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前夕,固原二中的莘莘學子,啟百里之行,奔赴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先烈英雄。此次行程,往返108里,走的是信仰,是傳承,是堅持。
1949年7月31日,解放寧夏之役,首戰于任山河。解放軍沖鋒陷陣,浴血奮戰,364位壯士,捐軀報國,長眠于此。其中152位英名未留。1995年,時任校長韓宏,因報紙上中日夏令營的較量中“中國孩子不如日本孩子”,為了增強學子的體魄與意志、銘記歷史、傳承先烈精神,遂開始了“徒步百里祭英烈”之舉。2025年,我懷揣著對先輩的敬仰與自我磨礪的決心,加入浩蕩隊伍,開啟徒步百里奔赴任山河的征程,用腳步丈量歷史,讓心靈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
天還未亮,我們的隊伍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啟程。腳下盡是碎石坑洼,每一步都需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會摔倒。可即便如此,隊伍依舊整齊有序,無人擅自離隊。汗水不停地從額頭冒出,耳邊只有沉重粗糲的呼吸聲,一聲又一聲,雙腿沉重得如同灌鉛,大家咬牙堅持,相互扶持,堅定地朝著任山河邁進。
師生意齊,山川可逾,銘記崢嶸,愛國鑄魂。
正午時分,烈日高懸,我們的隊伍翻越陡峻的黃峁山,老師時刻留意著同學們的狀態,用關切的話語、堅定的眼神為體力不支的同學加油打氣,給予他們堅持下去的力量。遇到崎嶇難行之處,同學們彼此搭把手,相互攙扶;老師也會走到隊列中,和同學們并肩前行,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大家齊心協力,一同朝著目標邁進,這一路的互幫互助,成了征程中最動人的風景。
松柏守陵,眾人緬懷,莊嚴肅穆,英魂不朽。
當那莊嚴肅穆的陵園出現在視野中,疲憊瞬間化作激動與敬仰。師生們整齊列隊,緩緩步入陵園。在烈士紀念碑前,敬獻花籃,擦拭墓碑,花籃上的緞帶隨風飄動,寄托著無盡的哀思。全體師生深深鞠躬,默哀致敬,那一刻,時光仿佛凝固,只有微風輕拂,訴說著對先烈的緬懷之情。
返程之路,體力的消耗達到了極限,酸痛感蔓延全身。然而,沒有一人輕言放棄。嘹亮的紅歌在隊伍中此起彼伏,激昂的旋律回蕩在山間。
三十載春秋更替,固原二中的師生們用堅持詮釋著傳承的意義,用腳步書寫著信仰的篇章。這一路的跋涉,不僅鍛煉了體魄,更鑄就了堅韌不拔的精神。在未來的日子里,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挑戰,都會想起這次非凡的征程,想起那些負重前行的先烈,我們會帶著這份信念與力量,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