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孕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旅程,但許多準媽媽發現,孕期不僅身體在發生變化,連牙齒也變得“敏感嬌氣”。刷牙出血、牙齦腫脹、牙齒酸軟……那么,孕期護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牙齦腫痛出血:由于懷孕后雌激素水平迅速飆升,讓牙齦血管像吸飽水的海綿,輕微刺激就可能引起紅腫出血,孕中期尤為明顯。
易出現齲齒:孕吐頻繁或愛吃酸、甜食品易腐蝕牙齒。
智齒易腫痛:孕前未處理的阻生智齒可能在孕期出現疼痛。
提醒正在備孕的女性朋友們,建議在計劃懷孕前6 個月前往正規醫院進行1 次全面的口腔檢查,對于需要修補的齲齒和需要拔除的智齒等口腔問題應遵醫囑及時治療,將孕期口腔問題關口前移,孕媽媽們才能度過一個更安心的孕期。
孕早期(懷孕1~3 個月):這個時期是胎兒發育的關鍵時期,準媽媽們要盡量減少藥物、X 線照射等外界刺激。以緩解癥狀,急診止痛為主。
孕中期(4~6 個月):可在專業醫生的治療下安全地進行洗牙、補牙甚至根管治療。
孕晚期(7~9 個月):簡化處理,減輕痛苦。隨著胎兒越來越大,母體負擔加重,外界刺激易引發早產,要盡可能的避免口腔治療,以減輕急性癥狀為主。
很多孕媽媽害怕孕期口腔治療對胎兒不好,便選擇忍一忍。其實這種做法萬萬不可。劇烈疼痛及牙周細菌,易增加早產、流產、低體重兒的風險,還會影響準媽媽們進食,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影響胎兒發育。
及時進行口腔清潔。推薦選擇小頭的軟毛牙刷或電動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進行有效刷牙,每天至少2次。配合使用沖牙器、牙線等潔牙工具清理牙間隙和牙列不齊的隱蔽區域,軟垢和牙結石較多的孕媽媽可以在孕中期進行超聲潔牙治療。
孕吐反酸時,可用溫鹽水或小蘇打水(1 茶匙+250 毫升溫水)漱口,酸性環境會讓牙釉質暫時軟化,立即刷牙可能會造成磨損,建議30 分鐘后再刷牙。
科學飲食。避免攝入過量酸性、含糖量高的食物,可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合理補充維生素D,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促進鈣磷吸收。準爸爸們也可以一起加入護牙隊伍,為孕媽媽準備低糖零食,定期幫助孕媽媽檢查牙縫清潔度,學習使用牙線輔助清潔,為孕媽媽輕柔按摩咬肌(耳垂下方2厘米處),緩解孕期牙周壓力。
另外,“坐月子不刷牙”的觀點也是錯誤的,“月子”期間的媽媽們也要注意自己的口腔衛生,科學看待口腔健康問題,早晚刷牙,餐后漱口。
孕期的口腔健康,是每位準媽媽和即將迎來新生命的家庭都應該關注的問題。愿每位準媽媽都能綻放自信笑容,讓這份“齒”間呵護,成為孕育新生命旅程中最溫暖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