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是王崗校長特別高興的一天。全國冰雪后備人才培養座談會在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召開.其間,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等與會人員參觀了新建小學。王崗校長熱情接待了客人,詳細介紹了短道速滑在校內的開展歷史與現狀。學生們認真做了訓練展演。參觀結束后,高志丹充分肯定新建小學:“新建小學的孩子身心是健康的,是陽光的。體教融合在這里扎下根,開了花結了果?!迸R別時,他緊握王崗校長的手說:“有你在這里,我放心!”

40年來,七臺河市新建小學向體校輸送后備人才200余名,連續34年被評為黑龍江省“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先進學?!保啻潍@得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的表彰獎勵;被七臺河市體育局譽為“英才基地、冠軍搖籃”。學校輸送的短道速滑隊員共獲得世界大賽金牌18枚、銀牌3枚,全國及全省冠軍22人次,先后培養出張杰、康展嘉、劉秋宏、張源等世界冠軍和全國冠軍。
1989年,張杰成為我國第一個打破短道速滑世界紀錄的運動員;2012年,劉秋宏獲得世錦賽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亞軍、3000米接力冠軍,2014年擔任俄羅斯索契冬奧會閉幕式中國代表團旗手。康展嘉與王濛同時進入國家隊,2000-2002年,獲得世界錦標賽500米冠軍、團體接力冠軍。在新建小學的榮譽墻上,掛滿了催人奮進的獎牌,彰顯學校結出的累累碩果。
提到七臺河的短道速滑,必然繞不開孟慶余,這個哈爾濱人以一己之力奠定了整座城市短道速滑運動發展的雛形。1969年,18歲的孟慶余被分配到七臺河當煤礦工人。1972年,因為在冰上運動會連取1500米、3000米和5000米三項比賽的冠軍,他被調入七臺河體委,著手組建速滑隊。那時候,整個七臺河還沒有室內滑冰場。
沒有冰場就自己澆,沒有訓練鏡,就用自家的穿衣鏡。孟慶余就這樣白手起家,一點點組建起了七臺河的滑冰隊伍。從1985年開始,隊員們逐漸取得一些成績,黑龍江省體育局為七臺河速滑隊無償提供室內滑冰場地。孟慶余終于能帶著隊員到哈爾濱的室內滑冰館訓練。為了能讓隊員們多用一會兒冰場,他總是選擇最早和最晚的場次。

1987年,孟慶余力排眾議,將七臺河重點項目從速度滑冰轉為短道速滑,主攻女子項目。當時,國際上短道速滑剛剛興起,還不是冬奧會比賽項目,七臺河早早地踩上了歷史的風口。
七臺河別稱“手握秒表的城市”,就是得名于滑冰教練手上的計時秒表。從孟慶余開始,七臺河逐漸建立起“特色?!A班—重點班—專業隊”的人才培養輸送體系,一代代滑冰運動員和教練接過前輩的接力棒,連接起七臺河的冰雪運動之夢。
孟慶余種下了一粒種子,短道速滑在這里生根發芽。他的故事影響了很多人,人們都以他為榜樣,深耕細作,努力打牢這座奧運冠軍之城的根基。冬奧首金獲得者楊揚,奧運冠軍王濛、范可新踩著堅實的基礎,逐漸攀爬到金字塔頂部,為祖國,也為七臺河爭得榮耀。
煤炭與冰雪一黑一白,奇妙地交織在這座北方小城。七臺河短道速滑為何如此成功?在孟慶余指明方向后,無數后來者緊緊跟隨,將隊伍逐漸壯大。新建小學體育老師王鳳祥就是其中之一。
王鳳祥來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早年練習速滑。他與孟慶余在哈爾濱訓練時相識,當時訓練條件艱苦,他們只能住在地下室,孟慶余睡下鋪,王鳳祥睡上鋪,二人共同訓練,共同生活。他們自己燒煤取暖,每次訓練回來,屋子里冷得像冰窖,要燒好一會兒才能暖和過來。有一次煤氣中毒,孟慶余發現不對,叫上王鳳祥一起跑了出來。兩人至此成為生死之交。

談起當年的艱苦,王鳳祥很是唏噓。當年的冰場沒有多好的防護設施,如果在高速滑行中沖出冰場,受傷是家常便飯,王鳳祥就這樣摔斷過腿。兩次大傷之后,他走到了運動員生涯的拐點。在他迷茫之際,孟慶宇邀請他到七臺河干一番大事業。王鳳祥沒有多想,就一口答應下來。
王鳳祥來到七臺河,走出火車站時,他仔細打量眼前這座城市,心里別提有多涼了。城市咋這么小,這么破,連棟高樓都沒有,我為啥要來這里?
懊惱過后,王鳳祥還是決定留下來,不為別的,就因為他看好孟慶余這個人。孟慶余對待生活和訓練都有一股認真勁。他事必親躬,不怕吃苦,是能成事的人,跟著他干肯定錯不了。
七臺河市新建小學1964年建校,1985年開展冰上運動。幾任校長都非常重視,將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會滑冰作為理念,一代代傳承了下來。
新建小學的冰雪之緣說來奇妙,據說當年老師收拾體育庫房時,發現了一些冰刀底座。老師們將其擰上木板,綁到鞋上,就成了冰刀。冬季的體育課上,學生們有了自己的玩具。用繩子固定不牢,老師們就把汽車的履帶剪下來,升級裝備。當時學校取水不便,沒有冰場,學校就動員學生在家用鋁飯盒凍冰磚,一塊一塊鋪起地基。然后鑿開附近河流的冰面,用臉盆取水澆冰場。這樣澆出的冰場凹凸不平,老師們再用冰鏟一點點找平冰面。新建小學用螞蟻啃骨頭的精神,開啟了自己的冰雪之旅。


打造好雛形后,學校找來孟慶余,讓他以專業的角度幫忙選材,指導訓練。孟慶余也有在基層學校成立訓練隊的想法,雙方一拍而合,新建小學速滑隊就此成立。上世紀90年代中期,新建小學的條件得到改善,在孟慶余的幫助下,學校有了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冰刀,滑冰不再是體育尖子生獨享的運動,開始向全體學生普及。
1994年,王鳳祥從運動隊退役后,成為新建小學的體育老師,幾任校長都視他為學校的寶貴財富,在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讓他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大家合力,把速滑打造成學校閃亮的名片。
王崗來到新建小學前,曾是一名體育教師,骨子里帶著一份對體育的熱愛。他來到新建小學當校長,決心將學校的傳統傳承下去。迄今為止,他都兼任學校的體育老師,帶學生們上體育課。用他的話來講,就是“我先做個榜樣,看誰還不重視體育課”
2014年是新建小學的一個拐點,周邊棚戶區改造,學校的生源越來越少,后來新建小學被撤銷了。沒了老師,沒了學生,沒了學校,王崗成了光桿司令。那段時間王崗別提有多發愁。后來教委來了調令,讓他去北岸新城小學當校長。塵埃落定后,他立刻掏出手機,給昔日的同事撥打電話,告訴他們繼續去新學校和自己搭班子。王崗第一個電話就打給了王鳳祥,他要保住這個對短道速滑有情懷的集體,要的就是薪火傳承。
來到新學校,他力主將校名改回新建小學,除此之外,他還買下了附近的公交站名,為的就是讓市民知道,新建小學還在,新建小學的速滑精神不會消失。
來到新校區后,王崗按照自己的計劃打造學校。他將教學樓的一樓改成了體育室,之前的辦公室改成更衣室,學生冬天在室外操場上冰,夏天在室內進行輪滑訓練。重打鼓另開張的新建小學用3年的時間打了翻身仗,再次拿到全市速滑比賽小學組的積分第一。
2024年底,教育部號召在校學生每天鍛煉兩小時。新建小學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如今學校每天有一節40分鐘的體育課。上下午的大課間各有半小時,放學后還有20分鐘的體育服務。在這20分鐘里,各個班級都有不同的特色游戲內容,讓孩子們在娛樂的同時,既鍛煉身體,又學到本領。
新建小學是七臺河短道速滑運動開展的一個縮影,正是有了一代代人的努力與傳承,為短道速滑這個項目注入了魂,也為七臺河市提供了強勁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