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揚州清曲作為一種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藝術魅力的地方曲藝,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美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高校美育成為推動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陣地。在此背景下,將揚州清曲融入高校美育工作,不僅能夠豐富高校美育資源,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有效促進揚州清曲的傳承與發展。本文對揚州清曲進行簡要概述,分析了將揚州清曲應用于高校美育浸潤工作的意義,對揚州清曲在高校美育浸潤工作中的應用實踐路徑進行了探討,以期推動揚州清曲在高校美育中的有效應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
[關鍵詞]揚州清曲;高校美育;美育浸潤
[中圖分類號] G641;J6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5)06-0-03
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徑,更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環節。在此背景下,將揚州清曲引入高校美育工作,不僅能夠豐富高校美育資源,增強美育課程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揚州清曲作為一種歷史悠久、藝術價值極高的傳統音樂形式,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更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高校美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揚州清曲概述
(一)歷史淵源
揚州清曲,又稱為揚州小曲、揚州調,是一種以揚州方言為載體的民間藝術形式,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據《揚州畫舫錄》記載,早在宋代,揚州已有類似清曲的演唱活動。然而,揚州清曲真正形成獨特風格并廣泛流傳是在明清兩代。這一時期的揚州,作為江南地區的重要經濟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和藝術家,他們不僅帶來了各地的音樂戲曲,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和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的發展與當地的社會經濟背景密切相關。明清時期,揚州鹽業發達,商業繁榮,市民階層逐漸壯大。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各種文藝活動應運而生。揚州清曲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深受市民喜愛。它不僅在茶樓酒肆、街頭巷尾廣為傳唱,還在文人士大夫的雅集中成為重要的娛樂項目。這一時期,揚州清曲的表演形式也逐漸規范化,形成了固定的曲牌和演唱技巧。
(二)藝術特色
首先,在音樂形式方面,揚州清曲融合了江南水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特色,形成了以細膩、婉轉、柔美為主要特征的音樂風格,曲調多變、旋律優美,既有江南絲竹的輕盈流暢,又有昆曲的典雅精致。這種獨特的音樂語言不僅能夠很好地表達情感,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此外,揚州清曲在節奏處理上也有獨到之處,它通過靈活運用慢板、中板、快板等不同速度的變化來增強作品的表現力,使得每一段表演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從表演風格來看,揚州清曲強調“情”與“韻”的結合。“情”指的是演唱者對作品情感的準確把握和真摯表達;“韻”則指演唱時音色的圓潤、發音的清晰以及咬字的準確。演唱者往往需要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才能達到較高的藝術水準。在表演過程中,他們通常會采用“唱、念、做、打”四種基本技巧,即通過歌唱、朗誦、動作表演和樂器演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呈現。這樣的表演方式不僅豐富了舞臺效果,也能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最后,揚州清曲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承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歌詞內容廣泛涉及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風土人情等多個方面,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風貌。同時,揚州清曲的發展也與當地的地理環境、社會變遷緊密相連,成為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例如,《牡丹亭》中的選段《游園驚夢》,不僅展現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同時也傳遞了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二、揚州清曲在高校美育浸潤工作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第一,揚州清曲的藝術形式多樣,涵蓋了唱、念、做、打等多種表演方式,這種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審美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和示范,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類型的清曲作品,如抒情婉轉的《牡丹亭》選段等,使學生在感受音樂之美的同時,培養對不同風格音樂和情感表達的敏銳性。此外,通過參與清曲的表演實踐,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對音樂美感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第二,揚州清曲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學習揚州清曲,學生能夠更深入地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揚州清曲的歌詞往往取材于古代詩詞歌賦,這些作品不僅語言優美,而且意境深遠,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和社會風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歌詞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層含義,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這種文化熏陶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還能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從而提升審美情趣。
(二)有助于豐富高校美育資源
第一,揚州清曲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能夠為高校美育提供獨特的教育資源。揚州清曲起源于明朝中葉,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演形式。它不僅是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人文精神。將揚州清曲引入高校美育課程,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第二,揚州清曲的引入可以豐富高校美育課程的內容和形式。當前,許多高校的美育課程多以西方藝術為主,缺乏對中國傳統藝術的深入探討和展示。揚州清曲作為一種典型的中國傳統音樂形式,其獨特的藝術特點和表演形式可以為高校美育課程增添新的亮點。比如,可以通過開設揚州清曲賞析課、演奏課和創作課,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和體驗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揚州清曲博物館、觀看現場演出等,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揚州清曲的藝術魅力,從而激發他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興趣和熱情。
(三)有助于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
第一,揚州清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使學生在欣賞和學習過程中,真切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實踐,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從而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第二,將揚州清曲納入高校美育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接觸、了解乃至掌握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平臺。這種接觸不僅僅是表面的欣賞,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揚州清曲背后歷史故事、文化內涵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從更深層次上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比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揚州清曲所蘊含的歷史典故、人物形象等內容,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元素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進而培養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第三,揚州清曲作為一種活態的文化遺產,其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新一代年輕人的參與和支持。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應當承擔起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揚州清曲的相關活動,如觀看演出、參與排練等,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也為揚州清曲的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于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傳播和推廣傳統文化。
三、揚州清曲在高校美育浸潤工作中的應用實踐路徑
(一)構建揚州清曲美育課程
課程開展之前,需要明確課程目標,即通過揚州清曲的教學,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還能深刻理解揚州清曲的文化內涵,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自信。為此,課程設計需兼顧理論與實踐,形成一個系統、全面的教學體系。
在理論教學方面,可以開設“揚州清曲的歷史與發展”“揚州清曲的藝術特征”等課程模塊,邀請揚州清曲研究專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舉辦專題講座,讓學生從歷史背景、藝術特點等多角度深入了解揚州清曲。同時,結合音樂學、文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揚州清曲與其他文化藝術形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拓寬學生視野。
實踐教學是揚州清曲美育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校可以通過建立揚州清曲興趣小組或社團,開展定期的排練和演出活動,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此外,還可以開展“揚州清曲進課堂”項目,讓有經驗的藝術家走進教室,手把手指導學生學習演唱、演奏技巧,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舉辦揚州清曲創作大賽、演唱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展現自我風采。
(二)開展以揚州清曲為主的校園文化活動
第一,舉辦定期的揚州清曲演出和講座。高校可以邀請專業的揚州清曲藝術家或團隊來校進行表演,并結合講座的形式向師生普及揚州清曲的歷史背景、藝術特色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這類活動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近距離接觸和了解揚州清曲的機會,還能激發他們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培養其對美的感知力。
第二,舉辦揚州清曲創作與改編比賽。鼓勵學生嘗試創作新的揚州清曲作品或對現有曲目進行創新性改編。通過這樣的競賽機制,不僅能夠發現和培養一批具有潛力的年輕人才,同時也能促使揚州清曲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保持其生命力和活力。
第三,建立揚州清曲社團或興趣小組。定期開展排練、研討等活動,為那些對揚州清曲感興趣的學生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社團內部還可以設立不同級別的培訓班,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習者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確保每名成員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此外,社團還可以與其他高校的相關組織合作,共同開展跨校交流活動,擴大影響力。
(三)創新揚州清曲傳播方式
第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互聯網、社交媒體和移動應用程序,可以極大地拓寬揚州清曲的傳播渠道。高校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揚州清曲網站或公眾號,定期發布相關資訊、教學視頻和演出信息,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參與。此外,可以開發揚州清曲相關的手機應用程序,提供在線學習和互動平臺,使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學習和欣賞揚州清曲,增強學習的便捷性和趣味性。
第二,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創新揚州清曲的展示形式。比如,通過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體驗環境。學生可以通過佩戴VR眼鏡,身臨其境地感受揚州清曲的表演場景,深入了解其藝術特色和歷史背景。同時,利用AR技術,將揚州清曲的元素融入校園環境,如在圖書館、食堂等場所設置互動展示區,學生可以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獲取相關的信息和視頻,增強對揚州清曲的認知和興趣。
第三,開展跨界合作,拓展揚州清曲的傳播途徑。高校可以與地方文化機構、演藝團體及企業合作,共同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揚州清曲音樂會、藝術展覽和學術研討會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提升揚州清曲的社會影響力,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此外,高校還可以邀請知名藝術家和學者來校講座,分享他們在揚州清曲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創作經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藝術靈感。
第四,利用校園媒體資源,加大對揚州清曲的宣傳力度。高校可以通過校園廣播、電視臺和校報等傳統媒體,定期播放和刊登揚州清曲的相關內容,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同時,鼓勵和支持學生社團組織揚州清曲的主題活動,如朗誦比賽、演唱比賽和劇目排演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揚州清曲的魅力,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優化揚州清曲美育師資隊伍
高校應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揚州清曲美育教師隊伍。除了招聘具有較高藝術造詣和豐富教學經驗的專業人才,還要注重對現有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與提升。比如,定期邀請揚州清曲領域的知名藝術家來校舉辦講座、設立工作坊,為教師提供與行業前沿接軌的機會,幫助他們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水平。
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優化師資隊伍的關鍵。高校可以通過設立與揚州清曲相關的碩士點、博士點,吸引更多的年輕學者加入這一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同時,鼓勵跨學科合作,如音樂學、歷史學、文學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揚州清曲的教學與研究,這樣既能豐富課程內容,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揚州清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此外,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還需要建立健全的評價機制。一方面,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定期評估,包括學生的滿意度調查、同行評議等方式;另一方面,關注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為其職業發展提供支持,如設立專項基金資助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等。通過這樣的正向激勵措施,可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升揚州清曲美育工作的整體水平。
結 語
綜上所述,揚州清曲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美育工作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揚州清曲不僅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更是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載體。將揚州清曲引入高校美育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新途徑。高校應通過構建揚州清曲美育課程,開展以揚州清曲為主的校園文化活動,創新揚州清曲傳播方式,優化揚州清曲美育師資隊伍等具體實踐路徑來實現揚州清曲在高校美育浸潤工作中的具體應用,讓揚州清曲能夠成為高校美育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魯佳男.揚州清曲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J].黃河之聲,2020(8):28-29;110.
[2] 孫薈涵.揚州清曲音樂的審美特征及文化內涵分析[J].藝術評鑒,2021(11):69-71;75.
[3] 夏艷青,張偉孝.地域性非遺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教學實踐研究——以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2023,9(S1):81-84.
[4] 金龍.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徑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4(8):74-76.
[5] 嚴錦隆,邵萍.高校傳承與弘揚戲曲文化路徑研究——基于揚州清曲的思考[J].藝術研究,2020(2):114-115.
(責任編輯:趙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