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格式:.防凍劑對滇丁香抗寒生理的研究初探[J].湖南農業(yè)科學,2025(3):83-87.DOI:10.16498/j.cnki.hnnykx.2025.003.015
中圖分類號:S685.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25)03-0083-05
Effects of Antifreeze on Cold Resistance Physiology of Luculia pinceana Hook
KONG Ling-fang12,SUN Yu-jiao12,LI Shi-feng3
(1.CollgefodcalcalUsiti1 Center,Dali6O,C;3.FowerResearchIstitute,YuanAcademyfgriculturalienes,Kuning650)
Abstract:ThisstudyexploredthepositiveefectsoffourdifferenttypesofantifreezeonthecoldresistanceofLuuliapinceana Hook.underlowtemperature stress,aiming toprovideabasis fortheresearch oncoldresistance physiologyandthelarge-scale promotionof tis plant.Thre-year-oldsedlingsofL.pinceana Hook.wereusedastest materials.Five treatments weredesigned, includingCK(water),T(aminoacids+macrelements),(aminoacids+microelements),3(microbialagent),and4(plant hormone).TheresultsshowedthatT2andT4demonstrated inhibitedplantheight growth,andthevariationrangeof thenumberof branchesandleaves wasgreaterthanthatofCK.T3andT4showcasedsignificantlyreducedrelativeconductanceand malondialdehyde contentadincreasedprolinecontent.Iadition,andT4shwcasedgherperoidaseactivitytanthertreatmentsatthcond andthirdmeasurements.T1-T4inhibitedthedegradationofchlorophyllTheevaluationresultsbasedonthemembershipfunction indicated that the cold resistance of L pinceana Hook. in the four antifreeze treatments followed the trend of T4gt;T3gt;T1gt;T2 ,and only T4 had the D value higher than CK.Inconclusion,the four typesofantifreeze improved thecoldresistance ofL.pinceana Hook.,and the plant hormone ( 0 . 1 % abscisic acid) demonstra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Keywords:Luculia pinceana Hook.; low temperature stress;antifreeze;cold resistance
滇丁香(LuculiapinceanaHook.)為茜草科(Rubiaceae)滇丁香屬的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長在海拔 6 0 0~3 0 0 0 m 的石灰?guī)r山脈、開闊山坡、次生灌叢和溪流附近的森林中,主要分布于中國青藏高原東南部、緬甸東北部及越南北部[1],包括我國云南、貴州、廣西和西藏等地;其中,在云南省的西南、西北與東南區(qū)域分布最為廣泛。滇丁香花期長,株型優(yōu)美,枝葉清翠,花開時茂盛絢麗,馥郁芬芳,具有一定藥用價值,是極具觀賞性和推廣前景的野生花卉資源[2-4]。滇丁香生長的適宜溫度為 1 8~2 0 % 耐寒力弱,低溫寒害是滇丁香常遇的災害之一,其在園林應用過程中常因遭受寒害而不能安全越冬。有研究表明,短暫的低溫條件顯著影響著植物的生長發(fā)育[5]。當遭遇3\~5d的低溫脅迫(如氣溫低于 )時,滇丁香極易被凍傷,表現為近地表韌皮部破裂、葉片發(fā)紅且葉尖干枯,嚴重時甚至會死亡[]
植物防凍劑又被稱為植物防寒抗凍劑、植物防凍液和園林植物抗寒劑,其中含有能夠增強植物抗寒能力的多種活性成分,包括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營養(yǎng)元素。其主要類型包括無機鹽類、有機化合物類、植物激素類和新型植物類等[]。噴施防凍劑可在植株葉片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以減輕低溫對細胞膜及其他膜系統的損傷,增強其保水性和抗凍能力,進而提高植株的抗寒性[8-10]。近年來,有關滇丁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新品種培育、繁殖、鮮切花保鮮、藥用開發(fā)、生態(tài)進化及異型花柱植物花表型多態(tài)性等方面[1l-15],涉及防凍劑對滇丁香影響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通過噴施4種不同類型的防凍劑來探究低溫脅迫下防凍劑對滇丁香形態(tài)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響,以期篩選出有助于提高滇丁香抗寒能力的植物防凍劑類型,為滇丁香的凍害防治及園林應用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與試驗材料
試驗地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博達茶花谷( E,
),海拔高度為
,2022年11月11日—2023年1月10日期間當地夜間最低溫度呈波動降低趨勢(圖1),最低溫接近 0 % ,低溫脅迫程度呈加劇趨勢。在環(huán)境條件相對一致的區(qū)域內,隨機選取生長狀況相近的3a齡滇丁香植株作為試材。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共設置5個處理:CK,清水對照;T1,氨基酸 + 大量元素,氨基酸 ? , C a? 3 0 g/ L ;T2,氨基酸 + 微量元素,氨基酸 ? 1 0 0 g/ L , C u + F e + M n + Z n + B + M ogt;rsim 2 0 m g / L ; T3 :微生物菌劑,有效活菌數 ? 2 . 0 億 / m L ;T4:植物激素,0 . 1 % ( w/ v )S-誘抗素溶液。各處理試材數量為30株,其中,防凍劑處理均按照安全使用濃度標準均勻噴灑于植株上,間隔7d噴施1次,共噴施3次。噴施完成后,分別于2022年11月13日(第1次)12月5日(第2次)和次年1月7日(第3次)進行植株形態(tài)及生理指標測定。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按照陳愛葵等[的浸泡法檢測相對電導率;采用王學奎[的方法測定丙二醛(MDA)含量和過氧化物酶(POD)活性;使用張成軍等[18]的方法檢測脯氨酸(Pro)含量變化;使用葉綠素測定儀測定葉綠素含量[19],并記錄株高、枝條數和葉片數。對上述8項測定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PCA)[20],再使用綜合隸屬函數法[21-22]來評估植株的抗寒性。首先,對滇丁香主要組分的綜合指標值進行相應隸屬函數值計算[式(1)],然后根據各主要組分的方差比確定其權重[式(2)],最終計算出不同類型防凍劑的抗寒性綜合評估值( D 值)[式(3)]并進行排序,D 值可用于衡量不同防凍劑處理中滇丁香的抗寒能力, D 值越大,抗寒性越強。
式中, 表示第 i 個組分的隸屬函數值,i = 1 ,2,3,…,
表示主成分分析所得的第 i 個組分的綜合指標值,
和
分別為第 i 個組分綜合指標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表示第 i 個組分的權重;
為第 i 個組分的方差貢獻率,
表示所有組分方差貢獻率之和; D 表示第 i 個組分的抗寒性綜合評價值。
1.4 數據處理與分析
使用MicrosoftExcel201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繪圖,通過SPSS21.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類型防凍劑對滇丁香形態(tài)指標的影響
由表1可見,低溫脅迫環(huán)境下,對比2次測定數據發(fā)現,不同處理下的植株形態(tài)變化存在一定差異。各處理株高均有增長,但只有T1處理的增幅( 7 . 7 9 % )略高于CK( 7 . 6 9 % ),其余各組增幅均低于CK,說明T2\~T4處理抑制了株高的增長。CK的枝條數量沒有變化,而各防凍劑處理的枝條數均有所增加,其中,T3增幅達 9 2 . 8 6 % ;這表明防凍劑處理削弱了頂端優(yōu)勢,對植株新枝萌發(fā)具有促進作用。葉片數量上,各處理均有所減少,其中T2降幅最大,
2.2不同類型防凍劑對滇丁香相對電導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第1次和第3次測定數據對比,CK和T1的相對電導率分別升高4.28和1.12個百分點,T2\~T4的相對電導率分別降低了0.91、9.98和6.63個百分點。各處理前期(第1次測定時)的相對電導率差異不顯著,后期(第3次測定時)T3和T4的指標值顯著低于CK。
2.3不同類型防凍劑對滇丁香葉片MDA含量的影響
從圖3可見,第2次測定時,各防凍劑處理的MDA含量均顯著低于CK且T3數值最低;第3次測定時,T2\~T4的數值與CK的差異達顯著水平。對比第1次和第3次測定數據,CK和T1的MDA含量分別增加了 1 5 6 . 3 5 % 和 2 2 . 7 0 % ,T2\~T4處理則分別下降了 2 0 . 3 9 % 、 3 7 . 6 1 % 和 3 7 . 8 0 % 。由此可知,T2\~T4處理降低了植株葉片MDA含量,其中T4處理降幅最大,T3次之。
2.4不同類型防凍劑對滇丁香葉片POD活性的影響
從圖4可知,第1次測定時,各處理葉片POD活性在 3 1 0~3 4 5 U/ ( )區(qū)間內,無顯著差異。第2次測定時,各處理數值出現大幅增長;其中,CK和T1的增長幅度顯著低于其他處理,T3和T4分別增長了 4 5 7 . 9 3 % 和 5 0 9 . 4 4 % 。在第1次和第3次測定時,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但從時間維度來看,同一處理下的POD活性存在明顯波動,各處理葉片的POD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趨勢,且后2次測定時T3與T4處理下POD活性數值均高于同期其他處理。
2.5不同類型防凍劑對滇丁香葉片Pro含量的影響
由圖5可見,除CK的Pro含量略有降低外,各防凍劑處理的Pro含量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第3次測定時,T3和T4的Pro含量顯著高于CK。由此可知,防凍劑處理能夠增加Pro含量,其中T3和T4效果更顯著。
2.6不同類型防凍劑對滇丁香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第1\~3次測定數據顯示(圖6),T1和T2處理的葉綠素含量呈先增后減的趨勢,T3和T4表現為持續(xù)增長趨勢,CK呈持續(xù)降低趨勢且降幅達1 4 . 1 8 % 。以上數據表明,T3和T4這2種類型的防凍劑促進了滇丁香葉片葉綠素的合成;T1和T2對葉綠素合成的促進效果不明顯,但仍抑制了葉綠素的降解。
2.7 測定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
從表2可見,MDA含量與Pro含量顯著負相關,相對電導率與POD活性、Pro含量顯著負相關,枝條數與葉片數顯著正相關,其他因子間無顯著相關性。
2.8 抗寒性綜合評價
從表3可以看出,提取的3個主成分的累積方差貢獻率達 9 7 . 3 8 1 % ,說明這3個主要成分涵蓋了原始數據的大部分信息,具有較好的代表性。由 D 值排名可知(表4),不同防凍劑處理下滇丁香抗寒能力由強到弱依次為 T4 gt; T3 gt; T1 gt; T2 ,且防凍劑處理中僅T4的 D 值高于CK。
3 討論與結論
低溫脅迫會抑制植株株高增長,促進分枝數量增加[23]。葉片數量減少可以讓更多的有機物儲存在植株其他部位以增強抗逆性,從而更好地適應低溫環(huán)境。試驗中,T2\~T4處理的株高增幅均低于CK,T1\~T4處理的枝條數增幅均高于CK,T1、T2和T4的葉片數降幅均高于CK。從形態(tài)特征整體變化趨勢來看,防凍劑處理通過抑制株高增長、促進分枝并減少葉片數量增強了滇丁香的抗寒性。
在受到低溫脅迫時,植株細胞膜的通透性會增加,進而對植株造成損害,因此保持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對減少植物冷害具有重要意義。相對電導率和MDA含量都與植物的抗寒性呈負相關,兩者均能間接反映出生物膜在逆境中的受損程度[24-26]。試驗中,T3和T4防凍劑能夠顯著降低滇丁香在低溫條件下的相對電導率和MDA含量,這說明,T3和T4在提高植株抗寒性上效果較好。
POD是衡量植物耐寒性的重要生理指標之一,POD通過催化 的分解,減少ROS積累,起到間接抑制膜脂過氧化程度的作用,進而保護細胞膜免受氧化損傷[27]。在低溫脅迫初期,植株體內的POD含量增多,POD活性升高;隨著低溫脅迫程度的加劇,植物體內的保護酶系統受到影響,致使POD活性下降。試驗結果表明,隨著低溫脅迫程度的加劇,各處理的POD活性存在明顯波動,呈現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驗證了前人結論。此外,后2次測定時T3與T4處理的POD活性數值均高于同期其他處理,可見噴施防凍劑有利于提高POD的活性以減少葉片的損傷。
脯氨酸通過調節(jié)滲透壓、維持細胞結構和促進細胞轉運來增強植物的低溫逆境適應能力[28]。試驗中,各防凍劑處理Pro含量均表現出持續(xù)上升趨勢,說明施藥后植株的抗寒性得到了增強。
葉綠素濃度是衡量植株受脅迫程度、生長發(fā)育狀況和觀賞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噴施防凍劑能夠起到抑制葉綠素降解的作用[29-30]。試驗結果顯示,T1\~T4在抑制葉綠素降解上具有一定效果,且T3和T4處理下的葉綠素含量呈持續(xù)上升趨勢。
綜上所述,4種不同類型的植物防凍劑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滇丁香在低溫脅迫環(huán)境下的抗寒性,其中,植物激素類防凍劑( 0 . 1 % S- 誘抗素)效果最佳。
參考文獻:
[1]KONGLF,LIF,DURH,etal.Effectsofdifferent preservativesoncut flowerofLuculiapinceana ∵ anovel fragrantornamentalspecies[J].HortScience,2021,56(7):795-802.
[2]馬宏,萬友名,劉雄芳,等.滇丁香屬雜交新品種‘香魂’[J].園藝學報,2020,47(S2):3098-3099.
[3]劉秀賢,馬宏,萬友名,等.滇丁香新品種‘金雨點’[J].園藝學報,2019,46(1):199-200.
[4]陳燕,王順雨,游賢松,等.茜草科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傳粉精確性研究[J].生態(tài)學報,2021,41(16):6654-6664.
[5]PIRINCV,ALASE.The effects of applying natural plant antifreezeunderlowtemperatureconditionson lettuce(Lactuca sativaL.)yieldand quality[J].Applied Ecology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21,19(4):2963-2970.
[6]孔令芳,楊志愿,李世峰.低溫脅迫對滇丁香生理效應影響及抗寒性的誘導[J].分子植物育種,2022,20(9):3069-3075.
[7]劉暢,楊興旺,王小龍,等.植物防凍劑對葡萄抗寒能力的影響研究進展[J].中國果樹,2022(3):6-9.
[8] 徐志鴻.合理使用植物防凍劑[J].中國花卉園藝,2018(22):57.
[9] 田治國,王飛,宋義前,等.幾種防凍劑對樹上干杏花期抗寒性及坐果率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1(4):108-112.
[10]魏安智,楊途熙,張睿,等.抗寒劑誘導仁用杏花期抗寒力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8,28(3):535-541.
[11]馬宏,張秀姣,萬友名,等.馥郁滇丁香新品種‘香波’的選育[J].北方園藝,2021(12):179-180.
[12]馬宏,王雁,李正紅,等.滇丁香的繁育系統研究[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9,22(3):373-378.
[13]李紅英,李世峰,李云飛,等.滇丁香切花保鮮技術研究[J].大理大學學報,2023,8(12):96-100,119.
[14] LIYY,MAH,WANYM,et 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Emissions fromLuculia pinceana Flower and Its Changes at DifferentStages of Flower Development[J].Molecules,2016,21(4):531.
[15]ZHOUW,BARRETTSCH,WANGH,etal.Reciprocalherkogamypromotes disassortativematingina distylousspecieswithintramorphcompatibility[J].NewPhytologist,2015,206(4):1503-1512.
[16] 陳愛葵,韓瑞宏,李東洋,等.植物葉片相對電導率測定方法比較研究[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30(5):88-91.
[17]王學奎.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8]張成軍,解恒才,郭佳秋,等.干旱對4種木本植物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響[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9(5):33-36.
[19]郝學明,王響鈴,宋柏權,等.甜菜葉片SPAD值和光合色素的相關性研究[J].農學學報,2019,9(10):65-70.
[20]付燕,楊芩,王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藍莓優(yōu)良品種引種試驗綜合評價[J].安徽農業(yè)科學,2022,50(4):38-41.
[21]張繼祥,聶佩顯,張丁有,等.3種外源物質對蘋果幼樹新梢抗寒性的影響及評價[J].河北農業(yè)科學,2021,25(6):43-50.
[22] 劉旭梅,趙冰,申惠翡,等.低溫脅迫下二十個杜鵑花品種的抗寒性評價[J].北方園藝,2017(5):60-66.
[23]劉陳瑋,徐仁超,卞曉春,等.低溫和赤霉素對蠶豆開花、內源激素、基因表達的調控[J].江蘇農業(yè)科學,2024,52(24):105-112.
[24] 韓立群,馬凱,丁軍偉,等.低溫處理下新疆野生核桃的生理響應及抗寒性評價[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9,34(5):98-101,126.
[25]崔蕓瑜,何應會,楊日升,等.低溫脅迫下不同品種油梨生理響應及耐寒性評價[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24,44(12):97-105.
[26] 羅桂杰,劉博,譚軍,等.不同防凍劑對三角梅低溫脅迫下生理特性的影響[J]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7(1):20-26.
[27]孫靜.鹽脅迫對小麥過氧化物酶活性影響的機理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yè)大學,2006.
[28]盧精林,李丹,祁曉婷,等.低溫脅迫對葡萄枝條抗寒性的影響[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46(4):36-43.
[29]李麗菁,張智韋,薛云,等.低溫脅迫對日本結縷草葉綠素代謝的影響[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22,44(2):91-99.
[30]韓巧紅.低溫脅迫對水稻葉綠素生物合成及葉綠體發(fā)育的影響[D].雅安:四川農業(yè)大學,2017.
(責任編輯:彭靜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