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清潔轉型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背景下,張北柔直工程以創造十二項世界第一的先進技術源源不斷地為北京輸送綠色電能。在這里,以李金卜為代表的柔直“新”青年,用創新與智慧破解技術難題,以匠心與擔當守護大國重器。他們不僅是技術革新的踐行者,更是電力行業智能化轉型的領跑者。
建設換流站的“智慧之眼”
張北柔直電網工程中都換流站閥廳內,無人機旋翼高速旋轉,緩緩升空,它正在完成著對閥廳內設備的全面巡視。這是李金卜和團隊成員共同研發的閥廳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閥廳內強電磁干擾、空間結構復雜,日常運維情況下人員無法進入閥廳。這些困難曾讓傳統巡檢束手無策,但團隊研發的閥廳無人機巡檢系統搭載抗干擾與高精度定位系統,克服了遠程遙控困難、飛行定位精準度低等重重難題,實現了對閥廳內設備的360度無死角監控。
“這不僅是運檢手段的突破,更是安全與效率的雙重保障。”李金卜說道。

與此同時,團隊運用數字孿生技術為換流站構建了“虛擬分身”。采用高逼真渲染引擎進行換流站三維建模,將柔直設備數據與三維數字化建模相融合,構建數字化換流站,同時配置高級應用以降低巡檢中高重復低技術含量的工作比重,且具備分析潛在病灶、預測設備壽命、開展異常監測、故障診斷等功能,有效提升了運檢人員工作效率,有效增強設備壽命,為柔直電網裝上“預判未來”的智慧大腦。
推進檢修技術升級
換流閥是直流輸電系統的“心臟”,它由一個個積木式的子模塊堆積而成,以中都換流站為例,全站共擁有3168個子模塊,想要對他們逐一進行檢查幾乎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在以往的年檢過程中,通常采用 1 % 的比例對子模塊進行抽檢。針對這一痛點難題,李金卜和團隊成員經過不斷探索研究,組織內外部科研力量,研發了“換流閥整塔加壓測試裝置”,探索標準化子模塊測試流程,在2024年年度檢修過程中首次實現單個閥塔132個子模塊5小時批量檢測,檢測率從 1 % 躍升至 1 0 0 % ,全面保障設備健康的同時實現年檢效率的大幅提升。

2024年6月,張北柔直運檢團隊在 ± 5 0 0 千伏中都換流站應用“換流閥整塔加壓測試裝置”為換流閥子模塊進行批量測試。圖/安海清
此外,為推動直流保護國產化替代研究應用,團隊在阜康換流站內部署了正極掛網硬件及極保護、線路保護、母線保護、換流變保護主機及三確認裝置,進一步驗證了國產化技術的成熟和設備可靠性。這些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的應用,使得張北柔直電網工程運檢工作高效開展,正如季金卜常說:“新技術不是炫技,而是解決問題的鑰匙。”
研發智能管控的“數字員工”
由團隊創新研發、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首次公開亮相的“柔直換流站AI智檢管家”,也在換流站年度檢修工作中成為現場的“新同事”。“柔直換流站AI智檢管家”創新應用生成式AI技術,通過植入直流運檢問答模型,培育出了“精業務、懂交流”的“數字員工”,解決了換流站設備故障智能預警和診斷能力不足、現場作業智能管控能力不足等問題,為換流站大型年度檢修作業提供了全過程立體化安全管控解決方案。張北柔直電網工程的運檢工作在一系列創新成果的輔助下更加高效的開展。
除此之外,李金卜和團隊成員在高效完成運檢工作的同時不斷鉆研技術,創新探索。團隊組織編寫柔直相關書籍、參與標準編寫、授權發明專利、發表核心論文,以創新之力助力柔直技術不斷發展。
從塞北風雪到世界舞臺,張北柔直電網工程運檢團隊共同用科技之筆,書寫著柔直青年的擔當。他們以先進運檢技術,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藍圖中刻下青春印記。正如李金卜所言:“守護綠電,不僅需要汗水,更需要智慧的火花。”這群柔直青年,正以創新為帆,驅動著柔性直流領域乃至整個電力行業駛向更遼闊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