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以技術融合、媒體融合、內容融合為特征,短視頻新聞作為媒體融合的產物,豐富了新聞生產與傳播的生態。本文將從短視頻新聞的生產、傳播和發展三個方面,系統闡述其在融媒體時代的特點與趨勢。
一、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的生產特點
1.內容生產者多元化
在融媒體時代,專業記者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憑借專業的新聞素養和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及時捕捉新聞線索,并通過短視頻形式報道。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和視頻拍攝技術的簡易化,普通民眾也能夠在第一時間記錄新聞事件,并通過網絡平臺分享。除了傳統的現場采訪和資料查詢,短視頻新聞的素材還可以來自社交媒體平臺、在線數據庫、網絡直播等多個渠道。多渠道的素材采集方式,使得短視頻新聞的內容更加立體,能夠為受眾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和視角。
2.制作技術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通過對大量新聞素材的分析和學習,自動生成短視頻新聞的腳本和畫面。
這種智能化的制作方式,能夠提高短視頻新聞的制作效率。例如,每日經濟新聞推出的“雨燕智宣—AI短視頻自動生成平臺”,通過深度整合多個環節和流程,例如:腳本文案創作、圖片和視頻編輯、人聲、字幕設計及數字人主播等,實現內容生產的智能化。該平臺AI大模型的生成能力可賦能新聞全類型、全平臺、全風格創作,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并確保內容輸出的質量。此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AI云剪輯平臺,可以對直播輸入信號進行智能加工,快速生產短視頻,實現電視新聞形態到新媒體新聞形態的智能化、批量化轉換。
3.呈現方式創新化
交互式短視頻是短視頻新聞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在視頻中嵌入交互元素,讓受眾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自主選擇觀看的內容。互動性的設計,不僅提高了受眾的參與度,也使得短視頻新聞的內容更加個性化和定制化。
二、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的傳播策略
1.多平臺分發
短視頻平臺是短視頻新聞傳播的重要陣地,如抖音、快手這些擁有龐大用戶群體的平臺,能夠為短視頻新聞提供廣泛的曝光機會。不同的短視頻平臺在算法、用戶群體等方面各有特點,新聞媒體需要根據自身的內容定位和傳播目標,選擇合適的平臺分發。除了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平臺也是短視頻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擁有海量的用戶基礎和強大的社交關系鏈,能夠實現短視頻新聞的精準分發和二次傳播。通過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建立官方賬號,定期發布短視瀕新聞,可以有效擴大短視頻新聞的影響力 []。
2.利用算法精準推薦
以技術賦能內容創新,不僅要從傳媒行業內部革新生產方式,更要增強向外輸出能力,高效覆蓋社會民生、公共服務的方方面面[2。通過對用戶畫像的深入分析,平臺可以為每個用戶提供定制化的短視頻新聞。例如,對于關注體育新聞的用戶,平臺會重點推薦體育類的新聞;對于關注國際新聞的用戶,平臺則會推薦更多國際時事方面的新聞。這種個性化的推薦策略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高用戶的黏性和忠誠度。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推薦,也可以有效提高短視頻新聞的點擊率,擴大其傳播范圍。
3.與受眾深度互動
在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的傳播不再是單向的信息推送,而是一個媒體與受眾雙向互動的過程。通過對用戶評論的分析,新聞媒體可以及時了解受眾對短視頻新聞的反饋和意見,并據此優化內容生產和傳播策略。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優化內容質量、設置互動話題等方式,提高短視頻新聞的曝光度,擴大其傳播影響力。受眾不僅僅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積極的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在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新聞媒體可以鼓勵用戶參與到短視頻新聞的生產和傳播中,通過征集用戶拍攝的現場視頻和照片,后續進行剪輯和編排,制作成短視頻新聞進行傳播。
三、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的發展趨勢
1.內容生產智能化
在選題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和挖掘,識別熱點話題和潛在新聞線索,為新聞的選題提供參考和建議;在采編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技術,對新聞素材自動分類、標注和整理,減輕記者編輯的工作負擔;在制作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應用于視頻的自動剪輯、字幕生成、配音合成等環節,提高制作效率和質量。然而,內容生產的智能化也對新聞從業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新聞從業者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自身的技術素養和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新聞從業者也需要加強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把關和審核,把新聞的真實性放在第一位,確保短視頻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客觀性。此外,短視頻新聞應該注重挖掘獨特的、有深度的故事,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報道,更要展現背后的原因、影響和意義。新聞從業者需要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和創新能力,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創作出更加高質量、富有洞察力的短視頻新聞。
2.跨媒體敘事常態化
融媒體時代,跨媒體敘事成為短視頻新聞傳播的新趨勢和新實踐。跨媒體敘事是指利用不同媒體平臺的特點和優勢,對同一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形態的報道和呈現。在短視頻新聞的跨媒體敘事中,可以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元素有機融合,通過不同平臺的聯動和呼應,構建立體化、沉浸式的新聞敘事體驗。例如,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在2022年3月推出的系列融媒直播《深圳慢生活在一起》和《你好星期一》,內容涵蓋信息發布、新聞專題、實時連線、路況播報等,全網觀看量近2000萬,話題總閱讀量近8000萬。同時,成立短視頻生產“突擊隊”,在20天內生產原創短視頻近800條,全網閱讀量突破10億。這種跨媒體敘事策略不僅提升新聞報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而且通過多平臺的聯動,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和深度覆蓋,為受眾提供全面、立體的新聞事件視角。
3.加速媒體生態重構
短視頻新聞的興起和發展,對傳統媒體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促使媒體生態不斷重構。越來越多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青睞于通過短視頻平臺獲取新聞信息。這對傳統媒體的經營模式、傳播方式和內容生產提出了新的挑戰,倒逼傳統媒體加快數字化轉型和媒體融合的步伐。傳統媒體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內容資源和專業優勢,通過與短視頻平臺合作,實現內容的二次開發和分發,擴大傳播影響力。傳統媒體也可以借鑒短視頻平臺的運作模式和傳播策略,優化自身的新聞生產和傳播流程,提升新聞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短視頻新聞的發展呈現出融合化、智能化、垂直化的趨勢。短視頻將與其他媒體形態實現更加深入的融合,通過多媒體、多平臺、多形態的聯動傳播,構建融媒體新聞生態。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短視頻新聞的生產、分發、推薦等環節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推動短視頻新聞的智能化發展。此外,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垂直化短視頻新聞也將不斷涌現,滿足受眾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
四、結語
短視頻新聞在融媒體時代得到快速發展,成為新聞生產與傳播的重要力量。把握短視頻新聞在生產、傳播中的特點,探索智能化生產、融合化傳播、生態化發展的路徑,是新聞媒體適應融媒體時代變革的必然要求。短視頻新聞的未來發展需要技術、內容、渠道等多方面的協同創新,才能更好地服務受眾、引導輿論、促進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孫秀超.融媒體時代下廣電新聞記者的轉型攻略[J].記者搖籃,2022(1):35-36.
[2]李嵐.智媒體時代多元傳播格局下的主流媒體流程重塑一杭州文廣集團短視頻AI生產實驗車間實踐與思考[J].傳媒評論,2024,(05):20-22.
[3]朱子立.淺析融媒時代短視頻新聞生產與傳播策略[J].城市黨報研究,2024,(08):40-44.
(作者孫霞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融媒體中心主任編輯)
責任編輯:任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