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歡迎來到‘作文沙龍’,我們先來欣賞美麗的荷花。”說著,王老師點開大屏幕。同學們看著美麗的圖片,連連贊嘆:“好漂亮啊!”王老師問道:“大家還有別的語言來贊美荷花嗎?”同學們一時答不上來。“沒關系!今天王老師就來教你們如何用生動的語言贊美喜歡的事物。”
沙龍現場1" "學用修辭表情感
“同學們,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葉圣陶爺爺描寫荷花的段落。”王老師在大屏幕上展示出《荷花》的片段——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王老師笑著說道:“這段話生動展現了荷花的美,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之情流淌在字里行間。作者是如何讓語言變得優美生動呢?”
“選段第2句,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荷葉比作‘碧綠的大圓盤’,形象地描繪出荷葉的形狀和顏色,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片片碧綠的荷葉在水面鋪展開來的景象。”小薇欣然回答。
王老師肯定了小薇的回答:“比喻不僅可以讓語言更生動,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內容、想象畫面。”
小彤積極舉手回答:“作者還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比如選段的第4~6句,連用了三個‘有的’,描寫了荷花的不同姿態。”
王老師隨即拋出一個問題:“除了比喻和排比,同學們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句子變生動呢?”
小鋒迫不及待地回答:“擬人的修辭手法也可以讓句子變生動。比如可以這樣來描寫荷花:‘荷花宛如身著粉色羅裙的少女。微風拂過,它便隨風擺動,似在翩翩起舞,又似在與粼粼波光悄悄對話。’”
“老師必須給你點個贊!”王老師繼續說,“運用修辭手法生動描寫事物的前提是細致觀察。你們看,葉圣陶爺爺分別從顏色、形狀、姿態等方面細致觀察荷花,并發揮想象,將荷花、荷葉與我們熟悉的其他事物聯系起來,筆下的荷花變得搖曳多姿。”
沙龍現場2" "妙筆生花大家評
“現在,請選擇你喜歡的一種事物,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描寫。”
二十分鐘后,同學們相繼完成了自己的習作。潘詩晴同學的《校園里的桂花》寫得尤為突出,王老師將它投在大屏幕上,請同學們學習并點評。
校園里的桂花
校園里的桂花開了,整個校園都沉浸在桂花的芬芳之中。
清晨,我走進校園,遠遠就聞到了桂花的香氣。那香氣像是一位溫柔的媽媽在輕聲呼喚,讓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我走近桂花樹,抬頭望去,只見滿樹的桂花像一顆顆金黃色的小星星,點綴在綠葉之間。它們有的含苞待放,像羞澀的小姑娘;有的半開著,像在探頭打量這新奇的世界;有的已經完全綻放,像活潑的小精靈。
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桂花上,給它們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輝。微風輕輕吹過,桂花便隨風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像是在低聲吟唱動聽的歌謠。我輕輕摘下一朵桂花,放在手心里。它的花瓣那么小,卻散發著濃郁的香氣,讓人不禁感嘆它的神奇。
課間,同學們紛紛來到桂花樹下,有的在嬉戲,有的在讀書,還有的在靜靜地欣賞桂花的美麗。桂花的“沙沙”聲和同學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奏出一首美妙的校園交響曲。
校園里的桂花陪伴我們成長,給我們留下對校園最美好的記憶。
“這篇《校園里的桂花》寫得非常生動,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哪位同學來點評一下?”王老師期待地看著大家。
小蕊第一個舉手發言:“我覺得這篇習作的比喻用得很好,比如把滿樹的桂花比作‘金黃色的小星星’,讓人很容易想象出桂花的樣子。”
王老師點點頭:“沒錯,比喻在這里運用得恰到好處,就算沒有見過桂花的人,也能通過讀這段文字,想象出桂花的形狀和顏色。”
小嫣興奮地舉手回答:“小作者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比如‘它們有的含苞待放,像羞澀的小姑娘;有的半開著,像在探頭打量這新奇的世界;有的已經完全綻放,像活潑的小精靈。’這樣的描寫展現了桂花鮮活的姿態。”
王老師滿意地點點頭:“擬人的修辭手法讓桂花具有了動態的美。”
小騫說:“我覺得小作者的想象很豐富,把桂花隨風搖曳的‘沙沙’聲和同學們的歡笑聲比作‘美妙的校園交響曲’,這樣的聯想讓整個場景都活了起來。”
“小騫,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語言讓讀者仿佛置身于充滿桂花香的校園之中。”王老師說出自己的見解。
小紅快速說出自己的看法:“通過這些生動的描寫,我能感受到小作者對校園桂花的喜愛之情。”
“說得很好!這些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優美句子,表達了小作者對校園桂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王老師開始總結,“希望大家多觀察、多聯想,運用修辭手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讓自己筆下的事物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