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北京科博會)將拉開帷幕。本屆北京科博會以“科技引領創享未來”為主題,展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豐碩成果,深化國際科技開放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有機融通,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生態。本屆北京科博會上,未來產業的最新科技成果將集中亮相,直觀展現北京在這一產業賽道的系統性布局與先發優勢。
作為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格局變遷中最活躍的力量,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發展未來產業,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教育、科技人才優勢突出,發展未來產業的基礎雄厚。2023年9月,市政府辦公廳發布《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實施路徑。一年多來,北京的未來產業發展態勢逐步清晰,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不斷涌現。
在建立立體協同政策矩陣方面,北京在《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已在6G、腦機接口、新型儲能等15個領域推出38項精準政策措施,不斷開辟原子級制造等新的領域。通過市區兩級政策“雙螺旋”協同機制,讓創新勢能層層傳導、全域共振。
在鍛造全鏈條硬核平臺方面,北京已在17個領域創建31個創新平臺。2024年以來,新增北京氫能通用航空創新研究院,在氫能、合成生物等領域布局重大平臺。推動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升級為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圍繞人工智能、光電子等領域建設10家未來產業育新基地。
在打造產業全周期資本體系方面,北京構建“政府資金引導 + 基金領航 + 金融護航”的資本賦能體系。截至2025年3月中旬,8支新設市級政府投資基金已支持84個未來產業項目,占已出資項目的 56 % 。舉辦未來產業創新項目路演系列活動,持續打造涵蓋資金、基金、信貸產品、孵化培育于一體的投融資服務平臺。
在擴大未來產業集聚版圖方面,北京按照2個主要產業發展區和若干其他區的‘
模式進行產業布局,鼓勵良性競爭、實現優勢互補,目前已形成多個未來產業發展集聚區。海淀區的人工智能核心企業突破1300家,是全國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和應用落地的主要引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全國首個商業航天共性科研生產基地“北京火箭大街”的主體結構全面封頂;石景山區建成全國首個大型元宇宙數字體驗綜合體;大興區的國際氫能示范區貫通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條;房山區打造北京新型儲能示范區;昌平區的“兩谷一園”匯聚70余家能源科創巨頭。多區發力,共同構筑起北京未來產業的創新高地。
目前,北京的未來產業已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天工”成為全球首個實現連續攀登多級階梯的人形機器人,全球首個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在京發布;我國首款干細胞治療藥品艾米邁托賽注射液獲批上市;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與清華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相關團隊合作,創百千米量子直接通信速率世界紀錄;朱雀三號可重復使用火箭完成國內民企首次10千米級垂直起降返回飛行試驗;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測試里程突破5000萬千米大關,3735輛氫能車輛逐步構建起綠色運輸動脈。
根據《北京市2025年未來產業工作要點》,今年,北京將圍繞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六大領域實施110項工作,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標志性成果、強化應用場景創新,推動全市未來產業蓬勃發展,進入全面提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