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珠海市生態環境局高擎“生態鐵軍”青春旗幟,局團委以“引領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為使命,帶領廣大青年在珠海的碧海藍天間揮灑汗水,用實干與擔當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從污染防治攻堅戰到生態文明建設第一線,一支支青年突擊隊的旗幟在珠海這片熱土上獵獵作響,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青春環保樂章。
青年眾志凝成星河,涓滴汗水終將淬煉璀璨榮光。今年4月,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公布了《關于表彰2023-2024年度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五四紅旗團支部、優秀共青團員和優秀共青團干部的決定》,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團委不負眾望,斬獲“2023-2024年度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殊榮。
思想鑄魂,
鍛造青年“指南針”
“如何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引領團員青年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是團委工作開展的重中之重。”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團委書記黃思嘉充分利用“初心講堂”“肩并肩”工作法等黨建平臺,積極組織局里的團員青年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打造“智慧青春書香致遠”青年讀書會品牌活動,逐漸營造出營造積極向上、生動有趣的良好學習氛圍。
在一場主題為“綠色發展”的青年讀書會現場,青年團員們圍坐在一起,輪流介紹自己的分享書目及讀書心得,并通過“你畫我猜”的形式,描繪各自心中的環保工作者形象:執法隊員郎智煊繪制了自己深夜“爬煙囪”執法的場景,而技術中心的黃鶴雯則執筆畫下了她連夜審批環評文件的模樣,讀書會現場氛圍非常熱烈。
“這種學習方式完全顛覆了我的想象!”團員陳卓徽分享道,\"以前總覺得政治理論學習抽象枯燥,但通過各種趣味的方式引導,我感覺理論知識與日常工作結合后,都變得鮮活可感了。\"
“環保工作不是環境部門一家之事,而是需要各部門形成合力。”在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團委在黃思嘉書記帶領下,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團委打通了與各級團組織交流學習的雙向鏈條,先后聯合水務局、司法局、供電局等多部門團組織,開展“青春心向黨,賡續創新篇”學習會及植樹、水源巡檢等共建活動,強化青年環保意識,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環保格局,增強生態青年凝聚力,助力綠美珠海建設。
“??智匯”青春
激活發展“強引擎”
“環保工作無小事。作為新時代青年,我深感責任重大,也期待在這個領域作出自己的貢獻。”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團委副書記鄭昌碩主動思考如何將珠海市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做深做實。
白天,鄭昌碩奔波于各工業園區,與業務負責人反復溝通核對數據;夜晚,他伏案研究,通過分析對比各地案例,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下“污水入廠可用標準”等關鍵問題。這些扎實的基礎工作,最終凝結成全國首個地級市層面的《珠海市工業污水系統專項規劃(2020-2035年)》,并推動建成7座工業污水處理廠,實現20.3萬噸/天的處理能力,為珠海產業發展筑牢了環境底線。
面對工業污水治理的新要求,鄭昌碩帶領團隊深入開展調研,系統梳理各園區污水特征和產業現狀,并赴蘇州等地考察取經。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珠海在全省率先開展“美麗園區”污水零直排建設試點,創新提出“2+2+2”建設模式。這一模式不僅幫助工業園區實現了環境改善、群眾滿意、產業發展的多贏局面,更成功入選省生態環境廳“苦干實干 爭先創優”典型案例。其中,富山工業園的創建經驗更是躋身生態環境部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典型案例全國17強,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案例,為全國工業污水治理貢獻了可復制的“珠海方案”。
匠心礪能,
鍛造攻堅“金剛鉆”
“不許動,把手從桌子底下拿出來!”這不是什么警匪片現場,而是代號為“貓頭鷹”的生態環境突擊執法行動現場。夜幕下,青年團干部陳虹佑正厲聲呵斥某涉嫌超標排放水污染物企業的保安,制止了其企圖通過桌下隱藏按鈕進行通風報信的行為。在現場連續奮戰30小時,執法人員終于將該企業違法事實一一查明,并固定證據依法立案。
“要擼起袖子加油干!該拼的時候拼一把,該扛的責任扛起來,在保護生態環境這件事上有多大勁使多大勁。”在環保執法一線,青年團干部陳虹佑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積極發揮“前鋒”作用,多次參與青年突擊行動。
2022年,陳虹佑積極參與跨市非法傾倒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推動轄區傾倒工業固體廢物實現100%清理處置,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環保答卷。在她負責的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中,連續三年獲得市級A級評估的優異成績,展現了她過硬的專業素養。
在實戰中錘煉,在競賽中成長。陳虹佑始終保持著“本領恐慌”的進取意識,主動參與各類業務比武和練兵活動,不斷精進業務能力。2024年,她代表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出征廣東省現場環境應急演練技能競賽,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出色的現場表現,榮獲“隱患排查能力表現突出個人”稱號,為珠海市生態環境系統贏得了榮譽。
聚鏈成環,
架設共治“連心橋”
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團委致力于推動青年生態鐵軍加強業務能力提升,充分發揮駐村的選調生力量,利用這些年輕的“臨時村干部”,推動環境保護工作走進鄉村。
“阿婆,雨污管修好后,就不會有臭味溢出啦!”選調生余曉萍蹲在村道旁,指著剛覆土的新管道向圍觀的村民解釋。此前,多位村民反映新建雨污分流工程出現污水溢流,常常臭氣熏天。余曉萍頂著烈日,和工作人員逐段排查,最終發現是一段老舊管道誤接導致污水無法正常流通。
解決問題只是第一步,發動村委力量,成為環保“主心骨”才能使綠美鄉村可持續發展。剛駐村不久,余曉萍就發現村民們亂扔垃圾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她的建議下,每周由村委工作人員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穿梭在村巷清理垃圾,在市場等人流密集處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并利用專項資金在菜市場及村道旁增設垃圾桶,組織開展植樹活動。這位選調生用沾滿泥土的雙手證明:環保從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田間地頭一次次俯身的溫度。
“我們將以這份榮譽為新的起點,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環保工作者,用專業和擔當守護珠海的綠水青山,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團委書記黃思嘉篤定地說。
接下來,該團委將持續深化青年培養工作,通過定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提升隊伍專業素養,搭建環保創新實踐平臺引導青年在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等一線錘煉本領,并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促進跨部門協作。同時,將健全青年成長激勵機制,重點培養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環保青年骨干,為珠海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和持久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