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秋延辣椒;品種篩選;坐果數;產量
中圖分類號S6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31(2025)09-0039-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9.009
AbstractTo screen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autumn-delayed pepper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Hexian, AnhuiProvince,15pepper varieties,including Fuxiangxinfahong,Longguang No.2,and Haonong11(CK,control), wereselected fora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n Darong Village,Liyang Town,researcharea.Thegrowth period, agronomic and economic traits,and yield performance of each variety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termsof growth period,thenumberof days from sowing to fruit setting ranged from 44to56days,with variety Kaijin 96-8 having the longest duration (56 days).Regarding agronomic and economic traits,plant height ranged from 52.8 to 70.1 cm,branching nodepositionrangedfrom 7to9,average fruit length ranged from13.6 to 20.1cm,average fruitsetnumberrangedfrom10.9to17.9,andaverage singlefruit weightrangedfrom36.8 to133.0g.Intermsof yield, the varieties exhibited yields ranging from 27 034 to
.Among them,Kaijin96-8,Haonong 266,Fuxiang Xinfahong, Qiuhong, Jingang Ruyu, and Super Innovation 98 achieved yields exceeding
.Based on comprehensive growth performance,three varieties:Fuxiangxinfahong,Haonong 266,and Wuming No.1 were identifiedas having suitable fruit numbers,single fruit weight,and high yields,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promotion in the relevant regions.
Keywordsautumn-delayed pepper; variety screening; fruit set number; yield
安徽和縣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土壤類型為砂質土壤, p H 6 . 5 ~ 7 . 5 ,氣候條件適宜辣椒種植[-3]。該地區辣椒種植面積較大,經過長期的技術提升與融合,逐步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春提前、秋延后、夏調理、冬保鮮”的可持續性創新栽培技術,其中以大棚秋延后和越冬保鮮栽培為主4,在秋冬季種植蔬菜,利用在田保鮮技術,以延長采摘、銷售周期,其特點是能使辣椒產品錯峰上市,提高種植效益。
針對該地區秋延辣椒種植特點,相關學者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如張金龍比較了辣椒機械化移栽和普通移栽的工作效率及產量,指出機械化移栽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產量;宋坤結合棚室秋延辣椒病蟲害發生情況,提出了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劉良梅研究指出,辣椒品種開蔬超紅和紅將軍的產量較高、品種較好、效益高,適宜在馬鞍山地區推廣種植。不同地區適宜種植的辣椒品種有所不同,本試驗選擇福湘新發紅、龍光2號等15個秋延辣椒品種,在安徽和縣開展品種展示示范試驗,從生育期、農藝及經濟性狀、產量方面進行綜合測評,為推廣適宜相關地區種植的辣椒品種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選擇15個秋延辣椒品種,包括福湘新發紅、龍光2號、紅寶塔、金槍紅霸、花紅99、開金96-8、福湘秀麗、秋紅、紅豐
、超級創新98、金剛如玉、好農11、好農266、無名一號、黑線豐,其中以好農11為對照品種。所有品種均購自當地農資市場。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安徽馬鞍山和縣歷陽鎮大榮村進行。棚室為二代棚,單層膜覆蓋,前茬作物為甜瓜。各品種隨機排列種植,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共15個處理,不設重復,各小區面積
,兩端設保護行。
1.3試驗管理
采用穴盤基質育苗,由育苗工廠統一育苗8]。7月21日統一播種,出苗后,噴1次多·福預防病害。苗齡期加強通風,加蓋遮陽網,2~3d澆1次水,防止小苗徒長。苗期噴施溴蟲腈、吡蚜酮、烯啶蟲胺預防青蟲、粉虱等。大棚內土壤利用高溫水煮法進行消毒,各小區統一施用腐熟有機肥 1 2 0 k g 、復合肥( N:P:K 為
。8月24日,將培育好的壯苗移入大棚內統一定植。按株行距
栽培,根據當地種植習慣,每3行起1壟,每個小區定植288株,種植密度為4.32萬株
。辣椒生長期間采用滴灌方式澆水[11]
定植后做好病蟲害防治,定植3d后用甲維芘蟲威、吡蟲啉、霜霉威鹽酸防治青蟲、粉虱、真菌性病害;初花期用蟲螨腈、寡糖鏈蛋白、吡蟲啉防治粉虱、青蟲、病毒病;坐果前用蟲螨芘蟲威、啶蟲瞇、吡唑代森聯防治青蟲、粉虱、真菌性病害;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根據田間蟲害發生情況輪換施用吡蚜酮、烯啶蟲胺、嘧菌酯、甲維芘蟲威、烯酰嗎啉、蟲螨芘蟲威、啶蟲胱、噻蟲嗪、甲維芘蟲威、聯苯肼酯防治粉虱、青蟲;10月中旬用氫氧化銅防治細菌性病害[12-14]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1.4.1生育期 生長期間,調查記錄各處理辣椒生育進程。初花期以小區 1 0 % ~ 2 0 % 的辣椒植株主莖分叉處出現第1朵花時開始計算;坐果期以小區 30 % 以上的辣椒植株出現幼果時開始計算[15-16]
1.4.2農藝及經濟性狀 收獲時,各處理取10株辣椒進行室內考種,分別測量記錄株高、分枝節位、果長等農藝性狀;以及果長、坐果數和單果重等經濟性狀。株高為地面至植株最頂端的垂直長度;分枝節位以第1片真葉開始,到辣椒主莖上側枝或分枝萌發的位置的真葉數計算;果長為果實從果肩到果實尖端的直線長度;果柄長為莖枝連接處到果實基部的直線長度;平均坐果數以每棵植株上直徑大于 1 c m 且未脫落的果數進行計數;平均單果重為鮮果實的平均重量[17-18]
1.4.3產量 小區單收,統計各處理辣椒產量,根據小區面積計算公頃面積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如表1所示,各參試品種從播種到坐果天數在4 4 ~ 5 6 d ,平均
。黑線豐、金剛如玉、福湘秀麗3個品種從播種到坐果的天數為44d,比好農11(CK)早
。播種到坐果天數最長的是開金96-8,為 5 6 d ,比CK遲6d。綜合來看,各品種在研究區種植的生育進程存在差異。


,福湘秀麗果柄最長,為 5 . 3 c m 。2.2 農藝及經濟性狀
如表2所示,各參試棘椒品種的株高在 5 2 . 8 ~
,平均株高 6 1 . 0 c m ,以福湘新發紅最高,為
,紅豐
最矮,為 5 2 . 8 c m 。各參試辣椒品種的分枝節位在7\~9節,福湘新發紅的分枝節位在9節,紅寶塔、金槍紅霸、好農266、黑線豐的分枝節位均在8節,其余品種的分枝節位均在7節。各參試辣椒品種的平均果柄長在 4 . 0 ~ 5 . 3 c m ,平均長度
,以超級創新98果柄最短,為
各參試辣椒品種的平均果長在 1 3 . 6 ~ 2 0 . 1 c m ,以CK最短,為 1 3 . 6 c m ,龍光2號最長,為 2 0 . 1 c m ;平均坐果數在 1 0 . 9 ~ 1 7 . 9 個,以秋紅坐果數最少,為10.9個,金槍紅霸坐果數最多,為17.9個;平均單果重在 3 6 . 8 ~ 1 3 3 . 0 g ,以金槍紅霸平均單果重最輕,為
,開金96-8和秋紅的平均單果重最重,均為
。綜合來看,各秋延辣椒品種在研究區種植的農藝及經濟性狀差異較大。

2.3產量
參試辣椒品種產量在
平均產量
,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開金96-8、好農266、福湘新發紅、秋紅、金剛如玉、超級創新98、福湘秀麗、無名一號、龍光2號、紅豐
花紅99、好農11、黑線豐、紅寶塔、金槍紅霸。其中開金96-8產量最高,為
,較CK增產 3 3 . 4 % 好農266產量第二,為
,較CK增產2 5 . 4 % ,福湘新發紅產量第三,為
,較CK增產 2 4 . 3 % 。綜合來看,較CK減產的品種有紅寶塔、金槍紅霸、黑線豐;其余品種較CK增產,增幅在 3 . 8 % ~ 3 3 . 4 % (表3)。

3結論與討論
研究區秋延辣椒成熟后可以保持在植株上不采摘,部分可保持到次年4一5月,該技術被稱為在田保鮮技術,農戶可以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采摘銷售。該種植模式對秋延辣椒品種性狀有著獨特的要求,果大肉厚、果長且直,果長 1 6 c m 左右,單果重 1 0 0 g 左右,果面光滑,果皮厚,耐運輸和儲存,果實硬度高,坐果早的品種較適合該地區種植。
本試驗對15個秋延辣椒品種的生育期、農藝及經濟性狀、產量等方面特性進行綜合測評,得出開金96-8產量較高,坐果數低,單果重量超過
,表明其坐果數對產量的貢獻度大于單果重量[,穩產性有待進一步試驗。產量排名第四位的秋紅同樣坐果數低、單果重超過 1 3 0 g ,需要進一步試驗。好農266和無名一號果長、果型表現較好,單果重、坐果數適宜,產量表現靠前;福湘新發紅果長、果型表現較好,坐果數多,產量靠前。紅寶塔、金槍紅霸、黑線豐產量表現不佳,超級創新98、龍光2號、金剛如玉和紅豐
果型表現不佳。本試驗重點觀察了品種的豐產性,而未關注其耐儲藏性、顏色等性狀,接下來的品種試驗可以對辣椒硬度、顏色、終收期、彎曲度等性狀進行觀測對比。
綜上,福湘新發紅、好農266和無名一號3個品種生長較好,坐果數、單果重適宜,產量靠前,適宜在研究區推廣種植。開金96-8、秋紅和福湘秀麗3個品種可在當地進一步試種觀察。
參考文獻
[1]吳沛.安徽省和縣蔬菜產業發展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23.
[2]馬鞍山市統計局.馬鞍山統計年鑒-2017[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
[3]余席茂,曠碧峰,肖昌華,等.辣椒秋延設施栽培品種比較試驗[J].湖南農業科學,2020(5):7-9.
[4]李紹海,張太保,蔣衛杰,等.蔣衛杰博士:聚焦生產一線(六)和縣大棚辣椒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鮮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4(12):75-78.
[5]張金龍.和縣大棚秋延辣椒機械化移栽技術及效果比較[J].長江蔬菜,2021(19):6-8.
[6]宋坤.棚室延秋辣椒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4(7):160-161,164.
[7]劉良梅.馬鞍山市秋延辣椒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18):28-29.
[8]張宇.甜椒品種品比試驗[J].現代農業,2020(12):29.
[9]許耀照,呂彪,王勤禮,等.密度和整枝方式對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辣椒商品性及產量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3(5):1-3.
[10]李鳴,張夢嬌,井雙泉,等.不同種植密度與育苗密度對辣椒農藝性狀及產量的獨立影響研究[J].種子科技,2025,43(2):1-5.
[11]張旦,謝淑琴,曹力強,等.日光溫室壟作滴灌栽培條件下辣椒品比試驗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2):61.
[12]呂福環,孫青慧,唐恒強.辣椒栽培要點與坐果期管理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4,27(12):123-125.
[13]田四海.設施辣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綜述[J].種子世界,2024(11):72-74.
[14]張永利.塑料大棚辣椒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4,44(30):84-85.
[15]劉詩華,伍倩慧,溫華良,等.佛山西樵辣椒的農藝性狀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5(2):79-81.
[16]陳彩霞,文生輝,宋薇,等.引進辣椒品種主要農藝性狀鑒定與篩選[J].江蘇農業科學,2023,51(22):162-172.
[17]張芮豪.加工型辣椒自交系主要性狀的配合力分析[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4.
[18]洪成,趙建榮,程春園,等.辣椒種質資源農藝性狀綜合評價[J].中國蔬菜,2024(7):33-41.
[19]陳倩倩,胡宏賽,肖海環,等.辣椒主要數量性狀的遺傳分析[J].北方園藝,2019(4):12-17.
(責任編輯: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