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306;TN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5)08-0127-05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5.08.024
Abstract: [Purpos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tent activities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from a patent perspective,providing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ntong's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Methods] Utilizing patent analysis methods,a detailed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alent reserve,patent operation status,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innovation entities withi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in Nantong City.[Findings] Nantong has certain patent advantages in the field of packaging and testing technology,demonstrating stro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However,there is still significant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areas of chip design and carier tap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Conclusions] From reinforcing policy support,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basic research,tackling key core technologies, strengthening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and enhanc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effrts are being made to enhance the overal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Nantong City; patent analysis;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0 引言
紐和戰略支柱產業,其發展水平直接關乎國家科技競爭力和綜合國力[1]。近年來,隨著全球數字化浪潮的加速推進,集成電路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集成電路產業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樞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技術封鎖挑戰。在此背景下,中國將集成電路產業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并將其列為“十四五”規劃的重點發展產業,旨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2。市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創新資源,具備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巨大潛力,目前已形成了以封裝測試為主體,以芯片設計、半導體器件及設備材料制造為支撐的特色產業體系,產業結構逐步完善。然而,與國內其他先進地區相比,市集成電路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產業規模較小、創新能力不足、人才資源匱乏等問題。如何有效培育和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使其成為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是當前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采用專利計量法分析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以及該產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市集成電路產業生態發展和優化路徑,以期為市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1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IncoPat全球專利庫,通過查閱集成電路產業相關文獻資料、初步檢索專利文獻及咨詢技術領域專家意見等工作3,將集成電路產業分解為設計、制造工藝、材料、設備和封裝測試等5個一級技術分支,以及數字集成電路、模擬集成電路、數模混合集成電路、外延、光刻、刻蝕、摻雜、銅互連、光刻機、刻蝕機、離子注入機和薄膜沉積設備等12個二級技術分支。為保證檢索過程中各技術分支的準確性,本研究結合相關關鍵詞及IPC分類號,采用分總式檢索策略,構建了專利檢索式4。本研究以近20年,即2004—2023年公開的集成電路產業專利數據為樣本進行統計,檢索日期為2023年9月15日,并對檢索出的數據進行了去噪處理,以確保分析所用專利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 市集成電路產業及細分領域專利實力定位
2.1產業結構定位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與專利活動密切相關,其技術發展伴隨著對專利保護的高度重視。因此,集成電路產業在一個地區的專利布局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該地區產業結構。本研究將市集成電路產業專利布局與中國和江蘇省的情況分別進行了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可知,在檢索期內,市在集成電路領域共申請專利1379件。其中,封裝測試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高,達到1051件,占市集成電路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7 6 . 2 1 % ;其次是設計領域,共申請專利156件,占比 1 1 . 3 1 % ;排名第3的是制造領域,共申請專利103件,占比 7 . 4 7 % 。相比之下,材料和設備領域并非市集成電路專利布局的重點,其專利申請數量占市集成電路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比例均未超過 5 % 。
通過將市集成電路產業結構與全國及江蘇省的情況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市在集成電路產業鏈的5個子領域,即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均有專利布局。并且,其布局結構與國內和江蘇省的整體情況類似,封裝測試領域專利布局最高,其次是設計領域,接著依次是制造領域、材料領域及設備領域。其中,市在封裝測試領域的專利占比遙遙領先于全國與江蘇省,這表明封裝測試領域的相關產業是市的重點產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
2.2 創新人才儲備定位
專利發明人數量是衡量技術創新人員能力的直接指標。通過對比市與江蘇省主要城市在集成電路產業發明人數量上的差異,可以對市在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人才儲備方面的現狀進行評估。江蘇省主要城市集成電路產業專利發明人的統計情況,如表2所示。
根據表2可知,市在集成電路產業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和設備領域的發明人人數均落后于省內的南京市、蘇州市和無錫市。雖然市在人才儲備方面已具備一定的基礎,但和其他城市相比,市在集成電路領域的人才數量略顯不足,人才優勢有待進一步提高。
2.3專利運營能力定位
專利運營主要包括專利許可、轉讓、質押融資、作價入股等活動,通過統計市集成電路產業及各子領域專利申請權或專利權轉移、專利許可、專利質押等運營總體情況,對市集成電路產業專利運營情況進行定位。
市集成電路產業共轉讓專利121件,許可專利9件,同時有5件專利涉及訴訟糾紛,有13件專利用于質押融資。市集成電路產業專利總量為1379件,實際參與專利運營活動的專利數量為148件,占比僅 1 0 . 7 3 % ,可見市集成電路產業的專利運營活動并不頻繁。通過分析市集成電路產業專利轉讓人與受讓人排名,發現市集成電路產業的專利轉讓主要集中在石磊、富士通微電子有限公司等主體的專利運營活動,以及集團內部的知識產權資產自轉讓行為,如圖1所示。
2.4 創新主體創新能力定位
圖2至圖6分別為我國和市在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和設備等5個子領域的專利申請人排名情況。從整體來看,在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和設備等5個領域,市專利申請最高的單位均未進人我國對應產業專利申請人前10名,說明市集成電路產業專利申請人在全國技術優勢不明顯。
從圖2市專利申請情況來看,在檢索期內,市集成電路企業共申請專利1153件,占市集成電路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8 3 . 6 1 % ,其中封裝測試是市企業專利申請的主要領域。
從全國競爭態勢來看,在集成電路的5個子領域中,除了封裝測試領域,市企業在設計、制造、材料和設備等4個領域的專利產出均相對較少,說明這4個領域是市集成電路領域企業技術創新的薄弱環節。
3市提升集成電路產業競爭力發展路徑分析
3.1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政策體系
圖1市集成電路產業專利主要轉讓人與受讓人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政府需要做好統籌規劃,以確保集成電路產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這一過程不僅需要前瞻性的戰略布局,還需要精細化的政策執行和持續的資源投入。近年來,市出臺《支持制造業倍增和服務業繁榮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建設更高水平創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見(2023修訂)》《市市級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20年修訂版)》等政策,積極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但仍缺乏集成電路產業的專項支持政策。為此,市政府應積極響應國家和江蘇省關于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綱要和意見,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實際,科學制定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項扶持政策及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政策。
3.2 堅持規劃引領,布局基礎研究
芯片設計、載帶制造及模塊封裝是集成電路產業至關重要的三大技術領域。從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狀況來看,市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下游封裝測試技術領域,而上游的芯片設計和中游的載帶制造領域研究基礎相對薄弱。為實現集成電路產業穩步發展,除重視下游應用研究外,還應在基礎研究領域,特別是上游芯片設計和中游載帶制造等關鍵技術領域,進行更多探索,取得更多突破。
在芯片設計領域,積極推動科研機構和高校構建產學研合作機制,設立聯合實驗室,并建立完善的芯片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同時,通過提供優厚的待遇和設立專項基金,積極引進國內外優秀的芯片設計人才,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載帶制造領域,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攻關,突破技術瓶頸,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封裝測試領域,鞏固現有封裝測試技術優勢,并積極引進和研發先進的封裝測試技術,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滿足市場對高性能、高可靠性產品的需求。此外,通過搭建產業聯盟、舉辦技術交流會等方式,促進芯片設計、載帶制造和模塊封裝等領域的協同合作,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提升整體競爭力。
3.3加強人才引育,構建產業生態
人才是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關鍵驅動力,是構建完整產業生態的核心要素。市在集成電路領域已積累一定的人才基礎,但在高端技術研發方面仍面臨人才短缺的挑戰。因此,市應制定系統化的人才引進制度,通過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科研支持和生活環境,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同時,應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持續的智力支持。
此外,集成電路產業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需要多學科的團隊協作。我國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的研究實力遠不及國外大型企業,核心技術大都掌握在國外專利權人手中。因此,市政府可以牽頭搭建國際合作平臺,提高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積極與國外院校開展人才培養合作,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同時關注國內相關企業的重要研究團隊,做好人才培養和整合,構建產業專家庫。
3.4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賦能產業發展
專利活動與產業創新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的提升有助于推動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生態的形成[5]。為此,市知識產權局可以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牽頭成立由地區相關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或其他組織機構組成的集成電路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旨在促進技術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和產業協同發展。
聯盟內應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咨詢、評估、交易等服務,降低企業知識產權運營成本。在聯盟內部設立專利質量評估機制,引導企業進行高價值專利的研發和申請。通過專業的專利挖掘工具和方法,加強專利挖掘和布局,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組合,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此外,聯盟內還可以通過建立集成電路產業專利數據庫和分析平臺,通過數據分析和趨勢預測,幫助成員單位更好地了解市場趨勢和技術動態,從而制定更有效的創新策略。
參考文獻:
[1]相穎,朱縣生.基于專利分析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趨勢研究[J].河南科技,2023,42(12):132-135.
[2]朱晶.新時期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亟待突破的關鍵問題研究[J].中國集成電路,2023,32(4):13-20,31.
[3]劉曉燕,孫麗娜,單曉紅,等.基于網絡效應與行動者效應的專利轉讓及受讓行為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4,41(2):35-45.
[4]侯進,包甄珍,韓奎國.產業技術發展方向專利導航研究:以高性能材料產業為例[J].中國發明與專利,2023,20(5):31-36,46.
[5]曲永義,李先軍.創新鏈趕超: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創新與發展[J].經濟管理,2022,44(9):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