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3.7;G6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15-0152-04
課程游戲化對幼兒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游戲對幼兒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經由科學的設計,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可在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提升的同時,幫助其加深知識印象,強化幼兒的學習體驗,進行更快樂、高效的學習。基于此,教師有必要重視尊重幼兒個體差異,善于利用多種資源、方法,豐富游戲活動的內容和種類,培養幼兒團隊協作能力、創造能力,有助于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價值分析
基于課程游戲化理念的幼兒園教學活動,可在優化幼兒學習、活動體驗的同時,激發幼兒探索欲,促進認知發展;又能在互動協作中助力社交、情感及身體機能的發展。和其他年齡段的學生相比,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應注重充分考量和尊重其天性,經由多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推動幼兒綜合素質發展。開展課程游戲化數學活動組織的價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學習興趣
幼兒的好奇心最為旺盛,對很多事物都存在極為強烈的探索欲望,游戲對其存在較強的吸引力。充分發揮游戲活動的教育作用,針對幼兒開展游戲環境、內容和形式的設計,可幫助幼兒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轉化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基于課程游戲化理念,可促使幼兒對數學知識產生探索欲,進而提高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二)優化思維能力
組織各類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幼兒和相關事物進行充分的接觸,參考幼兒實際需求和愛好等,對其進行潛在能力的深入挖掘,基于對幼兒多重感官的有效刺激,提升幼兒思維能力,養成優良的數學思維習慣,且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觀察及創造能力,實現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培養觀察能力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針對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教師在組織相關活動期間,多傾向于游戲情境的創設,包括角色扮演、競賽游戲等。結合對幼兒實際需求的有效分析,參考其年齡特點,科學設計活動內容及呈現方式,可促使幼兒更深入地感受情境,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幼兒依靠自身能力觀察情境中的各種數學知識,有助于實現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優化措施
(一)重視課前準備
為有效提升教學和活動的效果,教師理應重視課前準備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在課堂或者相應的活動場地中,營造優良的氛圍和環境,吸引幼兒注意,促使其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游戲能夠吸引幼兒,但并不足以讓幼兒保持長久的興趣,不采取措施,通常無法單純依靠游戲實現教學目標,基于此,教師應細化探究并了解如何為幼兒創造更適宜的活動環境。
結合數學課程自身特點,主要是研究數形結合相關內容,很多知識都可以從幼兒身邊探索到,包括日常上課的教室、活動的操場,甚至外界自然環境中。由此,教師在設計組織活動時,應圍繞目標,科學挑選適宜的素材,培養幼兒自主探索身邊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期間,教師可組織幼兒參觀超市,為幼兒普及人民幣相關知識,也可以為幼兒布置一些消費任務,幫助幼兒結合實踐增加對數字和單位的認識與了解。
(二)尊重個體差異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論年齡是否相同,其需求和性格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定區別。有效的教學,需要重視滿足幼兒需求,基于此,在設計組織各類游戲活動期間,教師要對每一個幼兒的實際需求、性格特點以及學習習慣等,進行細化的研究和觀察,在此基礎上,對游戲活動的形式、種類及內容進行科學設計。
活動組織期間,要注重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分析不同幼兒的需求、性格差異,對幼兒園中幼兒的年齡結構進行了解,分析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具體表現和數學學習需求,作為設計和組織游戲活動的參考。
參考小班幼兒特點及需求,可引入角色扮演類的游戲活動,以5以內數字的學習為例,教師可優先利用投影儀或者計算機實現情境創設,包括播放一些場景類視頻或者圖片等,引導幼兒想象自身處于對應場景中,以A班為例,該班級中幼兒的數量為25,教師可要求幼兒分為5人一組,分別扮演場景中的不同角色,幫助幼兒在加深知識印象的同時,更全面、直觀地理解所學習的知識。活動期間,教師要照顧到每一個幼兒,保證每個幼兒均參與到游戲中,營造歡快、輕松的活動氛圍。
參考中班幼兒特點及需求,在引導其學習如何按照標準對不同物體進行分類相關知識期間,教師可優先為各種物體的類別劃分設置標準,這一標準可以是顏色、大小等,以顏色為例,活動期間,教師可提前準備好多種顏色的道具,引導幼兒進行正確分類,可引入有獎競猜、搶答等方式,并為活躍度較高、回答正確的幼兒頒發獎勵,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參與熱情,促使其更高效地記憶和吸收數學知識。
參考大班幼兒特點及需求,教師可適當加大游戲的難度,引入一些競賽游戲,以序數相關知識為例,教師教學期間,可優先對幼幾進行分組,要求每個小組的幼兒數量相等,再利用PPT根據順序展示物品圖片,展示結束后,再隨機指定物品,要求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按鈴爭搶答題機會,獲得機會的小組可指定任意成員進行回答,回答正確加1分,活動結束后,為得分最多的小組頒發獎勵。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不但可以促使幼兒更積極地參與活動,并且對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和合作意識以及強化幼兒成功體驗均十分有利。
(三)重視家園合作
為更好地迎合課程游戲化需求,幫助幼兒有效學習數學,在進行游戲活動的設計組織期間,不僅要重視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應考慮到家長的價值。雖然在素質教育提出以后,我國教育改革獲得了較多可觀成果,但依舊存在較多家長無法正確認識到家庭教育的價值和現實意義,認為學習基礎知識是最重要的,對幼兒的真實需求和創新意識培養等均缺乏關注,不利于幼兒綜合素質發展。
基于此,幼兒園及教師需要重視促成有效的家園合作,強化家長與幼兒園、教師間的聯系與溝通,在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方面,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真實價值。積極利用多種途徑與措施,優化各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也可組織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或者提倡家長參與講座或者家長會等,幫助其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課程游戲化這一理念,促使其更積極地配合幼兒園和教師設計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日常開展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多地關注幼兒的真實需求以及興趣愛好等,幫助幼兒更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四)創設趣味環境
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習環境的優化設計,有助于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具體設計期間,教師可利用卡片、貼紙、數字地毯等道具,在教室中營造出擁有良好趣味性的游戲氛圍,讓幼兒進入班級便能夠感受到數學游戲帶來的新奇感,進而促使其更積極、主動地探究和參與活動。同時,教師要著重挑選一些趣味性較高且種類多元化的數學教學材料,以強化幼兒的新鮮感,有助于引導其提升學習興趣。
以跳舞毯為例,時代不斷發展,此類材料在現階段的生活中已經較為普遍,教師在進行數學游戲活動設計期間,便可以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引導幼兒和自己一同開展數字跳舞毯的設計與制作,其中,教師可將跳舞毯規劃為12個大小相同的方格,并要求幼兒在其中貼上不同的數字,引導幼兒參考制訂的游戲規則,利用跳舞毯開展游戲。游戲過程中,幼兒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均較為專注、積極地開展游戲,在游戲中有效學習了相關知識,學習的印象也較為深刻。
(五)強化審美體驗
幼兒教育不應只關注游戲的趣味性,也要重視利用游戲強化幼兒的審美體驗,實現對幼兒審美素養的培養,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優化其游戲體驗和審美體驗。對教學、藝術以及游戲三者進行有機結合,是推動幼兒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在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方面,也能夠發揮十分明顯的優勢作用,可優化幼兒的學習能力,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藝術素養。基于此,教師要關注在設計和組織游戲活動期間,挑選適宜的藝術資源,將其有效融合到活動中。具體而言,教師可借助繪畫賞析、歌曲鑒賞與演唱等,開展游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幫助幼兒更全面、直觀地理解和學習各種數學知識,以幼兒更容易接受的形式,提高幼兒的數學學習水平。如拼貼畫游戲,幼兒需把從各種商品的包裝紙、書籍雜志上剪切下來的圖片與圖案自由拼貼成不同場景。整個過程中他們既可以發揮自身的審美能力,選擇喜歡的好看圖片進行組合,還能在組合時學習、運用到數學空間概念(如何擺放得更加和諧,涉及空間布局)。或者組織顏色配比游戲,教師可制作與蒙臺梭利色彩教具類似的卡片,再將顏色卡片貼在木夾子上讓幼兒尋找顏色對應的配對,以色彩美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這種審美與數學的融合,將會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其在美的創作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
(六)關注學習習慣
受年齡影響,幼兒的好奇心旺盛,游戲對其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合理設計游戲活動,并充分發揮游戲的優勢作用,可幫助幼兒在有效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較多實踐經驗,可幫助其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思維也能得到有效鍛煉,實現更有效的發展。現階段很多幼兒園中的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時,慣于在一些范本中直接挑選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缺乏分析所面對幼兒的真實需求,導致組織活動難以對幼兒學習和吸收知識起到正面作用,甚至難以激發幼兒參與熱情,活動實效性較低。基于此,教師想要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幼兒開展高質量的數學知識學習,應重視關注幼兒的需求和習慣,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游戲活動。
具體而言,教師可先挑選一些幼兒可能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和游戲種類,通過觀察幼兒反饋,總結幼兒的學習習慣,包括哪種形式、游戲可幫助幼兒更高效地吸收知識,或者更為熱情地參與到游戲中等。在了解幼兒習慣以后,再對活動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和改良,有助于提升幼兒學習的整體質量。同時,教師之間也可以通過教研活動進行探討與交流,針對活動的設計,以及開展過程中涉及的各種問題等,開展有效研究,分析解決辦法與優化措施,為后續開展的教學設計與活動組織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也可以一同探討新穎的活動形式,或者活動中的關鍵節點等,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能夠以更為直觀、具體的形式展現給幼兒。
舉例而言,在引導幼兒學習認識空間方位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基于幼兒學習的習慣和需求,參考以往游戲活動獲得反饋,開展有效設計,可引導幼兒參與迷宮游戲,在教室或者操場中,利用椅子等道具,搭建一個簡易迷宮,要求幼兒以兩人為一組,一個指導,一個實踐,負責指導的幼兒需要通過前后左右的固定話術,如向前3步等,指引負責實踐的幼兒走出迷宮。或者組織幼兒參與“幫助 × × 參觀動物園”的游戲,其中,可指導幼兒制作觀賞指示圖,并在圖中指定位置添加各種動物標記,要求幼兒幫助圖中的虛擬角色成功觀賞所有的動物。上述活動可幫助幼兒更快速地了解空間方位知識,且有利于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收獲更多的學習成果。
(七)豐富游戲類型
想要引導幼兒有效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既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下功夫”,也需要關注幼兒日常生活,實現生活和數學的有效融合。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需要探尋更多科學、有效的游戲形式,積極豐富游戲的類型和內容,不能一味沿用以往的游戲活動。因幼兒的在園時間有限,教師也可以和家長進行溝通,更多地了解幼兒日常生活狀態,也可以為家長布置一些任務,提供一些思路和素材等。
具體而言,教師可針對數學知識的難易程度,挑選差異化的材料,例如,在引導幼兒學習單雙數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以要求家長和幼兒將單數和雙數分別進行整合,以卡片的形式呈現出來,便于家長日常在家中和幼兒進行互動。再如,在引導幼兒學習平面圖形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利用身邊較為常見的物體,為幼兒普及圖形知識,如此一來,在組織幼兒參與游戲活動時,可通過回憶所學知識,以及對各種物體的觀察,更全面地了解數學圖形。課余時間,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一同到戶外進行一些游戲活動,有效利用碎片時間,在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數學知識。
此外,也要重視生活素材的挖掘與應用,活動設計期間,教師要基于課程游戲化理念,參考具體的教學目標,對一些和幼兒生活存在密切關聯的素材進行深人挖掘,通過科學篩選,再將其和活動的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可幫助幼兒更直觀、具體地了解所學知識,也更容易建立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具體而言,教師可挑選“建房子”的例子,設計組織“我們一起蓋房子”的趣味游戲活動,活動期間要求幼兒結合對應數字與形狀,憑借自身想象與理解,自由搭建屬于自己的房子,游戲屬于建房子的抽象映射,對強化幼兒數字認識、提高幼兒創造能力均較為有利。
(八)強化師幼互動
幼兒園師幼互動價值顯著:一是能促進幼兒的情感健康,讓幼兒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二是能有效支持幼兒的學習發展,教師的引導和反饋能幫助幼兒建構知識、提升能力;三是有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幼兒能在互動中學習交往規則和社會技能。由此可見,教師在引導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同時,也要關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引導幼兒開展更有效的自主探索及建構操作。實踐教學期間,應為幼兒創造可以自主探索和學習的機會,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靈活地應用各種數學知識。基于幼兒主體作用發揮,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職能,摒棄陳舊的理念和方法,創新教學和活動組織觀念,細化剖析課程游戲化思想,通過科學、針對性的游戲設計,將課程游戲化的教育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游戲活動需要尊重幼兒主體地位,教師負責指導、設計和角色配置。活動期間,要重視和幼兒進行良性互動,積極創造能夠和幼兒產生交互的機會,也要促進幼兒之間的互動,拉近師幼關系的同時,強化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認識到幫助他人的快樂,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也頗為有益。
三、結論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在組織幼兒數學活動時,保證合理地利用游戲十分重要。組織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游戲進行科學的設計,突出游戲的各種優勢作用和教育價值,幫助幼兒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記憶,達到提升數學素養的自的。由此,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結合其年齡特點和實際的數學學習需求,合理設計活動目標,在幫助幼兒獲得優良游戲體驗的同時,有效吸收各種數學知識,發揮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掌握更多學習技能。
參考文獻:
[1]徐雪嬌,陸丹丹.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園大班數學游戲的支持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28) :74-76.
[2]浮夢捷.幼兒園中班數學領域集體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以北京市石景山區6所幼兒園為例[J].中國教師,2024(9):105-107.
[3]林蓉.抓住游戲契機引領數學成長——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家長,2024(26):162-164.
[4]唐會曉,劉子煜,于亭亭.教師反饋如何激發幼兒高質量回應——以幼兒園數學活動優質課為例[J].教育導刊,2024(8):36-47.
[5]李瑛.幼兒園大班數學超前教育的問題及策略初探——以臨滄市鳳慶縣幼兒教育為例[J].成才,2024(10):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