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09-0093-05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9.020
AbstractThis investigation mainlyadopts the methodof lineinvestigation,and combines field investigation, sample plotinvestigation,individualtreinvestigation,literaturereview,andinterviews withinformedpeopletoistin the investigation.Itanalyzes the types,quantities,anddistribution statusof wild foresttrees,colectedand preserved species,cultivatedandutilized species,ancient and famous trees,rareand protected forest and grasspecies,superior stands and superior individual trees,as well as herbaceous species and other forest and grass germplasmresources in Jieshou City,AnhuiProvince.Theresultsshowthat46kindsofwildforestresourcessuchasGinkgobiloba,Magnolia grandiflora and Camphora oficinarum are recorded; 5 kinds of germplasm resources such as Robinia pseudoacacia ‘Wanhuail',Quercusacutissima,Koelreuteriabipinnata,and‘integrifoliola’arecollctedand preserved;13Okindsof forest and grass germplasm resources such as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Platycladus orientalis,and Pinus bungeana are cultivatedandutilized; 43ancient and famous tree species such as Pistacia chinensis,Ailanthus altisima,and Ehretiaacuminata arerecorded; 6 kinds of rare and protected forest and grassspecies such as Taxus wallchiana var. mairei,Eucommiaumoides,andZelkoaserrataarerecorded;4excellentstandsand1Oexcellentindividualtreesae colected; and 92 kinds of herbage germplasm resources such as Equisetum ramosissimum, Nymphaea tetragona and Hemerocallis fulva arerecorded.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measuressuch asestablishing in situ preservationrepositories,off-site preservation repositories,forest germplasmresource databases,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have been proposed.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forest and grass germplasmresources in the research area and scientifically formulating long-term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s for forest and grass germplasm resources.
Keywordsgeneral survey of forest and grass germplasm resources; conserv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rare tree species;forest
林草種質資源是培育新品種的重要依據,開展林草種質資源調查,對加強林草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維護生態安全、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和人類活動范圍增大,部分地區林草種質資源的原生境發生了一定變化,使得該領域研究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
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資源調查、抗旱性評價2、遺傳多樣性解析3-4、利用技術開發5等方面。曾繁偉等1對河北木蘭林場開展林草種質資源普查,記載野生林草種質資源88科308屬607種,栽培利用種質資源24科45屬66種,登記古樹名木3棵,典型優良林分標準地共21塊。凌超2系統評價了新疆地區24份冰草種子的抗旱性差異,通過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篩選出生產性能優異、營養價值豐富的野生冰草。周欣瑩3對河北省野生苔草種質資源進行調查、引種,共收集了43種野生苔草,基于ISSR、rbcL和trnL-F序列對其親緣關系進行研究。魏諷4對收集到的粗山羊草種質的表型性狀、ISSR標記遺傳多樣性、耐鹽種質進行分析,并以篩選得到的耐鹽Ae5和敏感Ae33種質進行轉錄組分析,初步揭示了粗山羊草在鹽脅迫下的內在調控機制及其防御反應。牛錦鳳等5對寧夏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現狀進行分析,提出開展林草種質資源普查,建立林草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加強林草種質資源保護、評價和利用等措施。由于地域環境差異,保護策略和技術應用需因地制宜,而直接針對安徽界首林草種質資源的研究暫有待補充。
基于此,本文收集整理了安徽界首林草種質資源相關數據,從資源種類、數量、分布等方面分析該地野生林木資源、收集保存資源等林草種質資源分布現狀,同時提出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建議,為該地林草資源保護利用及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植被基本情況
研究區屬皖北平原區,根據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該地林地面積
,其中,喬木林地
,占比 7 2 . 4 5 % ;竹林地
,占比
0 . 0 1 % ;灌木林地
,占比 2 . 4 9 % ;其他林地
,占比 2 5 . 0 5 % 。草地總面積
,建成區綠地率達 4 1 . 4 8 % ,綠化覆蓋率 4 3 . 0 9 % ,無大規模人造林;市域內野生動物較少。該地植被屬華北植物區系,林木樹種約34科,50余個樹種,主要包括毛泡桐、桑、刺槐、楊樹、香椿、楓楊等。全區人均立木蓄積量
,中藥材資源主要包括板藍根、地黃、白芍、菊花、靈芝、半夏等50余種。
1.2研究區林草種質資源調查
1.2.1調查內容 調查區域內喬木、灌木、竹、藤本、草本和古樹等植物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及生長情況;記錄分布地點的群落類型及生長環境。具體來說,對野生分布林木資源、收集保存種質資源、栽培利用種質資源、古樹名木及珍稀保護物種等進行系統記錄,并通過拍照、數據上傳等方式完成信息采集與統計分析。
1.2.2調查方法 以線路調查為主,并結合踏查、樣地調查、單株調查、資料查閱、知情人訪談等方法輔助調查。在踏查基礎上,結合地理情況、林草資源利用現狀、交通區位等基礎數據,對普查項目的調查方法、調查路線、調查周期等進行總體規劃設計。
(1)樣點確定。按照設計的兩條調查路線、6個重要調查點、18個一般調查點開展調查,在部分區域增設調查支線和一般調查點。對于植物種類多、分布面積大的區域,選擇有代表性的林分,根據植物種類、分布范圍、地形地貌等指標設置標準地進行調查。通過踏查方式,設立8塊標準地,面積均為
,其中2個為楊樹正方形標準地,6個為一般林木樣方,分別為楊樹、刺槐、山核桃、楸、二球懸鈴木、楓楊純林。
(2)優良林分、優良單株資源調查。郁閉度調查:在標準地或樣地內,采用樣線法設線,計算樹冠累計長度所占樣線長度的比例。樹高調查:在樣點附近選取平均木、優勢木各1株,使用測高儀進行測量。胸徑調查:使用圍尺測量距樹木上坡基部 1 . 3 m 處(胸高直徑)的位置。冠幅調查:目測或使用測量工具測定樹木的冠層水平投影寬度。枝下高調查:使用測高儀測量地面至第一個活枝的高度。材積調查:測量并計算樹木的直徑和高度。
(3)資料查詢與座談咨詢。對文獻資料進行系統整理和分類,注意文獻資料的作者、出版時間、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信息,對于文獻資料中描述不準確、缺漏之處進行補充修正,確保全面性和準確性,為后期調查使用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持和依據。此外,通過與鄉鎮林業站、國有林場、村委會等地方林草管理部門的電話咨詢、網絡咨詢、舉辦座談會等活動,積極收集意見和建議,及時了解當地林草種質資源基本情況、優良林分、散生優良單株的區位信息等,為調查提供信息支持。
1.2.3調查地點 選擇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開展調查工作。普查組共計開展調查路線13條(含2條主線、11條支線),路線總長度 2 0 5 . 1 9 6 k m ;調查點60個,其中,重要調查點6個,即國有林場、植物園、彩葉樹基地(邴集鄉)彩葉樹基地(東城辦事處)及蓮浦湖省級濕地公園和兩灣濕地公園;一般調查點54個,分布在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54個村中。
2結果與分析
本次普查選擇確定了界首市主要樹種、優良林分、優良單株及散生優樹,查清了界首市林草種質資源分布現狀,發現了一些珍稀樹種和優良新品種,并掌握了引進樹種的生長情況和幾種重要樹種的特性?,F已查明研究區露地栽培樹種130種,草本92種,其中比較珍貴的品種有金葉水杉、白玉蘭、楸樹、藍冰柏、杜仲、枳棋、麻櫟等。
2.1 野生林木資源
研究區無原始林、天然林、天然次生林。普查發現,研究區野生林木種質資源較少,野生樹種有銀杏、荷花木蘭、樟、早園竹、皂莢、合歡、槐、紫穗槐、刺槐、紅花刺槐、野薔薇、桃、木瓜、杜梨、棗、櫸樹、榔榆、榆樹、樸樹、柘樹、桑、構樹、楓楊、扶芳藤、白杜、加楊、垂柳、旱柳、烏柏、重陽木、石榴、欒樹、花椒、香椿、臭椿、楝、梧桐、君遷子、枸杞、女貞、楸、梓、蘭考泡桐、毛泡桐、忍冬、海桐共46種。野生林木種質資源較少,說明當地對良種資源的保護意識有待加強,部分種質資源流失。
2.2收集保存種質資源
研究區收集保存種質資源場所主要有邴集鄉界首林場、西城辦事處界首苗圃兩處,共有5種林木種質資源,包含‘皖槐1號'刺槐、麻櫟、山核桃(品種有波尼、維斯頓、馬漢、波尼、卡多、金華),黃山欒樹和加楊(品種有中齡16和107)(表1)。說明研究區種質資源保存工作有待進一步統一規劃管理,資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整體性和系統性不足。

2.3栽培利用林草種質資源
研究區調查的栽培利用種質資源共130種,包含銀杏、水杉、落羽杉、側柏、柏木、圓柏、龍柏、刺柏、雪松、白皮松、黑松、荷花木蘭、玉蘭、南方紅豆杉、深山含笑、蠟梅、樟、棕櫚、早園竹、二球懸鈴木、黃楊、小葉黃楊、楓香樹、異葉爬山虎、葡萄、紫荊、巨紫荊、皂莢、合歡、槐、龍爪槐、黃檀、刺槐、紅花刺槐、紫藤、短梗稠季、刺薔薇、木香花、野薔薇、月季花、杏、紫葉李、梅、桃、碧桃、紅花碧桃、櫻桃、李、日本晚櫻、火棘、山楂、木瓜、垂絲海棠、紅葉石楠、石楠、枇杷、平枝枸子、杜梨、沙梨、枳棋、棗、櫸樹、榔榆、榆樹、樸樹、柘樹、桑、構樹、無花果、槲櫟、白櫟、娜塔櫟、山核桃、山核桃、楓楊、扶芳藤、冬青衛矛、白杜、金絲桃、加楊、垂柳、旱柳、烏柏、紅背桂花、重陽木、石榴、紫薇、黃鱸、黃連木、三角槭、雞爪槭、梣葉槭、紅楓、元寶槭、七葉樹、欒樹、無患子、枳、花椒、香椿、臭椿、棘、梧桐、木槿、結香、檉柳、喜樹、柿、君遷子、山茶、杜仲、寧夏枸杞、連翹、紫丁香、日本女貞、女貞、小葉女貞、小蠟、白蠟樹、金桂、凌霄、美國梓樹、楸、梓、蘭考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日本珊瑚樹、忍冬、海桐等。當地栽培利用的林草種質資源豐富,樹種內不同品種、亞種、變種等之間具有遺傳差異,可以推進選育、繁殖、栽培等關鍵技術的創新與研究。
2.4古樹名木物種資源
古樹名木物種資源主要利用原有古樹調查成果進行復查,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新的有價值的大樹則詳查。研究區古樹共43棵,其中二級古樹2棵(樹齡 3 0 0 ~ 5 0 0 年),三級古樹41棵(樹齡100年以上);共14科16屬16種,其中黃連木3株,側柏1株,臭椿1株,河柳2株,厚殼樹1株,榔榆3株,麻梨1株,楸樹1株,桑樹1株,柿樹12株,白杜1株,烏柏1株,圓柏1株,棗樹4株,皂莢6株,柘樹4株。當地古樹保護較好,品種較豐富,建立有完備的保護管理制度。
2.5珍稀保護林草物種資源
研究區調查到的國家珍稀樹種有4種,分別為銀杏、水杉、杜仲和南方紅豆杉;珍稀草本植物1種,為野大豆。省級珍稀樹種為櫸樹(表2)。當地珍稀保護林草物種資源較少,要定期進行資源調查和監

供科學依據。
2.6優良林分和優良單株資源
研究區調查到的優良林分有4處,分別為毛泡桐、梓、加楊、加楊。優良單株資源有10處,分別是蘭考泡桐、楝、毛泡桐、梓、加楊、刺槐、榆樹、水杉、桑等。當地優良林分和優良單株資源較少,要培育具有生長健壯、適應性強、經濟價值高等優良特性的樹種或品種,以作為育種材料來培育良種(表3\~4)。


2.7 草本種質資源
在兩灣濕地公園、蓮蒲湖濕地公園和植物園3個調查點,重點調查草本種質資源,共發現了92種草本,分別是節節草、漸尖毛蕨、睡蓮、黃菖蒲、苦草、萱草、長苞香蒲、雀麥、纖毛鵝觀草、鵝觀草、野燕麥、棒頭草、黑麥草、蘆竹、蘆葦、牛筋草、狗牙根、狗尾草、白茅、茴茴蒜、芍藥、烏莓、野大豆、天藍苜蓿、草木樨、救荒野豌豆、蛇莓、麻葉繡線菊、葎草、紅花酢漿草、酢漿草、野老鸛草、美麗月見草、薪蓂、酸模葉蓼、酸模、羊蹄、長刺酸模、篇蓄、鵝腸菜、繁縷、麥瓶草、石竹、小藜、皺果莧、牛膝、喜旱蓮子草、垂序商陸、荷花、雞屎藤、茜草、蘿蘑、圓葉牽牛、白英、北水苦賣、直立婆婆納、車前、北美車前、醉魚草、鼠尾草、荔枝草、通泉草、泥胡菜、刺兒菜、矢車菊、翅果菊、萵苣、苦苣菜、苦荬菜、黃鶴菜、一年蓬、小蓬草、鬼蠟燭、野菊、黃花蒿、奇蒿、野艾蒿、萎蒿、天名精、蒼耳、百日菊、野胡蘿卜、早熟禾、北美獨行菜、鬼針草、竊衣、黃鶴菜、廣布野豌豆、白車軸草、結縷草、蒲公英、草木樨。當地草本種質資源較豐富,在濕地公園和植物園內保護較好,具有一定的區域代表性,可用于遺傳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研究。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本次普查,確定了界首市主要樹種、古樹名木、優良林分、優良單株及散生優樹;查清了界首市林草種質資源分布現狀;發現了一些珍稀的樹種?,F已查明野生林木資源46種、收集保存種質資源5種、栽培利用種質資源共130種、古樹名木物種資源43棵、珍稀保護林草物種資源6種、優良林分4處和優良單株10處、草本種質資源92種。
3.2 種質資源利用建議
通過這次調查發現,研究區生長多種樹木,但林木種質資源較單一。這些樹種大多數生長茂盛,但部分樹種長勢較差。目前,界首市林業種質資源收集保護栽培利用存在3個方面的待改進環節。一是暫未建設林草種質資源管理標準站,暫缺少種質資源標本室;二是該地處于暖溫帶與北亞熱帶之間的過渡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土壤主要為砂姜黑王、潮王、棕壤土,受氣候、王壤等因素影響,適宜種植的林草品種較少,整體種質資源較為單一;三是林木種植較分散,屬分散式種植,大面積片狀林地較少,無法形成大面積的優良種質資源。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3.2.1建立原地保存庫 主要建設在濕地公園、國有林場和植物園等國有單位的林分內,重點保存珍稀、瀕危、特有和其他重要的野生林木種質資源,規劃原地保存樹種12種。劃定原地保存林范圍、設置邊界和永久性標牌,開展種質資源本底調查、拍攝照片、采集標本,建立監測樣地,購置監控管護設備,進行林分管護與監測,建設保存庫信息系統與數據庫等。
3.2.2建立異地保存庫 主要建設在國有林場、植物園以及蓮浦湖省級濕地公園和兩灣濕地公園內,建設基礎設施,開展資源收集、種苗繁育、整地造林、撫育與管護、調查測定與評價等活動。選擇水杉、池杉、楊樹、柳樹、泡桐、楓香、銀杏、樟、苦楝、麻櫟、栓皮櫟、山核桃、南方紅豆杉、香椿、楸、棗、石榴、梧桐、烏柏、積棋、結香、七葉樹等29種種質資源保護對象。一般要求保存5個以上樹種7,每處保存林面積不少于
,保存種質資源1000份。
3.2.3建立林木種質資源數據庫 普查發現,研究區林木種質資源十分豐富,全區境內生長著100余種樹木。其中蘭考泡桐、楸樹、楝、楓楊等樹種的觀賞性強,可作為城區園林綠化樹種;山楂、皂莢、枇杷、香椿、元寶槭、君遷子、合歡等樹種有食用及藥用價值,可作為經濟林樹種開發利用。建立林木種質資源數據庫,加快林木種質資源調查、收集保存,以保證林木種質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開發。對生長健壯、集中分布、地勢平緩、交通方便的優良林分加強管護,將其作為種子園采種利用;對生長瘦弱的“小老樹\"進行改造更新,如部分藍冰柏和金葉榆純林間伐后可補植闊葉樹種,逐步改成混交林;加強對古樹種質資源的保護,派專人定期維護管理和抽查生長情況,做好養護管理。對利于保護的單位,如景區、林場等撥付專項資金,專人保護。
3.2.4加強珍稀瀕危植物保護 在開展種質資源普查的同時,對珍稀瀕危、生態造林、重要鄉土等優良喬灌木以及具有重要經濟、潛在價值的草本植物種質資源等進行重點收集、保存,加快推動全省第二批林草種質資源庫營建,并延續與拓展全省區域性調查成果[1%,持續開展林草種質資源“種源、品種、優良單株、優良林分\"等補充調查,實現普查與收集同向,普查與建庫同步。此外,增強公眾保護珍稀瀕危植物資源的意識;建立野生資源瀕危預警機制[12,加強植物數據庫和種質資源庫的研究工作;積極推廣金葉水杉、白玉蘭、藍冰柏等珍貴品種繁育與栽培的成功經驗;對于處于引種繁育階段的樹木,加強研究工作,擴大種植面積;有效開展品種試驗、優良品系引種和選育等工作,開展新優品種的引進和繁殖,豐富造林樹種。
綜上,本文介紹了界首市林草種質資源普查方法及結果,分析了其林草種質資源種類、質量、數量、分布以及保護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保護對策,為建立研究區林草種質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制定科學的林草種質資源長期保護和利用規劃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曾繁偉,張旭.木蘭林場科學開展林草種質資源普查工作[J].河北林業,2024(7):19.
[2]凌超.新疆野生冰草種質資源的抗旱性評價及營養品質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24.
[3]周欣瑩.河北省野生苔草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及親緣關系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24.
[4]魏諷.粗山羊草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及鹽脅迫轉錄組分析[D].新鄉:河南科技學院,2024.
[5]牛錦鳳,李英武,惠學東,等.寧夏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24,65(6):55-58,64.
[6]李爽,朱彥鵬,曹萌,等.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標準體系現狀、問題與建議[J].生物多樣性,2022,30(11):192-200.
[7]方玉鳳,溫寶陽,王英東.黑龍江省野生山刺玫優良種源選擇利用研究[J].林業科技,2024,49(6):1-6.
[8]秦韻.基于生態建設的公益林種苗培育技術研究[J].中國種業,2024(9):145-146.
[9]李存鋒.同朔地區“小老樹”改造技術探討[J].山西林業,2022(5):28-29.
[10]姜興偉.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策略[J].中國林業產業,2024(5):64-66.
[11]毛潤科,胡勐鴻,張嘉倫,等.甘肅省小隴山林區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報告[J].中國種業,2023(9):30-33.
[12]彭游.龍里縣林業種植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2024,18(14):230-232.
(責任編輯: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