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榮寶齋這一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老字號藝術機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傳統文化企業受到的沖擊與挑戰。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藝術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三大現實挑戰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
首先,當前藝術創作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藝術創作的整體面貌略顯單調。
其次,經濟周期的波動對藝術市場的影響愈發顯著。2024年,拍賣市場普遍遭遇了腰斬式的下滑,許多藝術品流拍,成交價格也大幅縮水。這股經濟的寒流讓藝術市場陷入了一片蕭瑟,投資者和收藏家的信心也受到了嚴重打擊。
再次,傳統文化機構在體制機制轉型上面臨著難題。傳統的運營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而新的運營模式又尚未完全成型。這種青黃不接的局面讓傳統文化機構陷入了困境,如何在保持傳統底蘊的同時,實現與現代市場的無縫對接,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然而,危機中往往蘊含著轉機。在挑戰與困境中,我們也觀察到了四個積極的發展趨勢,它們如同清風,為藝術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一是藝術生態的年輕化。近年來,收藏群體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90后”“00后”新生代藏家的占比持續提升,無疑彰顯了年輕一代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同時,創作力量也在更新迭代,通過各大全國性青年藝術展覽平臺,我們已經培育出了一批被市場認可的青年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既具有傳統文化底蘊,又融入了當代審美,為藝術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運營模式的創新也為傳統藝術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相關統計顯示,文玩電商平臺的用戶中,“Z世代”占比已超過50%,直播拍賣等新渠道讓傳統藝術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為藝術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生活藝術化的趨勢正在深化。中產階層的藝術消費呈現出三大特征:資產配置需求、空間美學升級和文化體驗消費。越來越多的高凈值家庭將藝術品納入資產組合,將其作為一種穩健的投資方式。同時,當代藝術裝置在家居場景的應用不斷增長,人們開始更加注重生活空間的美學價值。此外,藝術研學、非遺手作等體驗式消費規模也持續擴大,人們越來越愿意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藝術的魅力。
三是科技與藝術的深度融合。在創作層面,AI輔助、人機協同創作成為藝術界的熱門話題。這種科技與傳統技藝的結合,讓藝術創作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在鑒證體系方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使得藝術品溯源的準確率大幅提升,為藝術品的真偽鑒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在市場拓展方面,數字藏品交易額也十分可觀。這些現象都反映了科技與藝術結合的無限潛力。
四是政策賦能帶來了新的機遇。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文博場館文創開發政策的放寬以及藝術品進出口關稅的優化等政策的出臺為藝術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推動了跨境交易規模的增長,也為傳統文化機構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契機。
面對未來藝術生態的轉型,傳統藝術機構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構建“傳統+當代”的產品體系,既保持傳統文化的底蘊,又融入當代的審美元素;打造“線下體驗+線上交易”的經營模式,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探索藝術金融化的創新路徑,為藝術市場注入更多的活力;培育復合型藝術經紀人才,為藝術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傳統文化品牌的煥新需要堅守核心價值與擁抱變革并舉。讓我們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在守正創新中開辟傳統文化的新紀元。■
(作者系榮寶齋副總經理、榮寶齋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