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插件運行燈顯示正常,各項運行參數符合標準,插件修復成功。”4月17日,二次運檢中心青年員工陳雷雨和同事在創新工作室內成功修復故障二次設備電源插件,將運維成本由原來的1萬元降低至100元。
1990年出生的陳雷雨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專業,自2017年入職以來,他面對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時常耐心鉆研、建言獻策,很快加入了唐山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
在2022年3月份的一次檢修工作中,陳雷雨了解到變電站二次設備電源插件等元件老化受損的情況時有發生,更換新的電源插件成本為0.8-1.2萬元,并存在郵寄插件時間過長的情況,影響消缺時限的問題,既耗資又耗時。
“如果能自主修復重新利用,既節省檢修費用,也避免資源浪費。”陳雷雨平時特別喜歡研究電力電子器件,決定攻克這道“難題”,他聯合二次檢修中心3名青年員工成立攻堅小組,依托唐山公司創新工作室儀器設備,開始了研究攻關。
缺乏插件維修經驗,沒有插件內部電路原理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陳雷雨和小組成員多方搜集資料,拆解廢舊電源插件,學習電路原理及電子電路相關技術,邊學習邊摸索,利用示波器、直流源、電子負載、測溫儀等設備分析電路板走線圖,查找電源插件常見故障原因,研究解決辦法。
經過近一個月的研究和上千次的試驗,攻堅小組繪制出了電源插件內部硬件電路圖,明確電源插件的常見故障點。陳雷雨總結經驗,形成了一套變電站二次設備電源插件自主修復流程。檢修人員可根據該流程,平均4小時即可完成受損電源插件修復、測試及試運行工作,而修復成本僅需100元左右。
“更換異常蓄電池作業太麻煩了,而且存在安全隱患。”有一次,陳雷雨聽到老師傅說起異常蓄電池更換作業中的問題,萌生了創新的想法。
原來,傳統異常蓄電池更換作業過程繁雜,更換速度緩慢,需要七八名人員配合,平均用時達5.5小時,影響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陳雷雨在摸清傳統作業和變電站內蓄電池組運行原理的基礎上,牽頭成立課題攻關小組,著手研制一種便捷式、安全性高且可充電的蓄電池組不停電檢修裝置。


唐山公司青年員工陳雷雨與同事調試蓄電池組智能不停電檢修裝置。圖/桂寶利
在無任何參考對象可借鑒的情況下,攻關小組自主完成電路原理圖設計、參數計算、程序代碼編寫等軟硬件工作。在設計電路板過程中,小組成員要將300余個電子元器件焊接到只有巴掌大小的混合集成電路板上,僅焊接點就達1200余個。焊接完成的電路板載入程序代碼后要經過多次上機調試,常常出現不成功情況,嚴重時還會造成電路板“燒壞”,只能重新焊制電路板,經歷數十次參數調整以及上百次的電路板運行測驗,光“燒壞”的電路板就有20余塊。
“裝置上每一個部件,都注滿了小組成員的心血和汗水。”陳雷雨回憶說,小組最初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裝置核心部件的研發上,但裝置實驗過程中,小組發現因蓄電池接線極柱僅有2毫米縫隙且僅露出部分圓柱,原有跨接線鱷魚夾難以與其緊固夾持,很容易造成跨接線脫落。為了提高連接可靠性,小組用時3個月自主設計制作了帶鎖扣的蟹鉗式操作線鉗,并可兼容使用于各種型號蓄電池接線極柱。
2023年8月,經過唐山公司安全準入評估后,該裝置在110干伏吉王莊變電站首次投入實際使用。經過應用試驗及軟硬件升級后,第三代蓄電池組智能不停電檢修裝置采用可充電鋰電池與外接交流電源雙重模式供電,具備防極性反接聲光報警、自動閉鎖、智能化一鍵順控等功能,控制更加穩定、調節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進一步將作業時間縮短至15分鐘。
“得益于公司創新的濃厚氛圍和培育機制,我在公司大力支持和師傅們的‘傳幫帶’下,從無數次失敗中汲取經驗,持續創新,不僅為公司生產提質增效,也讓我實現了創新夢想。”陳雷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