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842 文獻標識碼:A
低空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其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有人或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形成新質生產力。隨著我國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低空經濟呈現出高質量增長趨勢,而無人機保險作為確保無人機安全飛行的重要保障,其發展水平的高低,對推動我國低空經濟的有序健康發展起關鍵作用。
1低空經濟與無人機保險的發展現狀
1.1低空經濟的發展背景與現狀
2021年2月,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這種新型的經濟形態迅速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投資,低空經濟開啟了前所未有的高質量發展。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借助了我國科技發展創新的紅利。國家政策的深入推進,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從空域管理改革到基礎設施建設,再到鼓勵創新的激勵政策,這一系列舉措為我國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的低空經濟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這一數字彰顯了我國低空經濟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也標志著未來低空經濟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更值得關注的是,業內人士普遍預測,到2035年,低空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值有望進一步提高,將深刻改變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結構。無人機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產業鏈正在逐步完善,涵蓋設計研發、運營服務、維修保養、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多個環節。在消費市場,無人機獨特的便捷操作模式和豐富的視角,成為教育、娛樂、攝影等領域的選擇。在行業以及應用方面,無人機憑借其靈活、高效和精準的特點,在農業種植、地理測繪、快遞物流、應急救援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進一步促進了有關行業的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2]。
1.2無人機保險發展的現狀
隨著無人機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機保險公司針對消費級和行業級的無人機,制定了相關的保險策略,旨在為無人機用戶提供風險保障,這種保障涵蓋無人機機身損失保險和第三者責任保險兩大險種。無人機的機身損失保險負責賠償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遭遇的意外,如惡劣天氣、墜落或碰撞等導致的機身損壞;第三者責任保險負責賠償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對第三方造成的財產損失、人身傷害和環境影響。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普及和飛行里程量的不斷增加,無人機理賠的數量也呈現上升趨勢。因此,部分保險公司結合市場的需求,加強了無人機的保險業務,以便更好地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例如,中國平安保險因其強大的保險業務和輻射能力與科技創新水平,推出了平安低空經濟護航者的保障方案,涵蓋無人機機身損失、第三者責任保險和飛行員的意外損傷保險,為無人機用戶的保險服務帶來了全方位、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在浙江、廣東等東部沿海地區簽發了民用無人航空器的保險保單,為當地無人機企業的安全運營提供有力的支撐;中國太平保險結合行業內的標準,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等內容,為無人機市場的健康發展貢獻了積極的力量與智慧[3]。

2無人機保險面臨的挑戰
2.1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盡管我國無人機產業正在高速發展,但針對無人機飛行的法律法規與制度尚不完善,這給無人機保險帶來了諸多挑戰。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規范與制度,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一旦出現事故,如在無人機與地面物體及人員發生碰撞時,如何界定權責和歸屬,這在法律層面尚缺乏明確的界定,因此,在理賠和定損中存在一些不確定性[4。制度的不完善,也體現在無人機飛行空域的管理與劃分方面。例如,由于缺乏空域的管理和使用規定,無人機在飛行時可能面臨空域沖突、飛行限制等問題,這增加了飛行的安全風險,也給保險公司評估無人機的風險帶來較大難度。在缺乏明確法律法規與制度的背景下,難以保障無人機飛行的安全性與合法性,這會影響保險產品的定價與后續設計。
2.2風險狀況復雜
由于無人機的應用具有多樣性和廣泛性的特征,其風險狀況也具有多變性與復雜性。從消費級無人機在攝影、娛樂等領域的使用,到行業級無人機在測繪、農業、物流等領域的深入滲透,無人機所面臨的風險類型各有不同。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具有強大的風險評估、定價和識別能力,精準把握不同場景的風險特點,為無人機用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保險服務與產品。自前,部分保險公司在無人機保險領域的專業能力尚顯不足,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由于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保險公司需不斷完善和更新評估模型;另一方面,保險公司需加強與無人機運營商、制造商等多方的合作與溝通,共同探索風險防控和保險創新。
2.3市場接受度較低
盡管無人機保險業務在無人機飛行保障方面有重要的意義,但當下市場的接受度仍然較低,這主要歸因于無人機用戶對保險的認識度不夠,以及保險公司在市場推廣方面不到位。部分無人機用戶對保險的認識存在誤區、盲區,認為無人機的飛行風險較低,不需要購買保險,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觀念,是因為其忽略了無人機在飛行中可能面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如惡劣天氣、機械故障和操作失誤等。無人機風險一旦發生,就會給用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提高無人機用戶對保險的認知度和重視程度,是提高市場接受度的關鍵因素。同時,部分保險公司對無人機保險市場的了解不夠深入,缺乏有效的市場推廣,因此,在市場運營過程中,保險公司需充分了解無人機用戶的需求和痛點,有效制定針對市場需求的推廣方案。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無人機保險公司能夠有效提升影響力和知名度。
3無人機保險發展的建議
3.1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在推動無人機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進程中,政府部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促進無人機保險的蓬勃發展,政府部門應不斷優化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制度,明確無人機飛行的義務和權利邊界,減少因法律法規空白或模糊而引發的糾紛,同時,為保險公司提供明確的法律幫助,使其在理賠定損方面有規可依、有法可循。政府應清晰界定無人機飛行的具體權限范圍。例如,限定飛行空域的劃分和管理、飛行資質的審核與監管、對無人機事故的責任認定和賠償機制完善等。政府需加強對無人機的跟蹤研究,及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適應無人機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領域的不斷進步。通過構建細致全面、具有前瞻性的法律法規體系,為無人機保險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證。
3.2 提升風險識別能力
面對無人機應用場景的復雜性與多變性,保險公司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風險評估、識別和定價能力。保險公司應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并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手段,進行精準的風險評估模型的構建。例如,利用大數據技術,保險
市場研究
公司能夠收集并分析無人機飛行數據,從而研判出潛在的風險因素和發展規律;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保險公司能夠提升風險評估的水平,實現風險的自動識別和動態調整。通過高科技運用,保險公司能更加準確地評估無人機飛行的風險,從而為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無人機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保險服務與產品。保險公司需加強與無人機運營商、制造商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探討風險防控的新方法與新模式,并結合數據研發、數據共享等手段,精準把握無人機技術的風險特征與發展趨勢,不斷提高自身的風險識別能力。
3.3 加強市場推廣
為有效提高無人機保險的市場接受度,保險公司需加強對無人機保險市場的深入探究與了解,通過用戶訪談、市場調研等方式,精準把握無人機用戶的痛點和需求,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市場推廣策略。第一,保險公司可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通過多平臺、多渠道推廣無人機保險業務。例如,可結合行業論壇、線上渠道、社交媒體等進行品牌的推薦與宣傳。第二,參加無人機的展會、行業研討會等線下交流活動,和潛在客戶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深入了解其期望與需求。第三,與無人機運營商、制造商進行緊密的合作,共同推進無人機保險業務市場的發展與創新。通過提供定制化的保險業務、聯合推廣等服務模式,保險公司能更好地與各方形成利益共同體,分享市場增長的紅利。
3.4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建議
針對當前我國無人機應用市場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保險公司需不斷推陳出新,創新保險產品與服務,從而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保險公司應結合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風險模式與客戶需求,推出定制化的方案。例如,在農業種植領域,推出覆蓋無人機的作物損失、機身損失和第三者責任的綜合方案;在物流領域,推出針對無人機運輸貨物的損壞、丟失風險等專項保賠方案。此外,保險公司還應探索建立靈活的保費費率調整機制,結合無人機的飛行記錄、風險管控水平等因素進行保費的調整。通過個性化的服務和產品,保險公司能更好地滿足無人機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從而贏得市場的認可。
4無人機保險的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低空經濟的持續發展與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無人機保險市場將進一步模式化。無人機保險市場的興起,一方面是對無人機技術廣泛應用的響應,另一方面也是對低空領域內風險管理保障的深刻洞察。相信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無人機在農業種植、快遞物流、地圖測繪、影視拍攝和應急救援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無人機保險市場將顯著增長。增長趨勢體現在市場規模的擴大方面,同時,也體現在保險產品與服務種類的個性化與多樣化上。無人機保險是連接無人機制造商、用戶、運營商和監管部門的重要紐帶,其為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也為保險公司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5]
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保險公司能夠實時分析無人機飛行數據,捕捉潛在飛行風險點,進而更新升級更加精準的保險產品與服務。這些產品與服務涵蓋無人機機身損失、第三者責任等傳統風險類型,也可針對特定使用場景下的風險開展個性化的業務定制服務[。
5結語
綜上所述,無人機保險作為保障無人機飛行安全的重要舉措,其對推動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積極的影響。然而,當下無人機保險業務仍面臨法律法規不完善、風險狀況復雜、市場接受度低等問題。未來,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保險公司和無人機企業等多方群策群力、低空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該領域的技術突破,無人機保險市場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哲倫,錢雄文.低空經濟背景下的無人機保險市場發展探討[J].空運商務,2024(10):24-27.
[2]楊帆.民用無人機保險規制的優化之我見[J].西部學 刊,2021(15):143-145.
[3]秦風.無人機墜毀,保險免責是否有效[J].方圓,2022(23):56-57.
[4]馬向東.無人機送貨與保險護航[J].中國保險,2022(9):30-33.
[5]馬倩.中國通用航空保險發展路徑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23.
[6]周江楠.民用無人機使用風險的行政法規制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1.
作者簡介:王小亭(1988一),男,漢族,毫州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為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