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信息化時代,圖書館的運營發展既面臨著嚴峻挑戰,也迎來了新的機遇。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閱讀習慣發生了變革。[1]當前,相較于紙質資料,讀者更傾向于通過電子資源和網絡平臺來獲取信息。這一轉變導致圖書館面臨著互聯網和電子資源平臺的雙重競爭壓力,具體表現為到館讀者數量銳減、圖書借閱量持續下滑。然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也為圖書館轉型提供了重要契機。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邊界,更為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創新創造了條件。在“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通過構建更加完善的服務平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實現圖書資料的精準推送,從而顯著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這充分表明,圖書資料管理方法的優化與創新已成為必然趨勢。
二、圖書資料管理概述
圖書資料管理是指運用現代化方法和先進技術,按照特定工作流程對館藏圖書、期刊、報紙、手稿及電子資料等進行系統化管理的過程。這一管理過程涵蓋資料的收集、整理、存儲、保護等基礎工作,為資料的流通和檢索創造便利條件,最終實現讀者便捷獲取資源的目標。在具體管理實踐中,圖書館需要重點做好資源整合工作,通過對紙質圖書、期刊、報紙以及電子資源的統一規劃和科學整合,構建完善的資源體系。例如,一些圖書館會采用標準分類法(如“中圖法”)對館藏資源進行專業分類,并按照既定規則進行編號排架;將電子書籍和數據庫納入資源體系,實施同步分類管理;通過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實現傳統資源與電子資源的統一檢索和快速訪問。由此可見,圖書資料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其采購、編目、典藏、流通、剔舊等業務流程環環相扣,構成了一個有機體系。[2]
三、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方法優化與創新的原則
(一)適應性原則
在技術持續進步和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圖書資料管理方法的創新與優化應著重構建新型管理體系、完善管理流程、豐富管理內容,從而更好地適應讀者在數字化時代的新需求。需要明確的是,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是為讀者提供服務,因此必須堅持適應性原則,確保服務切實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同時,圖書資料管理工作還應立足于圖書館實際狀況。盡管管理方法具有普適性,但不同圖書館在規模大小、開放程度、資源類型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就要求圖書館在選擇管理方法時,必須充分考慮自身特點與實際條件,切忌簡單照搬其他圖書館的成功經驗。
(二)安全性原則
圖書館的圖書資料是珍貴且重要的資源,部分資料還具有保密性。因此,在創新和優化圖書資料管理方法時,必須堅持安全性原則。針對作為主要資源類型的紙質圖書資料,在管理過程中要重點防范資料損壞或遺失。為此,圖書館員可對紙質資料進行信息化錄入,同時建立完善的備份機制。此外,近年來,電子資料因其便捷性優勢廣受讀者歡迎,各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持續增長。為此,在管理電子資料時必須加強安全防護,有效防范病毒等對珍貴資料的威脅。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在創新管理方法時高度重視安全性問題,定期檢查網絡環境安全狀況,一旦發現病毒威脅應及時處理。[3]
(三)服務性原則
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必須堅持服務性原則,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應始終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理念,無論是管理方法的選擇還是管理模式的創新,都應以優化讀者服務為根本出發點,切實滿足讀者的合理需求。[4]在實際工作中,圖書館可將是否能為讀者提供更便捷、優質的服務作為評估管理方法的核心標準,優先選用那些能夠顯著提升圖書資料檢索效率和資源整合效率的管理方法。對無法滿足讀者實際需求的管理方法應果斷摒棄,以免影響圖書館的服務效能。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服務對象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包括學生、科研人員、教育工作者等不同群體,他們對圖書資料的需求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創新管理方法時,必須充分考慮各類讀者的實際情況,采取差異化的管理策略,以切實增強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專業性原則
圖書資料管理作為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對其方法創新必須堅持專業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依托圖書館學和情報學專業知識,如圖書分類法、編目規則和信息檢索方法等,實現圖書資料的精準分類和規范編目,進而為讀者提供專業的信息檢索服務。具體而言,圖書館員在進行編目工作時,應嚴格遵循《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對圖書資料的題名、作者及出版信息等進行標準化著錄。另一方面,應用專業化的圖書館管理系統和數據庫管理軟件,為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例如,采用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借閱登記、書籍歸還的規范化管理,運用專業的數據庫管理工具對電子資源進行系統化管理,確保讀者能夠基于自身檢索習慣快速、準確獲取所需資源。
四、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方法的優化與創新路徑
在數字化技術廣泛應用于各領域的新時代背景下,圖書資料管理數字化已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因此,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亟須創新管理方法、革新管理模式,通過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來提升管理效能,在充分滿足讀者個性化閱讀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資料的價值。
(一)構建數字化管理體系
在新時代背景下,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呈現出顯著的數字化特征。為優化和創新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能,圖書館應著力構建數字化管理系統。首先,建立完善的數字化管理系統,依托系統功能實現信息資源的安全存儲。讀者只需輸入關鍵詞即可獲取完整的圖書信息。其次,推進紙質資源的數字化轉換,這要求館員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術,按照既定規范將紙質資料錄入數字資源庫,從而達到資料備份和便捷檢索的雙重目的。最后,在大數據環境下,將人工智能技術嵌入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數據監控、業務決策與用戶需求的高度統一,從而全面提升圖書資料管理水平。
(二)實現圖書資源共享共建
圖書館作為知識存儲與文化傳播的重要機構,其核心職能在于有效管理并充分利用圖書資料。然而,當前圖書館普遍存在的獨立運營模式導致館際交流不暢,資源流通受限,具體表現為部分圖書資料借閱率低,珍貴資料長期閑置,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為破解這一困境,推進圖書資料共享共建勢在必行。這就要求圖書館運用信息化技術,構建跨區域的圖書館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資源互通與優勢互補。通過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圖書館可根據讀者需求靈活調配各館資源,既能顯著提升資源利用率,又能提升讀者服務水平。
例如,南京市各區級公共圖書館保障條件迥異,功能對象不同,服務效能不一,雖然完成了全市公共圖書館紙質文獻資源的“通借通還一卡通”等基本服務體系建設,但文獻資源重復建設、閱讀推廣活動同質化現象嚴重,加上長期“各自為戰”產生“信息孤島”效應,難以形成推動全市圖書館事業共同發展的整體合力。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金陵圖書館自2018年起,逐步在全市范圍內構建公共圖書館共建共享服務體系,將有形的市區館、總分館體制虛擬化,通過互聯網、統計培訓、閱讀活動等形式進行服務呈現,通過各類平臺的搭建和運行將市館區館連成一個整體,也將讀者互聯,將服務互通。[5]
(三)建設多媒體信息資源庫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讀者在獲取信息時愈發傾向于數字化閱讀。為順應這一趨勢并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圖書館在創新與優化圖書資料管理方法時,可考慮通過掃描老舊紙質文獻的方式,構建多媒體信息資源庫。眾多大型圖書館均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眾多珍貴的紙質文獻。這些文獻是歷史文化的載體,蘊含著不可估量的價值。為確保這些珍貴的圖書資料得以長久保存并傳承下去,圖書館可采用掃描技術將其轉化為電子格式,進而構建起多媒體信息資源庫,為讀者提供便捷的檢索服務。在資源庫建設過程中,圖書館應配備專業的掃描設備和技術人員,以確保老舊紙質文獻的掃描質量。通過將傳統圖書資料以圖像、文本、音頻、視頻等多樣化格式儲存至多媒體信息資源庫中,不僅能豐富館藏資源的呈現形式,也能增強資源的可訪問性。[6]同時,圖書館館員還應對這些圖書資料進行科學分類與有效管理,確保資源的準確性與完整性。例如,可依據文獻的學科領域及年代特征進行系統整理與分類。此外,為保障多媒體信息資源庫的安全穩定運行,圖書館應高度重視安全管理措施,應采取數據加密、訪問控制等方式,防止珍貴圖書資料遭受非法復制、篡改或破壞。通過以上措施,可確保多媒體信息資源庫在滿足讀者需求的同時,為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貢獻力量。[7]
(四)開發移動圖書館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率日益提升。在這一背景下,圖書館在創新與優化圖書資料管理方法時,可考慮為讀者開發移動圖書館。移動圖書館作為移動終端服務平臺,允許讀者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隨時隨地檢索和閱讀圖書資料,從而極大地提升閱讀的便捷性。為實現這一服務,圖書館可開發專門的移動應用程序,或開發微信小程序。無論采取何種形式,均應確保界面設計簡潔,檢索功能強大,閱讀體驗流暢,并配備電子書簽等常用功能,以提升閱讀體驗。讀者輸入圖書資料的關鍵詞、作者名或書名等信息便可實現快速檢索,并依據個人需求進行在線閱讀或資源下載。[8]同時,移動圖書館可融合定位技術與智能推薦,為讀者提供更為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例如,當讀者靠近圖書館并打開移動應用程序時,系統可自動推送該圖書館的最新活動信息或熱門書籍;基于讀者的閱讀歷史和個性化設置,移動應用程序還能為讀者推薦符合其興趣的圖書資料。此外,移動圖書館服務還可作為圖書館與讀者之間互動與交流的橋梁。通過為讀者提供意見表達平臺,鼓勵讀者分享閱讀心得,不僅能夠提升讀者在移動應用程序中的活躍度,還能有效提升圖書館圖書資料的流通率,實現圖書館與讀者的雙贏。
五、結語
總之,在信息化時代,圖書館既面臨著諸多挑戰,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有效應對挑戰、牢牢把握機遇,圖書館應積極優化和創新圖書資料管理方法,秉持適應性、安全性、服務性及專業性原則,依托信息化技術,從管理體系、共享共建機制、多媒體信息資源庫以及移動圖書館等維度入手,為讀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以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知識文化需求,進而推動圖書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郝源匯,楊芳懷.淺析圖書資料管理現代化建設的價值與提升路徑[J].參花,2024(10):122-124.
[2]張鳴雨.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圖書資料管理方法與措施——以河南博物院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2,42(08):125-126.
[3]陶詔靈.論網絡信息化環境下高校如何加強圖書資料管理——評《圖書情報檔案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油脂,2021,46(09):168.
[4]錢程.科研院所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中人性化服務的研究與探索[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2,34(01):224-226.
[5]王靜,陳英麗,范廣.信息技術在高校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和服務中的應用路徑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09):159-161.
[6]崔瑩,翟靖軒,繆正坤,等.高職院校院系圖書資料管理系統的設計[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02):34-38.
[7]吳海霞.網絡信息視域下高校圖書資料整合管理實踐研究及對策——以信陽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10):74-76.
[8]趙彩芳.淺析信息化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9(07):45-48.
(作者簡介:張之恒,男,本科,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建設、圖書管理)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