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新中國電影事業發展史上,北影廠作為北京電影制片廠的簡稱或昵稱,讓中國人倍感親切并心生敬意。這其中的原委,除了技術層面和表演層面之外,皆由改編大量的文學名著所致。北京電影制片廠組建于1949年4月20日,該廠的創編及演職人員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接收原國民黨中央電影企業公司第三制片廠的創編人員和演職人員,二是中共中央從延安和東北地區抽調的一大批文藝骨干。
北影廠的原址是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中路77號。
新時期乃至新世紀以來,伴隨著時代腳步的邁進,北影廠進行了改造與修繕。2007年,北影廠原址內的主樓、東樓與西樓被列入《北京市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2021年,北影廠修繕完工的“八一樓”主樓則成為集電影創作、交流、傳承于一身的電影文化新地標。
大江東去浪淘盡,往日輝煌變起點。在新時代新日月的光照之下,北影廠已由原址搬遷至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并更名為“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
是怎樣的神力讓北影廠聞名遐邇?是怎樣的魅力讓北影廠標榜史冊?在洗去諸多時代鉛華之后,我們不得不承認,北影廠是我國電影事業發展進程中,改編文學名著最多的電影制作生產廠家。
二
北京的其他電影生產廠家,也有過拍攝由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劇本。但無論從數量上或影響力上看,北影廠青睞于文學名著,無疑是首屈一指。
首先進入全國電影觀眾視野并引發廣泛好評的,是根據魯迅小說《祝福》改編的故事片《祝福》。該片由夏衍編劇、桑弧導演。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白楊飾祥林嫂,魏鶴齡飾賀老六。該片獲1957年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958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我國歷史上的文學作品真可謂姹紫嫣紅爭芳斗艷,但想要躋身文學名著之列絕非易事!那么文學名著何以成為名著呢?或者說文學名著應該具備怎樣的特征呢?魯迅小說《祝福》寫于1924年2月16日,后收錄在魯迅小說集《彷徨》之中。小說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新年祈福之際,魯迅用“祝福”一詞是對當時社會黑暗、腐朽的辛辣嘲諷,也是對封建禮教的嚴厲批判!《祝福》中的祥林嫂已經為中國人耳熟能詳,她不僅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也是黑暗社會的殉葬品。我們在被祥林嫂悲慘命運感染的同時,也被魯迅強烈的批判意識與悲憫情懷所震撼。由此,我們被告知,文學名著的第一特征便是憂患意識與悲憫情懷。悲憫什么?人世間所有的苦難蒼生;憂患什么?這些苦難蒼生何時能夠逃離苦海!
映入觀眾眼簾的又一部影片,是1959年上映的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林家鋪子》改編的《林家鋪子》。編劇:夏衍;導演:水華;主演:謝添、于藍等。影片描寫的是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的動亂生活。影片將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魔爪進行了深刻揭露,展現了農村經濟陷入破產的生存危機,并揭示出當時社會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實。
觀賞這部影片,我們再次被告知,文學名著的第二特征就是關注底層的生存危機。與那些描寫上層社會風花雪月的作品不同,文學名著的著眼點是底層人民的苦難并激活苦難人民麻木的神經!
北影廠的再一部影片是1959年上映的《青春之歌》。影片由著名女作家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改編,由崔嵬、陳懷皚執導,謝芳、于是之主演。作品描寫了資產階級家庭的青年女性林道靜,由于不幸身世,對家庭充滿仇恨,并誓死反抗舊禮教,追求個性解放。但無可奈何的是,林道靜的反抗只是孤軍奮戰,孤立無援。林道靜曾一度試圖蹈海自殺,危急時刻被來自北大的余永澤救下,幾經周折,有情人終成眷屬。
影片《青春之歌》向我們昭示了文學經典的第三個特征,那就是揭示人性危機與青春呼喚。人性是欲望與文化的復合體,人不能沒有謀求幸福的欲望,但這欲望不是撒韁的野馬,它要接受文化的引領與整合。林道靜之所以成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男女青年渴望新生活的典型形象,就在于她既有幸福生活的想往,又有逃離腐朽的勇氣。
再看一部1982年上映的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駱駝祥子》。這部影片由凌子風執導,張豐毅、斯琴高娃主演。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祥子因生活所迫,從農村來到城里當了人力車夫。那時的北京,千百萬人力車夫掙扎在貧困的死亡線上,祥子打拼三年,用一百元錢買了一輛新人力車后,居然被軍閥抓丁給抓走了!祥子從兵營里逃出后,遇見了大他十多歲的人力車廠主的女兒虎妞。為了生存,祥子無奈與虎妞成親,又在一個大雜院里與被逼做娼妓的小福子邂逅。最后,虎妞因難產而死,小福子也上吊身亡,一心想往過上好日子的祥子只得在絕望中走向毀滅。三個年輕人與其說是死于厄運,倒不如說是被那個吃人的社會吞噬了……
影片《駱駝祥子》向我們昭示了文學經典的另一個特征,就是辛辣的批判意識與平等向往。影片關注與聚焦的都是社會最底層的苦難,這無論對原著者與改編者來說,都是文學良知與藝術良知最可寶貴的品格!
三
文學名著是影視劇本的重要選材,但不能說是唯一的選材。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電影事業在表現題材上,都應該是百花齊放、姹紫嫣紅。
由文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是超越時空的。就是說,在經過時間陶冶的經典作品面前,時間對它沒有意義,空間對它也沒有意義,這就是“藝術沒有國度”的普遍真理。
人類文化是與時俱進的,影視文化也是與時俱進的。我們在看重文學名著的同時,也不能被“名著是唯一”所羈絆。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方針指引下,每一位有良知的影視工作者,都應該在“媚俗”的夜晚舉起燃燒的火炬,在庸碌的風氣中舉起向上的大旗!
天上只有一個太陽,那是天體的恒星;地上有無數個太陽,這就是在文學狀態中產生的姹紫嫣紅催人奮進的影視作品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