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
低矮大樓建于20世紀,盡是中藥氣
紅色連椅上,我端詳著說明書
輕輕捻碎半顆藥片,讓粉末在手心散開
“小孩,不要怕。”聽到這個稱呼
透明鏡框涌出了水珠。十二年前的秋天
和這棟樓極為相似
白襯衫,黑色中山褲
他時不時地用手扶起掉漆的老花鏡
在病房和醫生爭吵
他用最得意的諾基亞手機打出去一個個電話
床前反復傳來他的腳步聲
“絕不信他們。”
我側起身來,靠在泛黃的枕頭上
看青黃葉子落進湖底
半小時后,他跑到樓前
點了一支煙,又從包里
掏出老煙袋
煙霧在他身上繚繞
他把翠色煙嘴擦拭干凈
重新向我走了過來
春日時
終于不再四處冰封。他買來玻璃魚缸
把塑料假山漂浮水中
再讓睡蓮種子浸泡十七天,和郁金香
一同枯萎在到來的春日
隱藏在三樓的大廳,盡是白色椅子
他打開礦泉水,用小面包充饑
那么多人并肩坐著
堆積起恍惚的眼神。沒有手機,沒有鐘表
任由燈光在身上暗下來
回家時,已是黑夜
房間干冷
他拿起最后一顆睡蓮種子
丟進了水中
五合日記
扣上粉色綬帶。我們三人穿過食堂
虛晃的光打在食堂玻璃上,眼前像飄起亂雪
花束包裝紙上寫著《蘭亭集序》,我們被裹挾其中
藍色袍服中,有人簪花
有人看移走的白日
逐漸遠于墻外青山。我們這才揮舞帽子
讓灰雀在欲飛時收起翅膀,發出最后一聲
“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常去的三樓平臺
依次合影,似流水衰減。從草坪到五綜
難以重復的路途,飛速離去了
他又重新數了遍椰子樹
只是兩歲啊。墻邊的三角梅
開始從凋落中松綁,再追念般盛放
芒碭日記
四處都是人潮。他坐在東門大廳
穿起多年前的那件衛衣,紐扣向外溢著銹跡
游客靠近時,他必須起身
把手中的雞蛋灌餅
往桌洞里一推再推
反復回答中,那口香氣
如五合食堂一樓的河南大餅
馬面裙緊貼著深紅石階
“保安山南峰……”
斷續的講解聲稠密起來,落在
枝頭垂落的松針上
湖面映著被炸裂的山墻。祈福絲帶
在高處渙散顏色。許多人隨群山老去了
那些刻有符號的塞石
卻把歷史越拉越長
春寄
溪自何處來,他暗自調琴
碎石沾滿雨水,在多年前
便刻滿大志
等月的裂紋穿過舊城門
在酒后松動磚木
濃霧畫著百里青山圖
無人談論那節竹骨
紅燭燃去半根。他輕擺衣袍
在鏡前唱起了早春
三月問疾
吞下藍色藥丸時,天色正編織雨幕
五樓診室發出聲音
“0048,0048。”他閉眼,掀衣
笨拙地翻動身子
虛構出一場混濁:旅行將止
琴弦失音,楊樹根長滿了折痕
儀器轉動,大河的漩渦響著回聲
實際上,檢驗單彩色而單調
他計劃打會兒盹
讓生銹的隱秘順江而下
晚日速寫
疲弱漬跡,是被圍住的98路公交
燈光描畫著攤位
低啞的嗓音
隱沒在淡色糖水
雨霧如新,涂抹三角梅的褶皺
他喜歡在杯中蓄滿水,在舊外套上別枝花
胡須蜷伏,腳印合奏
那是一棵
不結椰子的椰子樹
往深處,有蛇蟲和廢墟
他不敢省略
一步,一步。山的土是紅色
“這地方下不了雪。”
登青秀山
刺落花紅,他繼續登高
暗沉膚色
在車椅背浮現淺暈
杯的瓷像蝶的舞
茉莉花茶及紅茶
豐美如苦味的雪
闊葉泛著雨痕
應當是矮凳孤鳴
在石階上刻下來訪
讓僻靜的梯子搭向觀音寺的禪房
他想擊白云,想把酒館坐于假船之上
巨石或是層起的山
恍惚如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