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京新先生在他的《寫生札記》中提到“寫生就是創作,創作質量最終取決于自身的綜合繪畫修養”,強調了藝術家在寫生過程中對生活本質的深入理解和藝術個性的自由表達,這不僅體現了新金陵畫派對現實主義藝術的堅守,也展現了其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創新精神。文章進一步論證了寫生對于新金陵畫派現實意義的深遠影響,通過實例分析,展現了寫生如何塑造了新金陵畫派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的作品,無論是江南水鄉的溫潤,還是西北高原的雄渾,都源于藝術家對自然與生活的親身感知和深刻提煉,這使得新金陵畫派的畫作既具有生活的真實感,又具有藝術的感染力。此外,文章還探討了新金陵畫派對當下藝術發展的啟示。新金陵畫派的現實主義精神和對寫生的重視,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一種回歸生活、關注現實的創作態度,提示我們不應忽視藝術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系,以及藝術家個體在表達時代精神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新金陵畫派的實踐,對于保持藝術的活力和社會相關性,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金陵畫派;寫生;創作;現實主義;時代精神
在中國傳統繪畫的歷史長河中,新金陵畫派以其獨特的藝術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當代中國畫壇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一畫派不僅繼承了古代文人畫的精髓,更在時代的浪潮中勇于創新,將寫生與創作緊密結合,提出了“寫生就是創作”的藝術理念,為中國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命力。
一、新金陵畫派概述
新金陵畫派,這個在20世紀60年代嶄露頭角的中國畫壇重要流派,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對當時的中國畫壇產生了深遠影響,并在后續的藝術發展進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該畫派的形成與江蘇省國畫院的成立和發展密不可分,其核心人物如傅抱石、錢松嵒、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均是當時中國畫壇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藝術實踐與理論探索,共同塑造了新金陵畫派的理論體系與藝術實踐特點。
新金陵畫派以“中國畫筆墨如何反映現實生活”為課題,體現了他們對現實主義藝術的堅守,同時也展現了他們在藝術表達上的創新追求,他們試圖在傳統筆墨與現代生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得中國畫在新的歷史時期能夠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畫派的形成與一次歷史性的寫生活動——1960年傅抱石率領畫家團隊的萬里寫生緊密相連。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藝術探索的實踐,也是一次對生活深入觀察的過程。藝術家們走遍了大江南北,從江南的溫潤水鄉到西北的雄渾高原,他們親身體驗自然與人文環境,將生活的真實與各自的情感融入筆端,創作出了如《待細把江山圖畫》《紅巖》《山河新貌》等產生深遠影響的作品。這些作品代表了新金陵畫派的藝術高度,它們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達到了高度統一,同時在筆墨語言和藝術風格上展現了強烈的個性與創新。
新金陵畫派的藝術特點,可以從時代性、創新性與地域性三個方面來理解。時代性體現在他們將個人的藝術追求融入時代洪流中,關注社會變革,用畫筆記錄和表現人民的生活與國家的發展。創新性則表現在他們嘗試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融合,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豐富了中國畫的表達方式。而地域性則源于他們扎根江蘇,深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藝術風格,如傅抱石的“抱石皴”、錢松嵒的“松品體”等,這些都為新金陵畫派的藝術個性提供了獨特的辨識度。
新金陵畫派的實踐與理論,不僅對20世紀的中國畫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在今天全球化和技術化的背景下,新金陵畫派對于生活體驗的重視、對寫生的深入實踐以及對現實主義精神的堅守,都提醒著藝術家們藝術創作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對于青年藝術家而言,他們應繼承新金陵畫派的格局意識,將個人藝術理想與時代相結合,同時追求技藝精進,創新筆墨技法,創作出反映時代精神的佳作,以此推動中國畫壇的持續繁榮與創新。
二、新金陵畫派的“寫生就是創作”
在傳統中國畫中,寫生雖為重要技法之一,但往往被視為創作前的素材收集或技藝訓練。中國繪畫史就對寫生與創作的關系進行過闡述,如唐代張操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名言;宋代郭熙主張繪畫要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反對“不可居”“不可游”的虛無縹緲的山水,反對“因襲守舊”,主張師法自然;宋代范寬提出了“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清代石濤則強調“搜盡奇峰打草稿”;現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遍游海內,寫生以萬計。
“寫生就是創作”不僅是對寫生本質的深刻揭示,也是對藝術創作規律的精準概括。
1.寫生能力的修煉:從技藝到心性的提升
寫生首先要求藝術家具備扎實的繪畫基礎,包括線條的流暢、色彩的運用、構圖的巧妙等。這些技藝的修煉,不僅通過反復練習獲得,更需在實踐中不斷試錯與調整。例如,在人物寫生時,需精準捕捉人物的神態與情感,通過線條的變化傳達人物性格。技藝的修煉,是寫生成為創作的基礎。
作為藝術創作的一種基本手段,寫生不僅僅是對自然物象的直接描繪,更是藝術家情感表達、審美觀念與創作思維的外化過程。在寫生中,藝術家需靜下心來,觀察、感受、思考,將個人的情感融入畫面之中。這種心性的涵養,使得每一次寫生都成為一次心靈的洗禮,藝術家的世界觀、價值觀在無形中得以塑造和提升。面對景物要有所思想,有所取舍。古人說“向紙三日”,就是面對著白紙慎重構思,要先在頭腦中形成相對完整的意向后再動筆作畫。這是我們運用寫生來修煉語言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寫生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精進,更是精神層面的修行。
2.創作的思維:從觀察到表達
創作始于觀察,但寫生中的觀察并非簡單的視覺記錄,而是融合了藝術家的主觀感知與情感投射。藝術家通過敏銳的觀察力,捕捉那些常人易忽視的細節,如樹葉間透過的光斑、人物微妙的表情變化等,這些觀察結果成為創作的靈感源泉。
在觀察的基礎上,藝術家運用創造性思維,將觀察到的元素進行重組、提煉,形成獨特的藝術構思。因此,寫生不僅是再現,更是創造,是對現實世界的藝術化重構。通過寫生直接面對自然,從中汲取靈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瞬間美,將個人的情感與體悟融入筆墨之中,使每一幅寫生作品都充滿生命的律動和情感的色彩。
新金陵畫派“寫生就是創作”的理念,強調了在寫生過程中即時的藝術創造。畫家們不再滿足于簡單地描摹自然,而是力求在寫生中展現個人的藝術風格與思想情感。他們運用筆墨的干濕濃淡、線條的粗細曲直,以及構圖的巧妙布局,將自然物象轉化為具有深刻內涵的藝術形象,實現了從客觀物象到主觀意象的升華。
3.藝術的融合與創新
新金陵畫派的畫家們在寫生過程中,不僅注重對傳統技法的繼承與發揚,更勇于吸收西方繪畫的營養,如光影效果、色彩運用等,將其與中國畫的筆墨精神相融合,創造出既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感的新風格。這種融合與創新,不僅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手法,也拓寬了觀者的審美視野。
以傅抱石為例,他的山水畫寫生作品,如《瀟瀟暮雨》《九華山圖》等,均是在深入自然、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創作而成。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自然山川的雄渾壯美,更融入了畫家對自然、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實現了寫生與創作的完美統一。
寫生藝術實踐證明,寫生并不只是技術的磨練,更是藝術思維的鍛煉和個性表達的舞臺。在寫生與創作的交織中,新金陵畫派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個性化的藝術語言,為中國畫壇開辟了新的道路,為后世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啟示。他們的理論與實踐,猶如一座橋梁,連接了傳統與現代、現實與理想,為藝術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三、寫生對新金陵畫派的現實意義
在新金陵畫派的創作理念中,寫生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訓練,更是他們實現藝術創作、傳達時代精神的關鍵途徑。這一章將深入探討寫生對于新金陵畫派的現實意義,及其對藝術家個人成長和藝術發展的影響。
寫生被視為新金陵畫派藝術家捕捉生活本質、提煉藝術素材的重要手段。他們強調“搜盡奇峰打草稿”,提倡在自然中尋找靈感,通過細致觀察,捕捉生活中的微妙變化和情感溫度。這種手眼并用的實踐,使得藝術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藝術的精髓,從而創作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作品。例如,傅抱石的《待細把江山圖畫》就是在寫生中汲取了大量素材,以富有詩意的筆墨展現了祖國的壯麗山河。
寫生在新金陵畫派的創作過程中,扮演著思維訓練的角色。新金陵畫派鼓勵藝術家在寫生時,不僅要觀察外在形態,更要深入思考內在的象征意義和時代內涵。通過寫生,他們學會了如何將個人的情感、理想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從而在作品中融入深層次的主題和情感。這種思維訓練使得新金陵畫派的作品不僅具有視覺沖擊力,更具有深厚的思想內涵,如錢松嵒的《紅巖》就鮮明地傳達了堅韌不屈的時代精神。
再者,寫生對于新金陵畫派來說,是創新和實驗的平臺。他們將寫生看作是藝術語言與技法的試驗田,通過不斷嘗試,發展出諸如“抱石皴”“松嵒體”等獨特的藝術風格。這種勇于創新的精神,使得新金陵畫派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創造出符合時代需求的新藝術樣式,如亞明的“新江南山水”系列作品,以現代視角展現了江南的秀美與活力,體現了畫者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融合。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新金陵畫派的寫生實踐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他們通過寫生,將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地域特色生動地呈現在畫面上,回應了“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主張。他們的作品不僅反映了時代面貌,也為人們提供了對現實生活的藝術解讀,強化了藝術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系。
新金陵畫派“寫生就是創作”的理念,對中國畫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激發了畫家們深入生活、熱愛自然的創作熱情,也推動了中國畫藝術的多元化發展。時至今日,這一理念仍被眾多畫家所秉持和傳承,成為推動中國畫藝術不斷前進的重要動力。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畫家們以自然為師,以筆墨為媒,創作出了一幅幅充滿生命力和時代精神的藝術佳作。這些作品不僅是對自然美的贊美,更是對人性、對生命的深刻探索與表達。他們將傳統的筆墨與現代生活結合,不僅在技法上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如錢松嵒的“松嵒體”、亞明的“新江南山水”等,還在主題上突破了傳統山水畫的范疇,將社會主義建設、人民生活等現實主題融入畫作。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實現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創新了中國畫的表達方式。
新金陵畫派的寫生實踐,是他們藝術創作的核心環節,它不僅培養了藝術家的技藝,更塑造了他們的藝術思想和風格。這一過程不僅是技術的磨練,更是藝術觀念的塑造和時代精神的傳遞。寫生對于新金陵畫派來說,不僅是與生活對話的方式,更是他們實現“寫生就是創作”理念的實踐基礎,這為后世藝術家提供了無盡的啟示和借鑒。
四、新金陵畫派對當下藝術發展的啟示
在全球化和技術化的當代藝術語境中,新金陵畫派的藝術實踐和理論主張對于當代藝術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新金陵畫派在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之間的平衡,以及他們對寫生與創作的獨特理解,為今天的藝術創作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新金陵畫派對于生活體驗的重視為現當代藝術家提供了一種回歸生活、感知自然的創作態度。在當下的藝術環境中,面對日益加速的全球化進程和技術的飛速發展,藝術家們容易陷入對技術的過度依賴和對現實世界疏離的困境。新金陵畫派的寫生實踐提醒我們,藝術家不應忽視對現實世界的直接感知,通過實地寫生,藝術家能夠更真實地捕捉到生活的溫度,從而在作品中傳遞出更深刻的情感和真實的體驗。這種對生活本質的深入理解,是藝術作品感染力的源泉,也是保持藝術與現實世界緊密聯系的關鍵。
新金陵畫派的“寫生就是創作”理念對于藝術家的創作思維具有啟發作用。在新金陵畫派的實踐中,寫生不僅僅是對客觀事物的再現,而且是一個主觀思考和情感表達的過程。在快速發展的信息社會,藝術家們面對著海量的信息,如何從中提煉出自己的藝術語言和主題,新金陵畫派提供了答案。他們主張在寫生中融入個人的視角和情感,對生活現象進行再創造,這種思維模式有助于藝術家保持獨立的思考,避免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
新金陵畫派的地域性特色為藝術家如何在多元文化中確立個人風格提供了借鑒。在當今世界藝術的碰撞與融合中,藝術家們如何在保持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塑造出獨特的藝術個性,新金陵畫派的成功例子是值得學習的。他們深深扎根于江蘇的地域文化,從中汲取養分,形成了一種既具有普遍感又個性鮮明的藝術語言,這種地域性的藝術探索對于在多元文化中尋找自我定位的當代藝術家具有啟示作用。
藝術家應當回歸生活,珍視寫生與創作的內在聯系,通過主觀思考和情感表達賦予作品深刻內涵。藝術家既要堅守現實主義的精神,又要勇于創新,挖掘傳統與現代的交集,同時在多元文化中尋找個人藝術風格。只有如此,藝術才能保持其活力和相關性,繼續成為時代精神的忠實記錄者和表達者。新金陵畫派的藝術實踐,猶如一座燈塔,為當代藝術家指明了在藝術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楚洋,《山河新貌,筆墨新風—“新金陵畫派”現實主義時代精神探微》,《西部文藝研究》,2022年第1期。
[2]陶亞萍,《從“金陵畫派”到“新金陵畫派”的嬗變》,《民族藝術研究》,2019年第4期。
[3]張祎,《新金陵畫派對當代畫壇的
影響》,《劇影月報》,2012年第2期。
[4]董昕昕,《山水繪境筆墨映心中國美術館館藏錢松嵒作品賞析》,《書畫世界》,2023年第1期。
[5]茹峰,《中國畫有規律而無定法—重讀亞明〈爭分奪秒gt;》,《中國畫畫刊》,2014年第1期。
[6]馬明耀,《新中國主題性山水畫創作之探索—以“新金陵畫派”為例》,《人文天下》,2023年第9期。
[7]王菡薇,《寫生實踐與時代新風:“新金陵畫派”的形成與確立》,《中國美術》,2020年第6期。
[8]翟明帥,《新金陵畫派長江題材美術作品的筆墨特征》,《書畫藝術》,
2023年第1期。
[9]楊志純,《傳承弘揚新金陵畫派精神構筑江蘇美術創作新高地》,《藝術百家》,2020年第4期。
[10]馬龍,《鐘山風雨其命維新—金陵畫派藝術創作與傳承》,《書畫藝術》,2020年第1期。
[11]石延平,《論新金陵畫派》,河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
[12]傅抱石,《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傅抱石美術文集》,江蘇文藝出版社,1986年。
[13]韓鄂生,《淺析寫生與創作的關系》,《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