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消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日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作為新時代具有顯著特征的幸福產業,旅游業將會在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旅游業通過大眾化旅行刺激大規模的國內消費,通過積極參與鄉村產業振興帶動共同富裕,通過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發展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通過旅游與生態的相得益彰根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通過充當民間交流的主要媒介來傳播民族團結及和平發展的意識形態。這讓眾多旅游從業者加深了旅游業在中國式現代化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認知,將進一步增進旅游業復蘇發展的信心。本文旨在探討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對國民消費的拉動作用。通過分析旅游產業如何促進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增加就業崗位以及刺激消費需求,研究揭示了旅游產業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旅游產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有效動力。
關鍵詞:旅游產業;國民消費;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消費升級;產業融合
中圖分類號:F590;F01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5)06(a)--04
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時,提出“提升消費結構、培育新型消費業態”等發展要求。消費升級,尤其是新型消費的深入發展,能夠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也為推動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消費、投資及外貿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然而,在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的背景下,投資和外貿驅動的資源投入大、產能低的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擴大內需、釋放國民消費潛力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產值高、資源消耗低等特點,逐漸成為全球各國重點發展的產業。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5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出游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出游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火熱的假日文旅市場,再次彰顯出文化旅游日益成為釋放消費潛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進一步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將假日文旅市場的紅火態勢延續下去,不斷制造新的消費熱點,需要政策和市場雙向發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中,明確把“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作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要求。這既是對新時代以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路徑、發展經驗的高度總結,也為新時代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發展方向。本文從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出發,深入探討其對國民消費的拉動作用。
1 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1.1 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
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呈現出多元化、快速化和智能化等多個顯著特征。多元化方面,傳統觀光旅游依舊占據一定市場,但度假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等新興旅游形式逐漸嶄露頭角,為游客提供了更為豐富多樣的旅游選擇。快速化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旅游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線上預訂、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使得旅游服務更加便捷、個性化。智能化則是旅游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智能化管理,旅游企業可以實現精準營銷、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質量。然而,旅游產業的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如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污染、文化沖突等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推進旅游業的發展,還要兼顧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1.2 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
在多元化、智能化與可持續化的綜合推動下,旅游產業未來將朝著更高質量發展,逐步演變為一種追求個性化、深度體驗和情感共鳴的生活方式。游客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從傳統的自然風光游、歷史文化游,到如今的鄉村民宿游、親子研學游、康養度假游等,各種新型旅游形態層出不窮。這種多元化趨勢促使旅游產業不斷細分,為市場提供了更加豐富和精準的產品選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正深刻改變著旅游產業的面貌,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旅游規劃、產品設計、營銷推廣、客戶服務等環節,提高了旅游產業的運行效率和個性化服務水平。可持續旅游成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面對資源約束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旅游產業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這包括推廣低碳旅游方式,減少旅游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加強生態保護意識教育,引導游客文明旅游;開發生態友好型旅游產品,如生態旅游區、綠色酒店等,以實現旅游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2 旅游產業與國民消費、經濟增長的關聯性分析
2.1 產業帶動效應
旅游產業與多個產業部門聯系緊密,如住宿、餐飲、交通、文化、農業等。旅游產業的發展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例如,鄉村旅游的興起促進了農產品的銷售和農業旅游的發展;文化旅游的繁榮帶動文化產業和手工藝品的興盛;交通和住宿條件的改善也促進了交通運輸業和酒店業的快速發展。這種協同發展效應不僅促進了旅游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還推動整個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旅游產業在促進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不僅增加了鄉村地區的經濟收入,還帶動鄉村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同時,旅游產業還能促進鄉村地區的文化傳承和創新,推動鄉村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
2.2 就業促進作用
旅游業作為一種綜合性產業,與住宿、交通、餐飲等多個行業緊密相關,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不僅直接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還通過間接效應和誘導效應進一步促進了就業率增長。一方面,旅游業直接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從導游、酒店服務員到旅游規劃師和市場營銷人員,旅游業涵蓋了多個職業領域。這些崗位不僅滿足了旅游業的內部需求,還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旅游業的間接就業效應也不容忽視。旅游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交通、餐飲、零售等。例如,隨著旅游業的興起,餐飲業的就業人數顯著增加,餐廳、咖啡館等場所的用工需求不斷增加。
2.3 外匯收入與經濟平衡
外匯收入的增加對于經濟平衡至關重要。一方面,外匯收入的穩定增長可以增強本國貨幣的穩定性,減少匯率波動風險,從而維護國內經濟的穩定。另一方面,外匯收入還能積累外匯儲備,增強國家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為國家的經濟安全提供堅實保障。此外,旅游外匯收入的增加還有助于提升本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信用評級,降低融資成本。這對于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升級和擴大對外貿易等方面均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外匯收入的增加還能促進國內消費的擴大和升級,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
3 旅游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旅游業是一個高度綜合的產業,它與其他產業都存在密切的關聯。在旅游產業飛速發展的同時,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得到了有效推動。例如,為了滿足游客的出行需求,交通運輸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為了適應游客的口味和需求,餐飲服務業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為了滿足游客的購物欲望,零售購物業推出了更多的特色商品和優質服務。同時,旅游業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許多地區的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這些產業的繁榮不僅提升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提升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旅游產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通過旅游,游客可以親身體驗和感受不同地區的文化風情,從而加深對當地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在旅游過程中,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被縮小,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氛圍得以形成。通過旅游,人們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建立起新的友誼和合作關系。特別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旅游產業成為推動全球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發展的重要力量。
4 基于拉動國民消費的目標制定發展旅游業的策略
4.1 繁榮假日經濟,刺激文旅消費需求
4.1.1 創新產品場景,活躍文旅玩法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傳統的旅游模式已難以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打造具有新穎性和體驗感的旅游產品成為激活文旅市場的關鍵。一方面,可以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開發一系列主題鮮明的文旅項目。例如,歷史文化名城可以推出古城夜游、穿越劇本殺等沉浸式體驗活動,讓游客在互動中深入了解城市的歷史底蘊;自然風光秀麗的地區則可以開發探險徒步、生態攝影等戶外活動,滿足游客對自然美景的追求和探索欲。另一方面,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為文旅產業插上“智慧”的翅膀。通過AR、VR等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線上虛擬旅游場景,讓游客足不出戶就能領略世界各地的風光美景;同時,開發智能導覽系統,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旅游服務,提升旅游體驗。此外,還可以探索“文旅+”的融合發展模式,將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相融合,形成新的消費熱點。例如,“文旅+農業”推出鄉村采摘、田園民宿等鄉村旅游產品,讓游客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體驗農家生活;“文旅+體育”,通過舉辦馬拉松、山地越野等體育賽事,吸引體育愛好者的參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通過這些創新產品場景和活躍文旅玩法的打造,不僅可以滿足游客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還能有效提升文旅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假日經濟的持續繁榮發展。
4.1.2 放大惠民舉措,燃起消費熱情
政府與企業攜手,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和實實在在的優惠措施,旨在讓人民群眾在享受假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旅消費帶來的愉悅與實惠。在節假日期間,各大景區紛紛延長開放時間,增設便民設施,優化游覽路線,提升服務質量,確保游客能夠舒適、安全地享受美景。同時,通過推出門票打折、套票優惠、免費入園等惠民政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有效拉動當地的文旅消費。此外,各地還結合自身的文化特色,舉辦一系列文化節慶活動,如民俗表演、藝術展覽、美食品鑒等,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文化體驗,還促進了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些活動在吸引游客的同時,也帶動周邊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文旅消費的良性循環。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旅消費需求,各地還加強了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推動文旅與科技、教育、體育等行業的深度融合,開發了一批具有創新性、體驗性和互動性的文旅產品,進一步提升了文旅消費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假日文旅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人民群眾的文旅消費需求得到了有效釋放。
4.2 文旅項目跨界融合創新,滿足“Z世代”消費需求
樂于嘗鮮、喜歡新奇的中國“Z世代”追求個性化、體驗化、數字化的消費方式。《2025中國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新一代消費者更加注重自我表達與情感滿足,渴望通過消費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和情緒的釋放。“Z世代”漸成消費主力軍,他們不再追求單一的游覽體驗,而是更加注重文化、互動與情感的共鳴。為滿足“Z世代”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的文旅產品和項目探索跨界融合新模式。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實施策略:第一,提升文化內涵與創意融合。深度挖掘各地的人文資源,將文化元素巧妙植入旅游景區與休閑空間,講好文化故事,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同時,推動文化與科技、教育、體育、康養等多領域的跨界融合,打造一批富有創意和特色的文旅項目。例如,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現代科技手段,開發沉浸式文化演藝項目,讓游客在互動體驗中感受文化魅力。此外,還可以結合“Z世代”對個性化、定制化服務的需求,推出定制化的文化旅游產品,滿足其獨特體驗需求。第二,促進文旅與社交的融合,“Z世代”消費者熱衷于社交分享,注重在社交媒體上獲得認同感和參與感。因此,旅游業應加強與社交媒體的互動,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宣傳和推廣文旅項目,同時鼓勵游客分享自己的旅游體驗,形成口碑傳播效應。此外,還可以舉辦各類文化節慶活動、音樂節、藝術展覽等,為游客提供社交互動的平臺,增強旅游的社交屬性。通過文旅與社交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Z世代”消費者參與進來,推動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第三,強化體驗經濟與消費場景的拓展,“Z世代”消費者追求新鮮感和獨特的消費體驗。為滿足這一需求,旅游業應不斷創新消費場景,打造多樣化的旅游體驗產品。例如,可以開發以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品,讓游客在田園風光中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還可結合城市特色,打造一批以歷史文化、現代藝術為主題的旅游休閑街區,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文化娛樂選擇。此外,可以拓展夜間經濟,延長旅游消費時間,打造夜間文旅消費場景,如夜市、夜間演出等,吸引更多游客夜間消費。
4.3 傳統非遺與現代文化碰撞,拉動旅游市場消費
探索傳統非遺與現代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已成為激活旅游市場消費的重要路徑。這一策略旨在通過深度挖掘和展示地方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間工藝、傳統戲曲、節慶習俗等,同時巧妙融入現代創意元素和科技手段,為游客打造既富有文化底蘊又具備時代新意的旅游體驗。一方面,可以依托古鎮、古村落等歷史遺跡,復原傳統生活場景,舉辦非遺技藝展演和工作坊,讓游客親身體驗制作傳統手工藝品、學習傳統表演藝術,從而在互動參與中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興趣。例如,設立傳統陶瓷拉坯體驗區,結合AR技術展示陶瓷燒制過程,讓古老技藝以新穎形式呈現,吸引更多年輕游客群體。另一方面,推動非遺文化與時尚潮流的結合,開發一系列以非遺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如融合傳統圖案的現代服飾、結合傳統工藝的智能家居裝飾品等,這些產品不僅可以作為紀念品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還能通過其獨特的文化韻味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進一步刺激旅游消費。此外,舉辦跨界融合的文化節慶活動也是有效手段之一。例如,結合傳統節日與現代音樂節,邀請知名藝術家與非遺傳承人同臺演出,或是利用數字投影、光影藝術等現代技術,在傳統建筑上進行光影秀,展現非遺故事的當代解讀,為游客帶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4.4 發展冰雪運動,為冰雪消費擴容升級
亞冬會的舉辦為冰雪運動帶來重要機遇,國家體育總局通過豐富賽事活動、消費場景和推出惠民措施,進一步釋放冰雪消費潛力。隨著賽事的加速進行和各地推動,未來我國的冰雪消費也將繼續攀升,文體商旅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推動冰雪運動發展的新動力,不斷為冰雪消費擴容升級。為實現這一目標,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冰雪運動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政府與企業應攜手合作,投資建設更多高質量的冰雪運動場館和配套設施,包括滑雪場、滑冰場及相關的住宿、餐飲和娛樂設施。這不僅能為冰雪運動愛好者提供更好的運動環境,還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從而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其次,豐富冰雪旅游產品體系。除了傳統的滑雪、滑冰項目外,還可以開發冰雪嘉年華、冰雪文化展覽、冰雪攝影比賽等多元化產品,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通過創新冰雪旅游項目,提升游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進而促進冰雪消費的持續增長。最后,加強冰雪運動文化的推廣和普及。通過舉辦冰雪運動進校園、社區冰雪體驗活動等方式,提高公眾對冰雪運動的認識和興趣。同時,利用媒體和社交平臺加大宣傳力度,講述冰雪運動背后的故事,營造濃厚的冰雪文化氛圍,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冰雪消費。
5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旅游產業在促進國民消費拉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以及刺激消費需求,旅游產業不僅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還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應繼續加大旅游產業的投資力度,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體系,提升旅游品質和文化內涵,從而更好地發揮旅游產業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潛力。此外,從政府層面而言,要加大對旅游產業的支持力度,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由此推進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焦莉莉,王志芳,張丹.京津冀文化、體育和旅游產業與國民經濟各產業關聯關系及其演化: 基于中國區域間投入產出表的測算[J].大理大學學報,2025,10(1):32-43.
張玉.文化旅游融合對小型經濟體創新發展的影響[J].旅游縱覽,2024(23):188-190.
苗靜.文旅融合背景下吉林省旅游產業創新發展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24,34(11):39-43.
段然.旅游業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J].旅游縱覽,2024(21):185-187.
趙耀,舒伯陽.新質生產力驅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J].地域研究與開發,2024,43(5):61-66.
王兆峰,王思銘.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旅融合政策對旅游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8(3):83-94.
趙磊,李詩琪,康敏.旅游發展影響經濟增長的動態新型城鎮化門限效應[J].旅游學刊,2024,39(10):31-48.
唐永軍.鄉村振興視角下特色農產品與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24(18):107-110.
汪馨.鄉村振興背景下全域旅游發展路徑探析: 以浙江開化為例[J].中國商論,2023(15):26-28.
李燕玲.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擴大旅游消費的路徑研究[J].商展經濟,2023(12):17-19.
焦馨可.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演藝與經濟協同發展研究[J].市場瞭望,2024(4):80-82.
王宇.大眾旅游時代亟需加快建設城鄉慢行交通體系: 訪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J].交通建設與管理,2022(4):25-27.
李貝貝,孫京京,張嫻,等.入境游客旅游消費結構變化的實證分析及其對國民消費的貢獻: 以安徽省為例[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6(1):121-128.
李品娜,黎文盼.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以羊樓洞為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2,42(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