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3.9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09-0020-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9.005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conditions of the Jianghuai Watershed region,the efficientcultivationtechniquesofblueberysuitableforthisregionweresummarized.Specifically,itisadvisable tocoose plots withabundantsunlight,looseandfertilesoil,convenientdrainageandirigation,nd goodecologicalconditios.The blueberyvarietie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theresearch areainclude south highbush blueberryandrabbit eye bluebery. Before planting,thoroughlycleanthegarden,select thebestseedlings forplanting,and strengthen themanagement after planting.Adjust thesoilpHbyusingacidicorganic matterandacidicfertilizers;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ofblueberry,it is necessarytoscientificallymanagefertilizerandwater,aswellasshapingand pruning.Pestanddiseasecontroliscarried out bymeans of manualoperation,frequency-vibration insecticidal lamps,biological pesticides,chemical agents,etc. Weed controlin time,cut grass fortreetraycoverorformaking waterloggedcompost; harvest at theright time and store scientifically.This article providesa reference forth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ofblueberry in similar areas.
KeywordsJianghuai Watershed region; blueberry; shaping and pruning;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藍莓是杜鵑花科越橘屬小漿果類灌木果樹,其果實飽滿,風味濃郁,果肉細膩,富含花青素、多糖、多酚等活性成分。該植物廣泛分布于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及東北地區,常分布在丘陵地帶或海拔4 0 0 ~ 1 4 0 0 m 的山地林內或灌木叢中,喜酸性土壤,抗寒能力強,耐旱能力較弱I。蘇澤春等對引種到西北地區的11個藍莓品種進行耐旱性評價,發現‘密斯蒂’、‘普魯'和‘雙豐'耐旱性較強。孫淦琳等綜述了藍莓害蟲的種類和其為害特點,從植物檢疫、農業措施、化學藥劑施用等方面總結了其害蟲的綜合防治技術。通常農作物在過酸的土壤往往難以存活,而藍莓卻能適應酸性環境,其可起到改良貧瘠土地、恢復生態的作用。李斌等4研究認為,藍莓鮮果既可生食,又可制作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醬等。藍莓因其獨特的風味和較高的營養價值而備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在江淮分水嶺地區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該地區坡地多,易干旱缺水,藍莓種植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文針對江淮分水嶺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土壤條件,總結了適合該地區的藍莓高效栽培技術,為進一步改進藍莓栽培技術,提高種植效益,促進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1園地選擇
藍莓喜光照充足且濕潤的生長環境,需水量較高,但耐澇性較差。建園應選擇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且排灌便利的地塊,同時需遠離工礦區、公路和鐵路干線,避開污染源,以保證果實品質[5]。
2 品種選擇
根據樹體特征、果實特點及分布區域的不同,藍莓可分為四類:兔眼藍莓、高叢藍莓、半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其中,高叢藍莓又被細分為南高叢藍莓和北高叢藍莓兩種類型。結合藍莓品種種植區域劃分標準和江淮分水嶺地區氣候特征,適合該地區種植的藍莓種類有南高叢藍莓和兔眼藍莓[5]。園藍、鄉鈴、燦爛、頂峰、杰兔、芭爾德溫等兔眼藍莓適合生產加工果;夏普藍、薄霧、奧尼爾、珠寶、木蘭、布萊登等南高叢藍莓適合生產鮮食果。為提高授粉效率,在同一地塊宜配置花期相近、授粉親和性強的品種,以充分利用異花授粉的雜交優勢[7]。
3整地定植
3.1整地
定植前實施全面清園,徹底清除田間雜草和雜物,隨后采用旋耕機進行深度翻耕并整平地面。若園地坡度較小,種植帶的走向宜與坡向平行,以便排水;若園地坡度較大,種植帶應按等高線設置,并保持外緣略高于內緣。標準化種植壟規格為行距2 . 0 ~ 3 . 0 m ,壟面寬度 1 . 0 ~ 1 . 2 m ,壟體高度 0 . 2 ~ 0 . 3 m 配套排水溝及工作道寬度 0 . 8 ~ 1 . 0 m 。
3.2土壤改良
土壤
是影響藍莓栽培成活率的關鍵環境因子。藍莓喜微酸性土壤,其最適生長
在 4 . 0 ~ 5 . 5 在此條件下根系發育及養分吸收效率較佳。研究區多為黃褐土及黃棕壤,
一般在 5 . 5 ~ 7 . 5 ,呈微酸性至中性[8。一般采用酸性有機質和酸性肥料調整土壤pH,常用的方法是在土壤中施用硫磺粉,施用方式包括全園撒施、帶狀施或穴施;應于定植前6個月進行,最遲不晚于定植前1個月。施人前,需進行土壤檢測,根據檢測土壤的實際pH,計算每平方米的實際施用量。
在滿足土壤pH的條件下,還需通過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以達到土壤疏松、通氣良好、有機質含量 gt;3 % 的要求。馬全威研究表明,土壤有機質含量 lt; 3 % 時,需使用酸性泥炭土及發酵后的作物秸稈、稻殼、麥殼、樹葉、鋸末等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為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可加入珍珠巖等基質,各類改良物質的用量視土壤黏重與板結程度而定。
3.3 苗木選擇
應選擇生長健壯、根系發達、頂芽飽滿且無病蟲害的苗木,以苗高 5 0 c m 以上、主莖直徑 0 . 6 c m 以上的2\~3年生苗木為佳。
3.4 定植時間與密度
春栽宜在土壤解凍后至萌芽前進行,以3一4月為宜;秋栽宜在落葉休眠后至土壤封凍前進行。栽植密度視品種特性、土壤質地、地勢而定,定植穴規格為 5 0 c m×5 0 c m×5 0 c m ,兔眼藍莓株行距為( 1 . 5 ~ 2 . 0 m) × ( 2 . 5 ~ 3 . 0 m) ,栽植密度以200株
為宜;南方高叢藍莓株行距為 ( 0 . 8 ~ 1 . 5 m) × ( 2 . 0 ~ 2 . 5 m ),栽植密度以300株
為宜[1]。
4肥水管理
4.1水分管理
研究區6—7月通常是梅雨季節,降水量較多,田間易積水。藍莓喜水、抗旱、怕澇,為防止其根系腐爛需及時排水,可挖深度 3 0 ~ 4 0 c m 的排水溝。藍莓的水分需求呈現明顯的物候期差異性,從萌芽期至落葉期,其適宜水分供給量為每周平均降水量 2 5 m m ;而從坐果期至采收期,其適宜水分供給量需達到每周平均降水量
。可采用\"手感法\"進行土壤水分狀況的監測,取深度
土層土樣,手捏成團且滲出水分表明含水量適宜;若無法擠出水分則表明土壤含水量已低于作物需水臨界值,需立即灌溉[12]。
4.2 肥料管理
藍莓是一種典型的嫌鈣植物,與其他種類果樹相比,其體內氮、磷、鉀、鈣、鎂含量較低3]。因此,應科學合理施肥,基肥以有機肥和復合肥為主,主要采用環施、溝施、穴施或全園撒施的方法施入,常用有機肥主要有腐熟的菜籽餅、豆餅、羊糞、牛糞等,施用量以每千克果施 0 . 5 ~ 1 k g 為宜;復合肥氮(N)、磷(2
、鉀(
比例通常為 1 : 1 : 1 ~ 1 : 2 : 1 ,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和植株營養情況及時調整施用量。追肥分為2次,早春萌芽前和萌芽后各施入1次,也可采用水肥一體化設施施用水溶性藍莓專用肥。
5整形修剪
5.1 幼樹修剪
幼年樹以培養樹形為主,需迅速擴大樹冠、增加枝葉量。藍莓整形修剪應重點疏除下部的細弱枝、下垂枝、水平枝及樹冠內膛的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等,還可通過輕度短截剪去枝條頂端的花芽[14]盆栽藍莓幼樹定植后,選取強壯主枝留 1 0 ~ 1 5 c m 短截,以促發新枝,疏除其余細弱小枝。定植當年秋冬季修剪處理中,應在基生枝和新梢上生長的二次枝的半木質化部位進行摘心,以促進花芽形成。
5.2成年樹修剪
成年樹在修剪上側重于控制樹高、改善光照條件,以維持樹體的生長勢和結果能力。修剪時應剪掉細弱、交叉、重疊枝條,保留粗壯枝條。對于多年生老枝,應適當進行回縮修剪,以促進新枝生長和提高果實產量[15]。對于進入成年期的南高叢藍莓植株,宜重度修剪,以促進果實生長、產生強壯新枝;在休眠季節,可將最強壯的主枝從基部剪除,使光線盡可能照射到株叢內部。對于進入成年期的兔眼藍莓植株,需剪除全部低矮枝條和株叢內膛的衰老主枝,確保植株不含6年以上枝齡的主枝。
6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應嚴格遵循農藥安全使用標準,科學選用高效低毒藥劑。
6.1農業防治
在生長期合理灌溉、合理修剪、科學施肥,保持藍莓園通風透光性良好,降低田間環境濕度,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對病蟲害的抗性。在果實成熟期,及時清理病蟲害果及熟后落果、爛果,將其集中外運深埋[。冬季清園時,及時清除園內落果、落葉,將其焚燒或埋入地下,防止病原菌擴散。
6.2物理防治
針對藍莓常見的蟲害,可采用人工、頻振式殺蟲燈、誘蟲板、果蠅誘捕器等物理方式進行防治。當蟲害發生面積較小時,可采用人工捕殺進行消滅。頻振式殺蟲燈是采用光、波、色等方式防治害蟲的一種植保燈具,具有誘集昆蟲種類和數量多、殺蟲效率高、成本低等優點,被廣泛用于農田害蟲的防治[]。從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果園內每
安裝1盞頻振式殺蟲燈;從終花期至10月底,果園內每
懸掛15\~20張誘蟲板;從藍莓果實始熟期至10月底,果園內每
懸掛5\~8個果蠅誘捕器,將其掛于果園遮陽處,盡量避免陽光直射,高度以1 . 5 m 為宜,在誘芯上滴3\~5滴引誘劑,以后每隔2 0 ~ 3 0 d 補充1次。
6.3 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害蟲天敵,創造有利于其生存的環境條件,有利于降低蟲害的發生頻率。每年3一4月,鏟除果園雜草,在果園周邊、藍莓行間種植與藍莓無共生性蟲害,淺根、矮稈的豆科植物(如白三葉)或禾本科牧草(如黑麥草),為害蟲天敵提供活動、棲息、繁殖和越冬的場所;采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施用枯草芽孢桿菌生物菌肥(有效活菌數0.5億/g) 2 0 0 ~
,以控制土傳病害[18]
6.4化學防治
6.4.1病害 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用 5 0 % 多菌靈 4 0 0 ~ 6 0 0 倍稀釋液、 5 0 % 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 0 0 ~ 1 0 0 0 倍稀釋液、苯甲嘧菌酯懸浮劑 8 0 0 ~
倍稀釋液、 . 7 5 %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稀釋液或 7 0 % 甲基托布津
倍稀釋液均勻噴霧,每隔 1 0 ~ 1 5 d 噴施1次,連續噴施2~4次。8月中下旬至10月,用 5 0 % 異菌腺可濕性粉劑 8 0 0 ~
倍稀釋液或 7 0 % 甲基托布津 8 0 0 ~ 1 0 0 0 倍稀釋液防治1\~2次,具體防治次數根據田間病情而定。采用化學藥劑防治時,需嚴格執行其安全使用標準,控制用藥濃度及次數,注意安全間隔期[1]。交替施用不同類型的殺菌劑,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灰霉病發病初期,可噴施 5 0 % 速克靈可濕性粉劑
倍稀釋液或 5 0 % 撲海因可濕性粉劑
倍稀釋液防治。根據僵果病發生程度施用不同的藥劑,早春宜噴施 5 0 % 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稀釋液,以控制早期的僵果病害;開花前噴施 2 0 % 嗪胺靈,可以控制第一次和第二次侵害;春季全園噴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并在開花前淺耕土壤時施用0 . 5 % 尿素,有助于降低病害的發生頻率。
6.4.2蟲害 選擇對天敵殺傷力低的農藥,避免施用廣譜性殺蟲劑,應避開天敵發生高峰期用藥,以保護利用天敵。樹體萌動前 3 0 d 是越冬害蟲大量出蟄時期,此時害蟲抗性最弱,而害蟲天敵尚未出蟄,是化學防治的最佳時機[18]。病毒殺蟲劑、抗生素類殺蟲殺螨劑、昆蟲生長調節劑、植物源農藥是有效防治蟲害的生物制劑[20。全園噴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消滅多種越冬病蟲(卵),降低果園蟲口基數。施用白僵菌制劑等生物源農藥防治食心蟲、螃螬類害蟲;施用蘇云金桿菌制劑防治葉蛾、刺蛾、卷葉蛾等鱗翅目害蟲。可在新梢生長期噴施 1 . 2 % 煙堿·苦參堿乳油8 0 0 ~ 1 0 0 0 倍稀釋液防治蚜蟲,每隔10d噴施1次。交替施用不同種類藥劑,嚴格控制用藥濃度及次數,注意安全間隔期,同時在施藥后應嚴格按照安全間隔期安排采摘,確保果品安全無害[21]。
7雜草防控
宜選用園藝地布或有機物料進行行內覆蓋,既能起到保水作用,又可抑制雜草發生[22]。有機覆蓋物的寬度以 0 . 9 ~ 1 . 2 m 為宜,厚度以 5 ~ 1 0 c m 為宜,以后每年增加 2 ~ 3 c m 以補充分解消耗的部分。有機物料的選擇應因地制宜,就近取材,腐熟鋸末、作物秸稈、松樹皮、松針等均是理想的覆蓋材料。在行間的空隙地種植黑麥草、苜蓿、三葉草等綠肥,當綠肥長至 2 5 ~ 3 0 c m 時,進行刈割,保留高度以 1 0 ~ 1 5 c m 為宜,每年割草4~6次,割下的草體用作樹盤覆蓋或制作區肥,有利于水土保持和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22]
8采收
根據藍莓果實成熟度分批采收,果實的采收成熟度根據果品用途、運輸時間及其他因素而定。采收宜選擇無雨天氣,在早晨露水已干至中午溫度升高前,或在下午氣溫下降后進行[23]。采收的鮮果應及時進行預冷處理,以降低其代謝活動,保持新鮮。果實采收后于
預冷 2 h 后放人
冷庫貯藏。
綜上,本文針對江淮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土壤條件,總結了適合該地區的藍莓高效栽培技術,包括選擇適宜園地,精選優良品種,改良土壤,優選苗木定植,加強定植后及采收前管理,科學肥水管理及整形修剪,采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進行病蟲害防治,及時防除雜草,適時采收、科學貯藏等,為江淮地區藍莓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和文佳,楊燕林,和加衛,等.云南藍莓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中國果樹,2024(8):127-132,156.
[]辦泮春,物又宏,惕燕杯,寺,外引藍每的神仕俱四北時耐旱性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25,41(9):56-64.
[3]孫淦琳,楊韻,杜廣祖,等.我國藍莓害蟲多樣性及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果樹,2024(5):11-21.
[4]李斌,鮑義文,李佳欣,等.藍莓加工副產物資源綜合利用及新業態發展趨勢[J].食品科學技術學報,2024,42(4):1-10.
[5]王子誠,許傳濤,劉天華,等.蘇北地區藍莓標準化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0(19):88-90,93.
[6]劉丙花,孫銳,王開芳,等.不同藍莓品種果實品質比較與綜合評價[J].食品科學,2019,40(1):70-76.
[7]曾其龍,董剛強,於虹.藍莓高效基質栽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24.
[8]范曼曼.基于高密度采樣和DNDC模型的江淮分水嶺地區土壤有機碳動態演變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20.
[9]馬全威.兩種施用方式下不同水溶肥對藍莓生長和土壤養分的影響[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24.
[10]關天寶.藍莓栽培管理技術[J].安徽林業科技,2019,45(2):25-27.
[11]何麗晶.我國大面積生產藍莓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工程咨詢,2014(6):42-43.
[12]薛光輝,徐紅玲,潘慧娟,等.懷寧縣藍莓生長氣象條件分析及生產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16):180-182.
[13]王娟.藍莓豐產栽培與管理技術探析[J].耕作與栽培,2024,44(4) :117-118.
[14]金龍飛,潘丹紅,王鵬,等.優質藍莓栽培關鍵技術研究[J].浙江柑橘,2023,40(3):45-47.
[15]周冬英.藍莓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4,42(3):101-103.
[16]時文海,任忠杰,白成.藍莓的栽培技術及其關鍵點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4(7):187-189.
[17]鄧國云,何建令,文興平.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運用[J].耕作與栽培,2024,44(4):154-156.
[18]鄒建平,羅瑾,王東來.隆回縣藍莓園主要病蟲害調查與防控建議[J].農技服務,2024,41(10):29-32.
[19]賈保國,潘鶴梅,羅兵,等.淺談農藥安全使用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3(2):109.
[20]張奐,魏明峰,郭震宇.淺析果樹蚜蟲生物防治新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3):175-176.
[21]韋繼光,蔣佳峰.藍莓園躋螬綜合防治技術[J].果農之友,2017(4):33-34.
[22]韋繼光,曾其龍,姜燕琴,等.南京市藍莓園夏季雜草調查及防控建議[J].雜草學報,2017,35(3):7-11.
[23]錢少東.藍莓高效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1,24(10):56-57.
(責任編輯:吳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