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加強數字化、信息化和合規管理,推動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創新,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行政事業單位是政府預算管理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擔負著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而財務管理作為其根基環節,直接影響到服務的效率與質量。在新經濟環境下,隨著管理理念和手段的不斷更新,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也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通過加強數字化、信息化和合規管理,推動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創新,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效率。當前,預算管理一體化已成為行政事業單位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規范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重要舉措。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在預算管理一體化的視角下進行財務管理工作,充分防范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財務風險,保證單位各項支出都合理合規,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
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的意義
為了確保財政資金能合理分配到各個部門和項目上,避免資源的浪費,行政事業單位應開展科學的預算編制工作,實行預算管理。通過預算管理,讓每一筆財政資金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進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財政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行政事業單位在業務運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違規操作等財務風險,為了應對潛在的財務風險,需采用預算管理的方法,加強內部控制。通過嚴格的預算執行和監控,及時發現和糾正預算執行中的問題,進而有效防范財務風險,使資金更加安全。
實行預算管理,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對各項支出進行預算,并要求業務相關工作人員按照預算方案執行,這有助于規范財務行為,避免出現違規操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開展預算管理還能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預算人員可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和績效評價,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決策提供依據,進而增加決策的科學性。同時,預算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可以簡化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行政開支。
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主要是面向人民群眾開展公共服務,所需資金涉及面廣、應用金額較大,這就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強預算管理,以保證有充足的資金能用于各項公共服務,避免產生因資金不足而導致公共服務質量下降的問題。通過預算管理,可以讓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各項公共服務項目得以順利實施,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使其服務效能得到有效增強,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除此之外,戰略目標支持也成為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通過將預算與組織的戰略目標相結合,確保所有財務活動都與組織的長期愿景和目標保持一致,減少因預算指導不到位或者盲目性問題而引發潛在的風險,最終達到高度匹配單位的現有發展模式的目標。
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的相關措施
首先,加強內部和外部控制對接,實現預算管理一體化功能。在預算管理一體化的視角下,為了提升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效率,應建立統一的預算管理體系,加強單位內部、外部控制的對接,讓預算管理更加高效。
預算管理應先建立統一的預算編制標準和流程,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的所有部門人員,都可以按照統一的規范和要求進行預算編制,進而提高預算編制的可操作性。預算管理還應建立統一的預算執行平臺,對預算執行的過程進行集中管控,讓預算執行更加透明、規范。
統一的預算管理體系建立之后,應制訂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和權限,保證單位內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都有針對性的內部控制措施。要保證內部、外部控制緊密的對接,內部控制人員需要與外部審計機構進行充分的溝通,讓外部審計結果能夠及時反饋到預算管理中,這樣能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此外,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還應建立與財政部門的溝通渠道,通過溝通及時了解財政資金安排,保證后續的預算編制和執行符合財政部門的要求。同時,預算管理要公開預算信息,接受社會公眾和媒體的監督,這樣才能提高預算管理的社會認可度和公信力。
在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的過程中,預算管理要在預算編制階段內明確各項預算支出的績效目標,確保每筆資金都有明確的使用方向并達到預期效果。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績效監控機制,定期檢查預算執行的績效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績效偏差。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要評估預算執行的績效目標達成情況,為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提供有效參考。
其次,構建閉環預算管理模式。為了使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一體化取得良好效果,就要構建閉環預算管理模式,把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審計等環節有效結合起來,進而形成完整的預算管理閉環,提高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在進行閉環管理的過程中,可成立預算管理委員會,委員會可由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人員組成,負責預算管理的總體協調和決策。預算管理委員會需要制訂詳細的預算管理制度,明確預算編制、執行、審計等各個環節的流程,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統一的預算管理信息系統,使預算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預算編制的過程中,預算管理人員要根據單位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來科學編制預算,保證預算編制依據充分、數據準確。預算編制的內容應包含行政事業單位的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專項支出等收支明細。在預算編制完成后,應展開預算執行工作,通過建立統一的預算執行平臺,保證預算資金的使用符合預算批復要求,使整個執行過程更加規范。在預算執行過后應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定期檢查預算執行的合規性和有效性,并及時發現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提升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效率。行政事業單位應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預算編制、執行、審計等環節的閉環管理,讓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能夠有機銜接,提升預算管理的一體化效果。
最后,強化支出運轉類公用經費預算管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支出運轉類公用經費是保證單位日常運轉和業務開展的重要資金,是預算管理的重點內容。強化支出運轉類公用經費的預算管理,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在進行預算管理的時候,要先結合單位當前的業務需求和發展計劃,科學編制支出運轉類公用經費的預算。預算管理應將支出運轉類公用經費細化到具體的項目當中,包括辦公費用、水電費用、差旅費用等,保證預算編制更加詳細規范。在預算編制過程中,需要征求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部門、業務部門、后勤部門的相關意見,讓預算編制更加符合單位的發展現狀和實際需求。
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預算管理人員應通過信息化手段,實時監控支出運轉類公用經費的使用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超支、違規等問題。預算管理相關人員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支出運轉類公用經費的預算方案,進而保證預算執行更符合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此外,在進行運轉類公用經費預算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制訂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經費的審批流程、報銷程序和監督機制。預算管理人員應規范報銷流程,進而保證報銷單據真實、合法,如差旅費報銷應附帶發票、行程單等證明材料。預算管理人員還應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內部審計,檢查支出運轉類公用經費的使用情況,讓經費的使用能夠實現辦公效益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面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行政事業單位需要不斷進行自我創新與變革,保持活力與適應性。通過引入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模式,提升單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是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強化,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減少不合理不合規的財政支出,使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更加全面、精細。
(作者單位:焦作黃河河務局武陟第一黃河河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