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花生生產大國,花生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該產業正面臨生產效率較低、技術創新匱乏以及產業鏈發展不完善等諸多挑戰。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增強花生產業的競爭力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旨在分析我國花生生產的當前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策略,以促進花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我國花生生產現狀
1.1種植面積與產量依據國家統計局及艾格農業所提供的監測數據,2024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大約為483.7萬
,相當于7255.5萬畝,總產量達到1898.3萬
這些花生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河北、四川以及吉林等地。河南省是中國最大的花生產地,其花生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1/4,產出大概占據了全國總產量的 3 0 % 。雖然中國已經躋身全球最大的花生產地,但在科技投資上還需要進一步增強。2022年河南省的某些地區采納了智能灌溉系統,顯著提升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使得花生的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了 1 5 % ,這充分展示了技術應用對提升生產效益的正面作用。然而從全國的視角來看,花生生產的機械化程度尚需進一步提升。盡管在部分生產環節已取得一定的進步,但在播種與收割等關鍵環節,我國的機械化水平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高效播種和精準收割技術方面,迫切需要增加技術創新的投入,以便全面提高生產效益和產業的競爭力。
1.2生產技術與產業鏈我國花生生產技術正逐步現代化,播種和收獲機械化率分別達到 70 % 和 6 0 % ,但與美國和阿根廷90 % 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初級加工產品主導市場,深加工產品少,附加值不高。主要產品為花生油和烤花生,深加工產品如花生醬、花生糖較少。部分地區推廣全程機械化種植,如山東某合作社使用自動化播種和聯合收獲機,降低成本 2 0 % ,顯示機械化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潛力[]。
2我國花生產業競爭力分析
我國花生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遭遇了諸多挑戰。根據《2023年中國花生產業發展報告》所述,盡管我國花生消費市場持續擴大,花生油市場銷售額已超過600億元,占據食用油市場的 1 6 % ,但仍然存在產量過剩以及市場競爭過于分散的問題。多數花生種植農戶的生產效率較低,科技應用水平有限,這導致市場上缺乏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和較高的盈利水平。在國際市場上,我國花生出口量雖然位居全球首位,但主要以低端產品為主,花生油和花生制品的出口量相對較少,且價格遠低于美國和阿根廷。2022年我國花生出口的平均價格為每噸1500美元,相比之下,美國的出口價格為200美元,這一價格差異凸顯了我國花生產業競爭力的不足,制約了國際市場份額的進一步增長。
3提升我國花生產業競爭力的策略
3.1技術創新與生產效率提升技術革新乃是增強花生產業競爭力之根本。依據《農作物種植技術創新規劃》,增強花生新品種的研發力度,提升其抗病蟲害能力,實為提高產量與品質之關鍵所在。例如,南京農業大學所研發之華農8號花生新品種,在河北、河南等地試種取得成功,畝產量提升逾 2 0 % 。此外,精準農業技術能顯著減少農藥與化肥的使用,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高產量。以山東省某花生合作社為例,通過引入自動化種植機械與智能灌溉系統,年節約勞動力達500人次,生產成本降低1 5 % ,,產量提升 1 0 % ,有效提升了整體生產效率[2]。
3.2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增強品牌影響力乃提升花生國際競爭力之關鍵路徑。透過建立統一的品牌標準,推廣有機花生、綠色花生等高附加值產品,有助于提升市場定位。《2023年花生產業品牌發展報告》指出,某地方品牌“金花生”透過整合營銷與質量保證體系,成功進入東南亞與中東市場,年銷售額增長 2 5 % 。此外,深加工產業鏈的完善亦是提升競爭力之關鍵。例如,江蘇省推出的“花生醬”品牌采用優質花生原料,經過精細加工,出口至歐美市場,售價較普通花生油高出 30 % 。同時結合“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國內外需求相結合,進一步拓展花生的國際市場。
綜合前述分析,我國花生產業在持續穩定增長的同時,仍然遭遇技術、產業鏈及市場等多方面的挑戰。通過強化技術創新、改善產業鏈結構及增強品牌影響力,我國花生產業的競爭力有望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任強,王永麗,陳紅,林倩,王貴,杜連濤,王廷利.煙臺市花生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農業科技通訊,2025(1):19-21,187
[2]崔燕華,楊宏偉,陶建飛,陳茹,程平山,丁萬紅,賈豫龍,唐勇.2023年和田地區花生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新疆農業科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