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崔欣身殘志堅不懈進取,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絹人領域取得卓越成就。2015年,她的《寶蓮燈》《紅樓夢》人物作品作為國禮分別贈送給比利時和英國王室。2017年11月,習近平主席送給來訪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禮品,是崔欣制作的絹人《楊貴妃》和《美猴王》。
自強不息 鍥而不舍
近日登門造訪崔欣大師,看到她沏茶倒水借助輪椅行動,不覺心生惻隱,自然也成為首要的話題。崔欣平靜地說:“1956年我兩歲時,因父親在政治運動中被誣陷迫害,母親為父親的事情奔波勞碌精神幾近崩潰,我一連幾天高燒未得及時救治,小兒麻痹后遺癥造成雙腿終生殘疾。”
這種不幸,注定了她的人生要比別人更坎坷,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艱辛。父母心懷歉疚地守護她、關愛她,鼓勵她從小做生活的強者,給她買了許多圖書,送她到一所業(yè)余美術學校學習。在那里她刻苦努力,取得了比健康同學更為優(yōu)秀的成績。中學畢業(yè)后,一幅素描《列寧與高爾基對弈》,受到有關方面好評,被介紹、分配到北京東城區(qū)美術人型廠。
工廠在東城區(qū)手帕胡同,有兩個生產(chǎn)絹人的大車間,流水線作業(yè),崔欣做的是手、道具的輔助工作。那時她才了解到,絹人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戰(zhàn)國和唐代古墓中都發(fā)現(xiàn)過“絹木舞俑”,北宋民間藝人已能“剪綾為人、裁錦為衣、彩結人形”。明朝時絹人、絹花制售已非常紅火,前清年間內(nèi)務府設置了花兒作坊,流于民間后,有文獻記載,花市一帶“各街、市花莊及住戶營花者約占千戶以上”。
在這里,她逐漸熟悉了做絹人手掌的十幾道工序。每個手指不足2毫米,用細金屬絲做成五指架,用脫脂棉纏繞成指頭,再用柔軟的蟬翼紗縫出微小的手套,手套翻轉(zhuǎn)過來套在手指上,最后彎成蘭花、佛手等指型。仕女的手指還需染指甲、戴戒指,完成一件作品得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1978年,崔欣已成為技術骨干,珍精品絹人最關鍵工序設計雕塑頭形,糊頭、畫頭,均由她完成。1980年,絹人車間合并到錦盒廠,崔欣的藝術水平又有了大幅度提高,她設計創(chuàng)作的《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寶黛讀西廂》《送子觀音》等作品,得到海內(nèi)外大量訂貨,暢銷不衰。1990年,錦盒廠合并到潘家園的絹花廠。在這里,她已經(jīng)熟練地掌握了絹人制作涉及到的造型、雕塑、裱糊、服裝、頭飾、彩繪、道具等各種技藝,多次被評為先進生產(chǎn)者,為她嶄露頭角成為絹人大師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業(yè)以來,她克服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上下班要擠車,她拖著殘腿根本上不去,只能等到天晚人少時乘車。住家胡同路長,她要比別人多走兩三倍的時間,遇到下雨下雪,扶著墻壁還摔跟頭。父母為她擔憂,一次為了趕任務回家很晚,等在家里的母親心急如焚,見她一進屋就哇地吐了血。盡管這樣,她連續(xù)多年沒有耽誤過上班,每晚回到家里,還要繼續(xù)查閱資料,鉆研技藝。
嚴師高徒 立志繼承
崔欣參加工作不久,就引起設計室組長楊乃蕙的關注,一次次指著她做的琵琶、長鼓、寶劍、盆景等夸獎鼓勵:“看,她做的道具多好!”
楊乃蕙畢業(yè)于北京工藝美術學校雕塑專業(yè),拜師葛敬安專門學習制作北京絹人。她設計的絹人形象大氣、典雅高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當年楊乃蕙師傅三十多歲,積極向上、意氣風發(fā),對崔欣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指導,使崔欣受益匪淺。
制作民族人物的蘆笙,楊師傅指導她查資料、選材料,提示她用竹片、金片、膠泥制作出一個10厘米大小的蘆笙,精致小巧熠熠生輝。制作《印度罐舞》,楊師傅指導她和膠泥、做雕塑、脫模開臉,還讓她對著鏡子給自己當模特,做出的印度舞女寬額大眼嫵媚動人。楊師傅還著重指導她畫好眼睛,告訴她怎樣畫出風采,畫出眉目傳情、望穿秋水、炯炯有神。
工作之余,楊師傅還多次帶她參觀繪畫、雕塑、書法、工藝美術方面的展覽,觀看舞劇《紅樓夢》,引導她向古今中外各種藝術學習,拓寬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yǎng)。
嚴師出高徒,得益于楊師傅的真?zhèn)鳎扌栏邩藴实鼐毦土说袼堋⒗L畫、染織、縫紉、花絲、裱糊等超常技能,也培養(yǎng)了她一絲不茍、嚴謹縝密的藝術風格。
投師名門 幸得真?zhèn)?/p>
崔欣說,自己結識并最終投師到葛敬安門下,也得益于楊師傅的推薦。
葛敬安,1905年生于浙江嘉興的大家閨秀,“民國第一奇人”楊度的兒媳。解放初,她在已近失傳的絹人技藝基礎上,多方搜集資料,并得到鄧穎超從儲蓄中拿出三百元的經(jīng)濟支持,終于在康克清、梅蘭芳、沈從文、郁風、葉淺予等知名人士的指導下,創(chuàng)研制作出了藏、蒙、苗、彝、維的民族絹人,重現(xiàn)提升了傳統(tǒng)絹人的迷人風采。她的絹人作品被劉少奇主席、周恩來總理作為國禮轉(zhuǎn)贈給國際友人,她的《海棠詩社》《貴妃醉酒》《湘云醉臥芍藥圃》等是北京絹人的精品,奠定了她“北京絹人創(chuàng)制人”的崇高地位。
崔欣參加工作時,葛敬安已退休多年,楊乃蕙師傅一次次把崔欣的作品送給葛老看,葛老對她非常滿意,便收她為徒。崔欣常常在休息日里到葛敬安家里學習討教,葛老為她詳細講解絹人每道制作工序的關鍵所在,把珍藏多年的絹人飾物、材料送給她,并寫下寄予無限希望的親筆信,祝賀她進步、勉勵她進取。1990年,北京電視臺拍攝了一期《崔欣與北京絹人》,錄制了葛敬安大師向崔欣傳授技藝的節(jié)目。應當說,崔欣得到葛敬安、楊乃蕙兩代絹人大師的直接指點、教誨和真?zhèn)鳎瑹o可爭議地成為兩位大師的嫡傳弟子。
創(chuàng)新發(fā)展 終成正果
崔欣不滿足于北京絹人制作的現(xiàn)狀,在繼承傳統(tǒng)技藝基礎上,有自己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絹人不能禿頭,因為脫模過程會給頭部留疤,必須用發(fā)型或戴帽遮擋。崔欣經(jīng)過數(shù)年實驗,終于攻克了絹人頭型脫模的難題,1992年成功首創(chuàng)了《光頭羅漢》《壽星佬》,使絹人技藝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她還突破了絹人三五十厘米的傳統(tǒng)高度,恭制的大形佛祖釋迦摩尼,坐像高60厘米、站像高達108厘米。
1991年,中國殘聯(lián)領導帶領蛋雕、篆刻、絹人殘疾人藝術家,赴香港參加世界殘疾人展能節(jié),在非遺文創(chuàng)展示展演中,崔欣的絹人格外受到歡迎。港人、外賓紛紛留影合照,她的《孫悟空》《觀世音》被當?shù)匚幕缡詹亍?/p>
2001年,崔欣提前退休成立了北京絹人工作室,堅持絹人的設計創(chuàng)作、咨詢宣傳、參評參展、招徒傳藝,作品多次獲北京、全國大獎。她在2003年撰寫的《北京絹人的傳神藝術》,獲中法國際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在“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她在四中、101中學、史家分校、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工藝美術館等地多次舉辦講座,向莘莘學子普及傳統(tǒng)絹人知識,受到師生的廣泛好評。
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崔欣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1997年崔欣被評選為中宣部、中國文聯(lián)108名德藝雙馨藝術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二級工藝美術大師,2010年被認定為北京絹人非遺代表人物,2014年她的絹人入選了北京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