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為如何應對變革,而是成為變革本身。”剛剛提交一份相對體面的年報,3月20日,在2024 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致辭中表明立場:要順勢而為、把握浪潮新方向,是中國新時代企業要回應世界的時代命題。
這份擁抱變革搏擊長空的理念,相比往年有所變化。去年3月,馬明哲在年報中稱,“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平安二字值千金”;為助力“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貢獻平安力量。
眼下,置身于深圳第一地標高樓平安金融中心,“寶刀未老”的馬明哲釋放新的信號:“惟改革創新者勝”。諸多信號背后,馬明哲到底有何底氣?作為十萬億級金融航母的“定海神針”,他的管理哲學,又該如何讀懂?
以年報為原點,馬明哲的一個底氣便是成績單。按照中國平安總經理謝永林的說法,這是一份“略超預期的年報”。2024年,中國平安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6.07億元,同比增長47.8%;營收重返萬億俱樂部,同比增長12.6%。壽險改革成效顯現,“綜合金融 + 醫療養老”邁向縱深。
現金分紅成為另一個“籌碼”,也是馬明哲回報股東的有效“方法論”。連日來,隨著上市公司陸續交出年報成績單,A股市場又掀起一波分紅熱潮,中國平安成為幾大主力之一,“紅包”總額達到293.34億元,其基于歸母營運利潤計算的現金分紅比例為37.9%,總額連續13年保持增長。
而伴隨業績增長超預期,多家券商研究機構給出“買入”、“強烈推薦”的建議。有分析師對中國平安A股給出了71.41元的最新目標價,這意味著中國平安較當前股價仍有三成以上的潛在上漲空間。
干部生態方面,人才梯隊的新老交替,高管矩陣逐漸明朗。這對于“戰略指揮官”的馬明哲而言,同樣是要務所系,底氣所在。
3月20日,在中國平安2024業績發布會上,面對媒體鎂光燈的馬明哲,一如既往地“惜字如金”。
近年來,馬明哲公開發言確實比較罕見。不過,股東回報一直是馬明哲的心頭大事,他曾多次表態要“為股東創造價值”,甚至要扮演好“打工仔”角色。
“股東的建議我們一定認真聽取,管理層都是股東打工仔,為股東創造價值是我們的追求。”早在2024年5月,在中國平安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馬明哲如是“一反常態”地主動回應股東。
對于股東們提出的投資業務和方向的建議,馬明哲也算是推心置腹:保險資金做好投資并不容易,需要長周期的眼光和戰略定力。他闡釋,保險投資與一般投資存在很大區別,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匹配,包括負債與資產的匹配、時間的匹配、周期變化的匹配、產品的匹配、監管要求的匹配。平安當前的投資表現距離自我要求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但長期來看都在行業排名前列。
而對于外界爭議的“股東回報論”,馬明哲也有一套自洽邏輯:中國平安依然是成長中的公司,有限的資金要兼顧公司發展、股東分紅、股票回購幾個方面,公司一直在尋找對市值管理最有利的平衡,這是對股東的真正負責。
記者梳理注意到,截至今年2月底,平安在資本市場上的股東戶數超過78萬戶,數量呈現波動下降,但持股區域集中,戶均持股數和市值都有上升。不過,站在股權結構看,平安方面多次強調,“本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分散,不存在控股股東,也不存在實際控制人”。
記者看到,平安持股5%以上股權的股東不算多,其中卜蜂集團通過商發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他下屬子公司合計間接股,占總股本的5.30%;深圳的“世界500強”深投控占總股本5.29%。
盡管“不存在控股股東”,但馬明哲作為靈魂人物的核心地位,則是與日俱增。
2020年6月,馬明哲不再擔任平安集團CEO,主要保留董事長身份,主要負責戰略、人才、文化及重大事項決策,發揮核心領導作用。目前,平安的日常管理機制為聯席CEO制度,最早始于2018年底,彼時三位聯席CEO分別為李源祥、謝永林、陳心穎,三人分別對三大業務群實施統籌管理。據觀察,這個機制與華為的輪值董事長制度有一絲異曲同工。不過,平安更講究多駕“馬車”的協同與合力。
2024年1月,中國平安內部發文,馬明哲任中國平安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該中心是平安集團層面戰略管理和改革創新的組織推動部門,也是高端人才的培養基地,映射了其在革新方向的探索。馬明哲由此被外界調侃為“最牛部門總”。
所謂“英雄所見”。2024年,泰康集團創始人陳東升發布新書《戰略決定一切》。中國保險界的兩位“教父級”人物,可以說心有靈犀。
作為戰略方向的重要內涵,馬明哲一向對用人之道深有研究。在這次年報中,平安也公布了部分集團核心高管的職業正裝照和簡歷,傳遞了積極姿態。
其中,包括創始人、董事長馬明哲(69歲);執行董事、總經理、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56歲);黨委書記胡劍鋒(47歲);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副總經理郭曉濤(53歲);執行董事、副總經理蔡方方(50歲);副總經理黃寶新(60歲);執行董事、副總經理付欣(44歲);首席財務官張智淳(48歲);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孫建平(63歲); 總經理助理、首席風險官郭世邦(59歲)等,平均年齡大約55歲。
需要注意的是,從近年來不斷“刷新”的面孔看,中國平安不只是人才培育的“黃埔軍?!保渤蔀楦刹俊跋潞!钡摹板兘鹬亍?。
不過,馬明哲此前倚重的“三駕馬車”,即三位聯席CEO,現在只有“兩駕”。2023年,中國平安經歷了高管大變陣。其中,姚波和陳心穎先后辭任,目前聯席CEO謝永林專注于集團板塊,另一位聯席CEO則是郭曉濤。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最牛部門”的副主任,正是郭曉濤兼任。
與謝永林等內部成長提拔的干部不同,郭曉濤屬于新人。他于2019年加入平安,曾擔任平安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平安產險董事長特別助理、常務副總經理等職。
在加入平安之前,郭曉濤曾任波士頓咨詢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韋萊韜悅資本市場業務全球聯席CEO,是典型的外腦“空降”類型。
經歷去年的一波人事換防之后,馬明哲的“左右大將”們相對穩定和清晰。在本次業績說明會的香港會場,直面媒體的是馬明哲和郭曉濤,上海會場則是謝永林、付欣和董秘盛瑞生坐鎮。
眼下,面對中國平安員工總數超27萬人的人事棋盤,不論是運籌帷幄還是調兵遣將,馬明哲都是“下棋者”,要總攬全局,也要慧眼如炬,還要與時俱進。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在馬明哲的用人邏輯中,年輕化干部、復合型跨界“干將”愈發容易進入其“法眼”,也有更多機會躋身高級管理層。
比如3月5日,平安人壽宣布,選舉執行董事、副總經理蔡霆兼任公司副董事長,史偉玉擬任總經理。
1985年出生的蔡霆剛滿40歲,曾在平安集團總部、銀行和壽險板塊均有歷練;史偉玉則是“75后”,也是平安系超過26年的“女將”。
“蔡霆及史偉玉均為平安自主培養的優秀復合型管理干部?!卑凑掌桨踩藟巯蚰隙紴池斏绲年U釋,蔡霆年富力強,視野開闊,管理經驗豐富,兼具戰略規劃、數字化轉型、人力資源、財務企劃、客戶經營、隊伍管理、產品管理等多條線的專業管理能力,在平安集團、平安銀行、平安人壽多個管理崗位上均取得優異成績。
去年10月,曾有阿里等互聯網公司零售業務背景的宮秋偉出任平安人壽董事長特別助理,互聯網零售經驗則是其關鍵“敲門磚”。
今年3月21日,平安銀行公告聘任方蔚豪為副行長。1973 年出生的方蔚豪從2012年加入中國平安,曾在平安國際融資租賃、平安醫療健康、平安信托多個板塊擔任過一把手,被認為是“跨界干將”,業務創新能力強。從平安信托轉戰平安銀行,面對正在“固本培元”的平安銀行,對其委以重任的意圖也頗明顯。
無獨有偶,對于今年以來的干部調整,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恒日前也坦言,從干部梯隊考慮主要是年齡結構,目前平安銀行領導班子里面年齡在55歲以上為主,平均年齡相對較大,未來還需要增加“75后”。

以數字化為代表的科技戰略,則是馬明哲作為戰略制定者的另一“殺手锏”。
據記者觀察,與往年的諸多表述不同,科技賦能主業發展在今年提到了戰略高度。在2024年年報中,“AI”及“人工智能”字樣出現大約40次之多,數字化的基調非常明顯。
按照馬明哲的說法,改革創新是中國平安2025年經營方針的重要主題,全面數字化戰略是2025開年的首要任務。他明確表態:將加速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及開源大模型的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擁抱、快速部署,開啟數字化戰略新篇章。
在AI賽道,相較于同行,平安算是“起大早也能趕上早集”的好學生。一些數據披露也有佐證:比如,平安自研了金融、醫養垂直領域大模型;2024年運用智能核保、智能理賠、智能續期,實現93%的壽險保單秒級核保;自主研發的“鷹眼系統DRS3.0”全年發出災害預警105.5億次;全年平安AI坐席服務量約18.4億次……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平安入選了高盛篩選的中國人工智能投資組合30只個股名單。
在業界看來,如果說穿越周期的長期主義、價值投資是中國平安的“壓艙石”,那么全面數字化成為其可持續發展的“領頭雁”。
盡管近年來言論和行蹤相對低調,但馬明哲在綠色公益、鄉村振興等領域,也不時閃爍情懷。
去年9月,他和同事們前往廣東江門開展“服務百千萬工程”調研,其中包括守護上萬余棵古樹的生態瑰寶、保險科技加持智慧農業、助力當地土特產做直播帶貨等,看起來收獲頗豐。
這份調研心得在年報中也有所表現。馬明哲津津樂道稱:他和同事們探訪了潭江支流的“小鳥天堂”,這是一座獨木成林、由樹齡406歲的水榕樹構成的小島,古樹枝繁葉茂、鳥群生生不息。平安為這棵古榕提供了“古樹名木”保險,守護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一樹一天堂。跟公益打了大半輩子交道,這大概是一抹值得鐫刻的綠色,也是馬明哲對“五篇大文章”的一次躬身執筆。

時間追溯到2023年3月,“中國企業家精神百強榜”首次頒發,這是一份基于企業家的創新能力、社會責任、影響力等多個維度評選出的榜單。在這份榜單中,馬明哲曾以98.6分的綜合評分排名第一。
馬明哲身上的企業家精神內核有多個橫切面,但他廣東人血統里的務實低調的基因仍然明顯。這在強監管的金融江湖和輿論場上,不失為一種“護身機制”。
此時,一個微妙的聲音,也發人深省。
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一位股東直言:希望馬明哲和華為的任正非一樣,長期執掌平安,做企業界的“常青樹”。
對此,相關高管也有一番回應:馬明哲卸任集團CEO后,主要負責公司的戰略及創新、人才培養、文化建設工作,集團日常經營和管理交由兩位首席執行官和7位職能執行官團隊集體負責。華為和平安都是深圳創業、發展壯大的企業,公司的創始人、創辦人一直掌舵至今。同時,董事長也是平安很多海內外主要投資者、平安員工心中的“定海神針”。
當下,中國平安“重倉”的金融、醫療、養老、AI、大數據等板塊,正在積蓄能量。
對于創業近40載的中國平安而言,“且看新枝破舊柯(年報表述)”。對于近70歲的馬明哲來說,或是“也無風雨也無晴”。作為十萬億金融巨艦的“定海神針”,馬明哲深信“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的管理哲學。
他身上的企業家人格,還要品讀。而中國平安的未來征途,還有待蘊藏的動能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