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電影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不僅承載了各類情感與思想,也是社會紛繁景象的反映。在欣賞電影的同時,閱讀相關的書籍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電影的歷史發展、理論知識、制作過程以及導演和演員的創作思路。本份書單涵蓋了電影的各個方面,兼顧學術深度與可讀性,既能為專業研究者提供理論參照,亦能為影迷觀眾打開理解電影的多元視角。透過這些研究,我們或許可以更清晰地看見,2025年春節檔成為中國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之后,新紀錄、新爆款、新的觀影趨勢將如何影響今后的電影市場。

《故事課:中國本土IP實訓指南》
劉麗朵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4.12/65.00元
這是一套專為本土創作者研發的故事課實訓體系。這套相當硬核的課程將“直截心源”,疾風驟雨般把素人一舉拉進故事的大門一一7節主課環環相扣,原創性地提出了適應國人思維的故事創作方案;14項作業圍繞主課,猶如細致的針腳,把理論縫合在筆端,只要認真完成,就能見證人生中第一個故事的誕生;此外,用大量書單、問卷、小竅門等實用材料幫讀者找到風格、找準定位、確定賽道,規劃出一條前景清晰的寫作之路。這一切都將幫讀者締造出一個可能讓市場感到興奮的故事一一也許就是下一個被津津樂道的故事IP。

《映演時代:中國電影放映史(1897-1949)》
林吉安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24.3/98.00元
這是一本全面探討自1897年電影傳入至1949年這段時期的中國電影放映史著作。書中通過對大量史料的挖掘和整理,系統地梳理了這一時期中國電影放映史的發展面貌,并歸納總結了各個階段的發展特征。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借助場域理論,深入分析了影響電影放映的多重話語。

《封神:東方美學筆記》
葉錦添 著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25.2/398.00元
本書是作者傾力打造的一部關于電影美術創作的深度記錄之作,全方位展現了電影從概念構思到畫面呈現的全過程。在梳理多年電影創作實踐的基礎上,書中聚焦《封神三部曲》的精神底蘊,以根源性的中國意識為貫穿始終的主線,使用大量手稿與設計圖,從神話的氛圍、場域、角色造型設定、道具的考古基礎等多個維度,以美學隨筆的方式建構電影《封神三部曲》的美學體系,出入于商周青銅器、宋人山水畫,以及《山海經》與《莊子》等典籍,同時結合作者在《臥虎藏龍》《夜宴》《赤壁》等諸多經典古裝電影及大量的舞臺藝術和當代藝術實踐中的藝術經驗,全面闡發了自己的藝術與哲學之思,開啟了《封神三部曲》系列電影與受眾之間的更深層次也更為持久的思想對話,將當代的觀眾全面帶入與中國古典精神互動的精深境界。
《貓魚》

陳沖著
上海三聯書店
2024.6/168.00元
本書是電影人陳沖的長篇非虛構作品。祖輩與母親的故事,住在平江路老房子的歲月,在《小花》攝制組大篷車的日子,獨自踏上異國留學之旅,每一部電影不為人知的幕后故事,生命中的愛與痛楚、掙扎,經由作者的回望躍然紙上。書中的家族故事是獨特的上海敘事,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從《小花》到《末代皇帝》《意》《太陽照常升起》等影片的銀幕前后,是電影藝術家的傳記;從在上海的童年時代到異國打拼的一段段人生旅程,是女性兼具激情與柔情的私語。
《電影,我略知一二》
賈樟柯著
上海三聯書店
2024.5/68.00元

這是賈樟柯導演的電影學習筆記,也是寫給讀者的電影通識課,共17講。他以百來部經典影片為案例,從電影觀念談起,談及的主題包括但不限于為什么要用長鏡頭,什么是電影的運動基因,怎么理解創新和反叛,什么是作者電影,場面調度怎么做,紀錄片是不是電影,電影是一種怎樣的語言,為什么說表演是所有人的工作,等等。本書既是對電影史與電影觀念深入淺出的介紹,是賈樟柯導演近30年電影創作從業經驗的總結,也是一部具有當代電影精神、個人風格明顯的電影美學鑒賞指南,值得文藝創作者和受眾閱讀借鑒。

《江海寄余生——潮白觀影記輯七》
田東江著南方日報出版社
2024.8/45.00元
這是一部新聞人觀看電影的札記。作為一名新聞人,作者在近30年來觀看了數干部世界各國各種題材電影的基礎上,以“文化比較”的視野撰寫觀影心得,從新聞報道、重要時間節點、親身經歷或耳聞自睹的身邊事為切入點,調動同題材的各國電影予以深讀。這些觀影記雖立足于各國電影,出發點卻并非評價電影本身,而是將電影提供的相關素材作為人類學上的民族志材料加以運用,解讀新聞,具備更深層次的思考。這部觀影記的正文共54篇文章,分別從54個角度切人,對相關題材的電影進行評述,觀賞之中有觀點,觀照之下有觀念,文字縱橫稗闔,生動風趣,具有相當的知識性、可讀性,既能夠起到很好的推介電影的作用,又能夠極大地開闊讀者認識問題的視野和思維空間。

《油炸綠番茄》
[美]范妮·弗拉格著梁卿譯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24.2/59.00元
這是一部書名獨特、講述兩代女性互助情誼的經典小說。書中采用雙線敘事,交叉書寫現代的伊夫琳、老太太妮妮的故事和上世紀30年代的艾姬、露絲的故事,敘事雜而不亂,故意采用擾亂時間線的寫法,但在前后章節利用妮妮的回憶、作者第三人稱的書寫和汽笛鎮郵局太太的“小鎮新聞簡報”3種形式相互補充,保證故事的完整性、趣味性和戲劇性。1991年,由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豆瓣評分8.7。

《文學與電影十講:在無限的世界里旅行》
李思逸著上海三聯書店
2024.8/98.00元
本書以極具思辨性的視角、通俗易懂的文筆,圍繞文學與電影的相互關系,解剖了大量中外文學、電影、藝術經典,從《詩經》到魯迅、余華,從《哈姆雷特》到《變形記》,從賈樟柯、姜文到《羅生門》《盜夢空間》《布達佩斯大飯店》……書中探討作品70余部,關涉作家、電影人、藝術家、哲學家50多位,深度解讀文學作品,詳細講解電影知識。為了在文學原著與電影改編間建立新的對話,作者以深厚的文本細讀功夫,將作品放置于歷史中,給予文化反思。這本書不是那種堆砌腳注的乏味學術著作,而是將文學解讀、電影評鑒、哲學思考熔于一爐,為更好、更專業地欣賞文學與電影提供了一條有效路徑。
《電影冷知識》
電子騎士著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4.5/59.80元
本書可以是你電影知識大比拼時的殺手锏,也可以帶你了解實打實的電影干貨,如黑色電影、英雄電影套路、只用一個鏡頭的電影、電影里的剪輯權、或爆笑或神來一筆的電影譯名等電影各方面的門道。全書采用精美雜志風格的排版,穿插漫畫插畫,輕松有趣,適合大眾閱讀。

《張藝謀訪談錄》
張英著
岳麓書社
2024.6/59.00元
本書由“張藝謀小傳”“張藝謀電影訪談錄”“張藝謀奧運訪談錄”3個部分構成,橫跨40年,涉及張藝謀職業生涯的方方面面:為進入北影學習付出的艱辛,從攝影一躍成為“影帝”的過程,執導奧運會開幕的幕后故事,轉型商業大片的曲折和取舍,對輿論與批評的回應,等等。書中對張藝謀不同時期引發的不同爭議進行回顧和梳理,旨在從當事人視角,破解持續多年的“張藝謀現象”。
《黑色銀幕:黑幫、好萊塢與美國社會》
李洋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5.1/128.00元
本書透過十幾部美國經典黑幫電影,講述美國黑幫的歷史發展,以及美國社會、文化與歷史的另一面一一美國的黑幫是如何誕生的?它們在美國社會扮演過怎樣的角色?它們與美國的政界、企業界和演藝界有怎樣的聯系?…實際上,美國黑幫的歷史和文化中濃縮著美國的移民文化、政治、司法、娛樂業,是我們認識美國社會的一個重要窗口。本書作者歷經10年鉆研美國黑幫電影和美國有組織犯罪的歷史,從數百份資料中抽絲剝繭,按歷史順序為讀者分析了十幾部經典美國黑幫影視劇,講述美國從南北戰爭到21世紀初的社會與文化
《費里尼的電影》

[美]彼得·邦達內拉著
楊柳賈婧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24.8/89.00元
本書作者以一種理性而滿懷激情的方式試圖帶領讀者進入費里尼的充滿奇遇和幻象的電影世界。邦達內拉的論述涵蓋了費里尼的整個職業生涯,將他的導演成就與他的漫畫家和笑料作者的工作,以及他為新現實主義電影擔任編劇的經歷聯系在一起。同時,邦達內拉以敏銳的洞察力,探討了許多容易被忽視的與費里尼的電影相關的主題,如文學、政治與女性主義。盡管面臨的任務是闡釋一位專注于構建神秘夢境與混沌現實的藝術家,但正如費里尼本人所說,邦達內拉“成功地重現了電影藝術表現力的各個方面”。

《穿行光影:像影評人一樣看電影》
孟漸新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3.6/78.00元
電影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它的出現為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體驗,而影評人則是與電影深度結緣的人。這部書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影評合集,而是作者作為青年文藝評論家圍繞影評主題分為十個方面的思考小結,就如何寫影評、成為大眾影評人分享了她的所思所想。如果一名非電影專業研究人員也喜愛電影,愿意和電影深度結緣,在電影的世界里體驗一種充滿挑戰又充滿樂趣的生活方式,不妨從閱讀這本書開始。

《拍電影的熱知識:126部影片里的技巧(全彩插圖版)》
[英]蒂姆·格里爾森著李娜譯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24.10/98.00元
每看一部電影,都比別人多懂一個小技巧!這是一本獻給廣大影迷的“影像創意巡覽詞典”,通過126部經典影片和當代佳作,向讀者介紹了表演、導演、攝影、剪輯、編劇5個方面的重要技巧。比如,《教父》為什么要用明暗對比照明?《八惡人》怎樣在單調空間中創造張力?《敦刻爾克》如何將3條故事線編織成驚心動魄的整體?《復仇者聯盟》打動觀眾靠的是思想內涵?配樂如何幫助《神奇女俠》塑造人物?在這本圖文并茂、簡明易懂的書中,讀者將了解到斯皮爾伯格、斯科塞斯、庫布里克、昆汀、諾蘭、王家衛、韋斯·安德森等眾多杰出導演的制勝妙招,領略電影的深層之美。
節氣書單
編者按: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二十四節氣如歲月的琴弦,彈奏著自然與生活的和諧樂章。從春耕夏耘到秋收冬藏,每一個節氣都承載著先輩們對天地的敬畏和對生活的智慧。春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帶來了明媚的陽光和適宜的溫度,萬物在其滋養下萌動復蘇。在這個充滿生機的時刻,愿這份書單能成為你在初春時節以及未來四季里的良師益友,陪伴你讀懂節氣,讀懂自然,讀懂生活。

《二十四節氣里的喜詩詞》
喜文化叢書編委會編
南方日報出版社
2025.1/128.00元
本書按二十四節氣分章,每章再細分4節,列出96種“喜”,每種配以若干詩詞呈現,讀者能在詩文中感受到節氣景致之美、人心之喜、天人合一之善。書中還配有傳世名畫,以及每個節氣名字的集字書法,裝幀設計精美,兼具傳統典雅韻味,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的新探索。
《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

韓良露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0.7/68.00元
這是一部關于華夏文明二十四節氣的生活辭典一二十四節氣被世界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者融匯畢生所學,從天文到地理,從詩詞到論語,從時令到食物,從民俗到旅行……在二十四節氣的知識系統中,書寫整套華夏文化和生活的密碼。

《二十四節氣里的詩與人:風日有清歡》
文珍著
譯林出版社
2022.11/78.00元
“過去的詩人想不到自己會被后世反復誦讀,以此想象歲時秩序井然的舊日一一但我卻想讓未來的人知道,我所生活的世紀,仍有無數熱愛生活的中國人認真而有儀式感地活在當下。”本書是作者對自己跨時3年的閱讀、生活、觀察世界的記錄,借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古典詩詞破題,讀書、遠游、覓友、懷人,昨日之詩與今白之事互為觀照,于四時風物留心白常情境,古老節氣亦可作體察當代生活的新刻度。

《廿四:南北風物里的四時節氣》
青簡 攝影·文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1/49.80元
這是一本散文集、攝影集,是作者背上背包、拿起相機,踏上一次次旅途,記錄下來的南北各地的二十四節氣。本書分為24章節,以節氣的順序,寫了24個地方的景致,每篇文章都配有數張記錄當地風物的攝影圖片。有驚墊時櫻花爛漫的大理,有小暑時呼倫貝爾草原爽朗的夏季,有白露時節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茶峒,也有大寒時節仿佛天地白頭的東北林區…書中除了詩情畫意與人文關懷兼具的攝影作品之外,還配以沖淡雋永的旅行隨筆,是一部值得珍藏的作品。

《天地有節:二十四節氣的生命智慧與時間美學》
黃耀紅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4.10/53.80元
本書以文化散文的筆法,書寫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文化之美、哲學之美、生活之美,飽含詩意與哲思,亦充滿了作者對中國文化與人生智慧的深刻反思,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其最大特點是作者跳出了對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性介紹,以個體體驗性的文學筆法書寫,別出心裁地激活了歷史、文化與思想,同時又做到了深入淺出,足以喚起人們對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與親近之感。
《一個人的二十四節氣》

孫凡迪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23.9/68.00元
本書以二十四節氣為經,以個人經歷、氣象變化、文化歷史為緯,在節氣流轉的敘述中融入作者對氣象的感悟和生活經歷、生命體驗,從天氣主播的獨特視角,用細膩筆觸描摹了作為中國人生活背景的二十四節氣與物候,書寫了“節氣”所孕育的時間哲學和文化底蘊。

《人間時節:跟著鏡頭走進中國二十四節氣》
陳帆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8.10/88.00元
本書以二十四節氣為順序,用散文隨筆的形式抒寫了對時節更迭的細膩感受,并結合傳統文化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同時,作者亦用精致且溫暖的攝影作品感知、詮釋自然風物季節變換的魅力,重溫人與天地萬物感應共鳴的靜謐時光。
《跟著節氣過日子:一個人的二十年節氣筆記》

喬忠延著
北岳文藝出版社
2021.9/56.00元
本書作者積20年之功記錄了二十四節氣的變化,每個節氣大概二三百字,寥寥幾百字不僅記錄了大自然的陰晴圓缺、冷熱暖涼,還記錄了人生的滋味。堅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通過20年的記錄,反映了一個地區的氣象變化,恰恰反過來又印證了二十四節氣。

《農歷的天空下:詩意二十四節氣》
干國祥著
大象出版社
2024.5/58.00元
本書作者為氣候、草木、禽蟲所感,用整整一年時間仔細觀察物候,推演天地之道,寫下本書。在這些文字里,有大地的歌吟,有天道的悠遠,有農人的辛苦勞作,也有詩人的漂泊歌唱……這些刻畫四季和歲月的文字在努力地越過歲月。
《藏在詩詞里的二十四節氣》
馬浩著
花山文藝出版社
2020.5/49.80元
二十四節氣,農時也,是物與候所達成的某種默契。節氣到了,時令催人,該播種的播種,該收獲的收獲,一步一個腳印,一個腳印一個節點,錯過了,一等便是經年。節氣有節氣的樣子,節氣有節氣的脾氣,關乎著人的生存,這是現實里的節氣,而文人墨客往往又借著節氣抒發生活感思、人生感悟。因此,本書便來挖掘那些藏在古詩詞里的二十四節氣,展現文人詩者筆下的節氣風采和神韻。

《時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
余世存著老樹繪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22.12/68.00元
節氣是中國人生存的背景和時間,生產和生活的指南。本書以宏大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介紹了節氣在天文、氣候、農業、養生、歷史、美學、哲學觀念等方面的常識,對于每一節氣、物候的介紹,都從一個側面切入中國的歷史、習俗和生存之道。節氣不僅跟農業、養生等有關,也跟我們對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認知有關。作者對節氣的自然時空與置身其中的人的關系做了說明,讓當代人認識到以二十四節氣為代表的古典時間在我們身上依然發揮著作用。
《漫畫黃帝內經》
馬寅中著
華齡出版社
2021.9/88.00元
本書以漫畫的形式引導人們順應自然,以《黃帝內經》中“天人合一,順應四時”的養生法則為基礎,以二十四節氣為主線,對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氣候特點、養生重點進行總結,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二十四節氣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和順應節氣養生的奧秘,提出了二十四節氣中需要注意的養生要點和養生方法。

《節氣廚房:穿行四季的私房味道和生活美學》
梅依舊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9.10/49.80元
本書是一位美食家半生飲啜、研究的文化精粹,以二十四節氣順時養生原則為基礎,帶讀者了解人體與時令變化的關系,學習烹制美食的技巧,變簡真飲食為大雅學問。書中講故事、說節氣、談生活,從美食到具體的美食烹制,配以滿溢生活情調的精美插圖,鋪陳出一幅中華傳統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美學盛景,展現摩登時代中國人文與飲食的精致和情懷。
《草木有趣:跟著二十四節氣過日子》

殷若衿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1/58.00元
這是一本以節氣為綱,介紹草木風物及時令美食的生活美學之書,具體介紹了二十四節氣對應的草木,從植物引申到風物、美食、手藝,倡導遵從自然規律的生活方式,同時遵從自然中衍生出的生活智慧。書中由自然風物出發,挖掘相關的民俗典故,捕捉匠心民藝、時令雅趣,分享本真的生活方式,書寫節氣文化傳承的智慧與美好。
《節令之美:中國人的節日與節氣》

高巍郝衛民主編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21.12/88.00元
節氣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實踐中總結的生產生活經驗,是對自然變化規律的把握,凝聚了世代中國人的智慧。本書將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介紹與對二十四節氣的介紹相結合,穿插有關節日與節氣的古詩和歌謠,強調了節氣變化對人們日常起居的影響,并介紹了民間應時的節氣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