什么?”或許大家會肯定地回答“鴕鳥”??扇绻麊枴皻v史上最大的鳥是什么”,你還能準確地說出答案嗎?
其實,在史前時代,鴕鳥的幾位“遠親”都將“巨大”二字演繹到了極致。歷史上第一大鳥是體型高大的恐鳥,還是重達半噸的象鳥呢?你是否也對它們傻傻分不清?那就讓我們從頭說起吧。
令人恐懼的鳥vs 鳥中大象
一看到恐鳥的“恐”字,我們不難聯想到恐龍、恐象、恐貓這些“恐”字輩生物。事實上,給恐鳥起名的人正是恐龍的命名者——英國著名解剖學家歐文??著B的意思是“令人恐懼的大鳥”,雖然它與鴕鳥有幾分神似,卻遠比鴕鳥巨大,而且脖子上覆蓋著羽毛,腳趾的數量也不同。
跟恐鳥一樣,象鳥長得也有點像鴕鳥,它于1851 年被法國動物學家伊西多爾命名,意思是“體型如同大象般巨大的鳥”。在后來的傳播中,象鳥又被稱為隆鳥——高高凸起的鳥,真是形象而貼切。
梨形身材VS 肌肉猛鳥
雖然恐鳥與象鳥都是史上第一大鳥的有力競爭者,但它們卻“ 各有所長”??著B優勢在于“高”,它們的體型差異很大,小型恐鳥差不多火雞大小,而巨型恐鳥高度可達3.6 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高鳥”。象鳥勝在“重”,雖然身高最高約3米,沒能超越恐鳥,但其體重卻有700 千克左右,半噸多的壯鳥,光是想想就覺得十分震撼。
說起來,恐鳥“高而輕”與象鳥“矮且重”的特質,與它們的體型密切相關??著B完全沒有翅膀,軀干細小而下肢肥大得不成比例,簡直是把“梨形身材”發揮到了極致。而象鳥就顯得勻稱多了,它還保留了一對小翅膀,軀干又大又結實,這也是它體重能幾乎三倍于恐鳥的原因。更有趣的是,雖然它們都是長脖子,但恐鳥的脖子向前伸,象鳥則向上挺直,這也讓象鳥看起來更加威武。
早起鳥VS 夜貓子
恐鳥與象鳥,除了都不能飛行,其實還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它們都是脛腓(féi) 骨長而跗跖(fūzhí,指鳥類的腿以下到趾之間的部分)短小,奔跑能力比起鴕鳥可差遠了;它們都是植食動物,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需要廣闊的棲息地和大量的食物。當然,它們也有著顯著的差異,最明顯的就是地理分布的不同——恐鳥生活在大洋洲的新西蘭,象鳥則遠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
你知道嗎?新西蘭還有一種名叫幾維鳥的小家伙,被視為新西蘭國鳥,它不會飛,體型也比恐鳥和象鳥小得多,跟公雞差不多大??蓜e看它和恐鳥都生活在新西蘭,但血緣關系甚遠,卻跟遙遙萬里的象鳥是近親,擁有很多相似習性。比如,它們都是夜行動物——科學家利用兩種象鳥的頭骨,用電腦斷層掃描儀測量了它們的內部結構,顯示它們幾乎沒有負責處理眼睛所見的視葉,也就是說,象鳥在夜間的行動主要依賴嗅覺。
想象一下,在馬達加斯加的黑夜,碩大的象鳥游走于灌木叢中,是何其夢幻而神秘的一幅景象啊!
可樂小課堂
說了這么多,你或許還在糾結,更高的恐鳥與更重的象鳥到底誰才是歷史上的第一大鳥。其實,除了這兩位競爭者,泰坦鳥也有一爭之力。它也是巨大且不能飛行的鳥類,當然,它也滅絕了。區別只在于,泰坦鳥早已在成百上千萬年前就滅絕了,而恐鳥和象鳥的滅絕卻就在“昨天”,甚至在幾百年前,人們還能發現零星的幾只。面對滅絕的命運,爭奪史上第一大鳥的名號似乎也失去了意義。曾令恐鳥數量大量減少的毛利人有這樣一句哀詩挽詞:“我們將因失去恐鳥而失落?!毕M窈?,我們會少一些類似的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