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古詩,我認識了“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蘇州…今天的語文課上,我又認識了“不破樓蘭終不還”中的樓蘭。
王昌齡一句“不破樓蘭終不還”,道出了將士們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可樓蘭在哪里呢?語文老師說唐朝時樓蘭已經不復存在了,那為什么還要“破樓蘭”呢?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啟了今天的語文學習之旅。
漢武帝剛剛和西域建立聯系時,使者往來都要經過樓蘭。樓蘭曾多次為匈奴當耳目,還攻擊劫掠漢朝使者。西漢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朝軍隊攻打樓蘭,俘獲了樓蘭王。樓蘭向漢朝投降,卻因為遭受匈奴的攻擊,同時也向匈奴稱臣,分別向漢朝和匈奴派遣了侍子(古代諸侯或屬國之王派遣到中央朝廷陪伴、服侍天子的兒子)。后來,匈奴侍子安歸成了樓蘭王,傾向匈奴,多次殺害漢朝使者,使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受到影響。安歸的弟弟尉屠耆向漢朝投降,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漢朝。于是,漢朝派傅介子以賞賜為名,攜帶黃金錦繡等前往樓蘭,刺殺了安歸,立尉屠耆為王。
傅介子后來被封為了“義陽侯”。樓蘭也改名為“(shan)善”。三國時善屬于魏國。西晉時,鄯善的國王被封為“歸義侯”。東晉時,鄯善先屬前涼,后來又歸附前秦,鄯善王也受到了前秦加封。南北朝時鄯善又向北魏投降。隋代設立了鄯善郡。
慢慢地,“樓蘭”成了邊境敵人的代名詞,人們也用“破樓蘭” “斬樓蘭”等來指代建功立業。
提到“樓蘭”的古詩有很多,你能背誦出幾首呢?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一李白 《塞下曲六首·其一》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
—李白《出自薊北門行》官軍西出過樓蘭,營幕傍臨月窟寒。
—岑參《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凱歌六首》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辛棄疾《送劍與傅巖叟》始返樓蘭國,還向朔方城。
陳子昂《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
樓蘭是西域城郭國。樓蘭古城遺址位于新疆若羌(qiang)羅布泊西北。《漢書·西域傳》記載:樓蘭距陽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市西南古董灘附近)1600里(1里合500米),距漢朝都城長安(在今陜西西安)6100里;有1570戶,14100人;土地含沙多、堿性重,耕地少;產玉,多葭(jia)葦、檉(cheng)柳、胡桐(tóng)、白草等植物;人民逐水草放牧。樓蘭是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