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永康是80后,出生在沿海城市溫嶺,從小對大海有著特殊感情。他的職業是一名消防工程師,和帆船八竿子打不著。緣何愛上這項運動?他說:“生命在于運動,我是輕極限愛好者,單板滑雪、攀爬自行車、花式輪滑、尾波滑水等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己對挑戰性的項目總有一種征服愿望,所以駕駛大帆船巡航在無邊的大海里,自然成了我的夢想。”
盡管當時覺得這些運動離自己還很遙遠,但胡永康經常在網上瀏覽風帆運動相關的資訊,學習相關器材的特性、操作技巧等。帆板、帆船同屬風帆類運動,2017年胡永康有幸結識了日后的良師益友張建華,他是一位資深帆板玩家,擁有各式各樣的游艇和帆船。在張建華幫助下,胡永康終于有機會接觸到帆板,這是風帆運動中最具代表性的項目。那時,他借用張建華的器材開始學習,組裝器材、上板練習,不亦樂乎。由于沒有相關運動的經驗,剛上板就出現平衡問題掉下水,總是帥不過三秒。就這樣一次兩次、幾十次幾百次,經歷了無數的重復和精疲力盡,他漸漸入門,開始購置自己的裝備。
雖有師傅引領,但胡永康的帆板技術還是靠自學完成的。他經常泡在網上,學習各類優秀教學視頻,在實踐中消化與領悟。胡永康說:“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困難也變成了探索的動力。2021年我決定給自己的水上運動生涯樹一座里程碑,去報考了A2F帆船游艇駕駛證。”然后進入浙江臺風帆船隊,負責帆船的維護和管理。
那時,隊里剛好有一艘停航多年的帆船需要整備,胡永康就擔起這一重任。帆船閑置多年,大到機械動力、通導設備、帆具、索具,小到各類電線接頭、五金、閥門,出現各種問題,想要整備到適航狀態,談何容易。他時常一人爬到20多米高的桅桿上更新繩索、加裝通導設備,也時常窩在狹窄的船艙內摸排線路。維修沒有原始設計圖紙,很多項目無法確定原有設計參數,胡永康就從專業網站上查閱大量信息,收集整理了一套適用于該船的詳細資料。維修工作事無巨細,很多配件需要從國外進口,有時由于天氣原因暫停修理。其間經過一輪又一輪試航測試,胡永康折騰了近一年。他完成了400多海里的小長航測試,并通過船舶檢驗。那一刻,他激動、興奮,成就感滿滿。他坦言,之前從沒接觸過大帆船,到后來能獨立駕駛和安全進出港,著實費了很多心血,有了整備這艘大帆船的經驗,為后來的長航行奠定了基礎。
現在,人們對水上運動的認知存在偏差,認為比較危險。胡永康說:“其實不然,水上運動只要全程穿戴救生衣,做好防失溫,就比較安全了,家人也比較支持。”玩帆船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胡永康所在企業的老板對他十分支持。
胡永康清晰地記得2019年第一次帆板出海長航,挑戰自己的極限。那是從臺州金清港至大陳島,這段海域共18海里,耗時近4小時。出發前他收看天氣預報,配齊手表導航,做好各項準備。出發后,他的周圍跟著安全保障船只。航行中,胡永康的最大困難是降低失誤,減少風帆落水的次數,保存體力,完成挑戰。好在當天風力比較穩定,帆板進入滑行狀態后也相對省力。到達大陳島的那一刻,他有一種馬拉松沖線似的快感。4小時里,他和海水、海風融為一體,心無旁騖。
胡永康玩帆板時,曾因陣風忽襲,一不小心,連人帶帆一起被甩出去,鼻梁骨砸到桅桿而骨折。好在出險水域比較安全,離岸較近,他重新上板拉帆,航行回岸。
因為熱愛,多大的艱險也打不倒胡永康。隨著航行次數的增多,駕船環中國海的夢想在胡永康心中漸漸萌芽。機緣巧合,他在朋友圈里認識了一位資深帆船船長,有多次環中國海的航行經歷,經驗豐富。
得益于之前的帆船整備收獲,船長對胡永康的處事風格比較認可。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環中國海航行。出發前,他們先檢查船況,確保所有設備萬無一失,然后準備了淡水和食物。
2023年10月9日,胡永康和這位船長帶領4名船員,駕駛一艘17米長的帆船,在我國最北端港口大連起航,采取不停靠、不間斷、不補給的方式,直抵最南端的海南省三亞市,全程1558海里,歷時274小時,共11天。


11天究竟經歷了什么?胡永康回憶說,他們遇到了一段無風期,只能靠發動機啟動,以每小時5海里的速度緩慢前行。此時,胡永康較為焦灼,感覺突然從年輕人的快節奏變成了老太婆的慢腳步。漫漫航行路何時能到終點?他不停地問自己。兩天后,胡永康放平心態,躺在甲板上,沐浴著陽光,帆船在蔚藍色的大海里輕輕搖曳, 劃出一道道波紋,他享受這難得的安寧。
10月17日,冷空氣前端來臨,海上風力逐漸增大。好風憑借力,揚帆再遠航,胡永康和同行的船員一起升起船帆,速度顯著加快。駛入臺灣海峽后,他們迎來了首個挑戰。這片海域常年風高浪急,加上冷空氣前端光臨,海浪高達三四米。伴隨六七級大風,船的航行方向忽左忽右。這只是困難的開始。10月19日至20日,胡永康和船員們正航行在從香港到三亞的最后一段航線上。即將迎來勝利曙光,可臺風“三巴”竟在海南三次登陸,海上持續烏云密布,狂風暴雨,瞬息萬變,風速達9級以上,陣風11級,浪高四五米,把船拋向浪尖又滑向浪底,連續兩天兩夜船體大角度傾斜。原本船上6人,實行三班倒,但在這樣的天氣下,大家體力消耗巨大,變成每隔1小時輪班。幸好帆船的結構決定了不會翻船,這給胡永康和同行的船員吃了“定心丸”,但風向凌亂,他們只能靠改變帆的方向航行。睡覺也不得安寧,得用繩子把自己綁在凳子上才能入睡。
到達三亞的前一天晚上是胡永康掌舵,豆大的雨點夾雜著海風,鋪天蓋地,啪啪地打在身上。胡永康淋了一夜暴雨,雙手在雨水的浸泡中起皮。11天里海上信號薄弱,但只要帆船行駛在離岸近的地方,胡永康總是不忘拿出手機給家人報平安。最后兩天,他們離岸行駛至少二三十海里,幾乎沒有信號,根本無法與外界和家人聯系。如遇險情,只能依靠出發前做的應急預案和救生裝備了。
10月20日傍晚,胡永康和船員一起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抵達三亞。此時,臺風已過境,陽光總在風雨后,天空出現了絢麗的彩霞。胡永康說,這是大自然給他們的饋贈,老天爺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他覺得,這一路走來的辛苦,在此時此刻都化作了美好時光。他趕緊掏出手機攝影,留下記錄。
這一趟環中國海航行,全面提高了胡永康的帆船駕駛技能,更磨煉了他的意志力,讓他感悟頗多。回想當時在風口浪尖的搏擊,胡永康覺得偌大的一艘船只,在茫茫大海里只是一葉扁舟,人在大自然中顯得那么渺小。他對大自然的敬畏油然而生,懂得順應自然規則,才能運籌帷幄的真諦。
航行中,海面的風向不是所期望的,要學會迂回前行。胡永康說:“人生道路亦是如此,想往南,但事情偏往北發展,處事要學會避開鋒芒,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多年的帆船運動讓他對安全問題有了更深的思考。每次出發前,他都非常仔細地檢查船體狀況,確保萬無一失。他說,一旦出發后有問題,就會帶來很大的隱患,因為大海是不講人情的。其實,平時的工作、生活也是如此。


業余時間,帶著兒子一起體驗帆船,接受大海洗禮,是胡永康的一大樂趣。他的小兒子也喜歡運動,2021年中國家庭帆船賽臺州站舉行,吸引了他們一家。他帶著年僅5歲的小兒子參賽,組成水翼追風隊,和大自然鏈接,增進親子關系。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帆船,感受這項運動的魅力。胡永康建議,一定要敬畏自然,穿好救生衣,讓自己處于安全區域。

生活中的胡永康是一位斜杠青年,除了愛運動,還愛攝影、喝咖啡。攝影為他的環中國海航行增添了不少情趣。回來后,他在朋友圈分享了當時的視頻、照片,配上英文歌曲《航行》,引來很多點贊。大家感覺身臨其境,和他一起經歷了這段波瀾壯闊的特別時光。他說:“攝影不僅能為運動拍攝精彩視頻,更是提高了審美水平,發現身邊的美。”得空了,胡永康自己磨咖啡,他笑稱這是自我療愈、自我放松和自我獨處的一種形式。
至今,胡永康還在回味環中國海時的感覺。一路南下,海水從暗藍變成黃色,再從青藍變成深藍,這是大自然打翻的調色板。他也時常回想航行時風的感覺、浪的感覺以及海水傳遞到舵上的力量,那是與大自然的對話。
帆船停靠三亞碼頭,一切成為過去時,胡永康懷揣一顆年輕的心,想要再出發。他覺得11天太短暫了,不過癮,下一站他想去西沙、東南亞,甚至駛向更遼闊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