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顧拜旦前往美國做調查,他再次體會到英美教育的震撼。此行,顧拜旦也發現了體育運動中無所不在的沖突:運動項目的擁戴者與反對者間的內戰、不同項目運動員之間的彼此輕蔑、德國體操對瑞典體操的排斥、美國足球對英國足球的噓唏以及商業精神對體育界的侵襲等等。
一個團結的、各國都來參與的、定期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非常有意義,顧拜旦如是想。他曾經談道:“提倡的健全的民主制度,明智與和平的國際主義將滲透到未來的體育場,并將保持對榮譽和大公無私的信仰,這些將使體育運動成為促進心靈美好、社會和平同時也是肌肉發達的事業。”
1892年,顧拜旦遍訪歐洲,宣傳奧林匹克理想。11月25日——現代奧運歷史上非常有意義的日子,顧拜旦在索邦巴黎神學院舉行的第5屆法國體育協會聯合會年會上,首次提出“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主張。
他說:“讓我們派出賽艇選手、賽跑運動員和擊劍手去參加比賽吧!這是未來的自由交流,當它一旦被引進成為古老歐洲風尚的時候,和平事業將獲得新的有力支持。這就足以激勵敝人現在去思考我計劃的第二步;我希望你們的支持一如既往,在符合現代生活條件的基礎上,進行并實現這一宏偉而有益的事業——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顧拜旦和眾多有志人士共同為現代奧運會呼吁,強調著現代奧運會在保持過去體育運動的高尚和勇武的品質時,還要有廣泛的國際參與。兩年間,他走訪歐美國家、拜訪領導人及體育界領袖,都是為了讓奧林匹克得到更多民族的認同,獲得更強大的聲勢。奚落和嘲諷在所難免,也有人說他是“烏托邦”夢想,但是支持的人漸漸多了。
在國際趨勢的發展和顧拜旦的不斷努力中,奧林匹克迎來了又一個里程碑。
(選自《文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