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的一個晚上,在中山市文化館劇場,一群青年朋友自導自演完成了中山市首個生態主題舞臺劇《這刻……This Moment》的首映,臺下觀眾時而屏息凝神,時而爆發出熱烈掌聲,演出結束依然沉浸于劇情久久回味……與這部精彩的舞臺劇一樣,這群青年朋友有一個獨具創意的名字“碳索青年”。
作為中山市綠飾文化創新中心的核心項目之一,“碳索青年”公益項目創造了一個孵化青年環境教育導師的平臺,凝聚了一群懷揣著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以行動書寫著綠色夢想的青年志愿者。他們開發特色環保課程,走入社區、學校,以“大手拉小手”形式傳遞生態文化,科普環保知識。
研發創意課程,讓從廢棄物變身創意寶藏
“咖啡渣的奇妙變身”是“碳索青年”的特色課程之一。城市的快節奏生活,讓咖啡成為了不少上班族必備的通勤“伴侶”,產生的咖啡渣常常被當成垃圾處理,但這些被忽視的咖啡渣能不能二次利用?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欞,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咖啡香。“碳索青年”的志愿導師小白虎老師開始了一次環保探索之旅。小白虎老師與碳索青年志愿團隊一起賦予咖啡渣新生命,他們將咖啡渣轉化為植物肥料,既減少了垃圾填埋的壓力,又為家中的綠植提供了豐富的養分。更驚喜的是,他們發現了咖啡渣還可以用來制作環保手工藝品,比如咖啡渣蠟燭、香包,甚至是獨特的咖啡渣畫。每一幅作品都散發著獨特的咖啡香,仿佛在訴說著從廢棄到重生的故事。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咖啡渣的魅力,“碳索青年”志愿團隊,策劃了多場以“咖啡渣的二次生命”的主題課堂,邀請親子家庭親手體驗制作咖啡渣肥皂。“當我們把咖啡渣變成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時,其實也是在告訴世界,每一份‘廢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發現和利用。”參與活動的家長說。
同樣受歡迎的還有“自然名牌DIY”,這是“戶外觀察+實踐”的特色課程。“碳索青年”志愿導師叮當貓引導大家觀察周圍自然環境,從樹葉的紋理、花朵的色彩中汲取靈感,然后動手制作屬于自己的自然名牌。“每一個名牌不僅是對某種植物的標識,更是我們與自然之間的一次對話,是對大自然美的記錄和尊重。”她解釋說。
參加活動的小朋友悅悅興奮地分享道:“我選擇了那棵最古老的橡樹作為我的創作對象,我用畫筆勾勒出它粗壯的樹干和繁茂的枝葉,還在名牌上寫下了它的學名和生態價值。當我將名牌掛在樹上時,仿佛是在向過往的行人介紹這位默默守護這片土地的‘老朋友’。”
每次的環境保護主題活動不僅讓參與者學會了如何識別和保護身邊的植物,更重要的是,它激發了大家對自然的熱愛和責任感。參與活動的青年志愿者也不由地分享到:“自然名牌就像是連接人與自然的橋梁,它讓我們意識到,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看見,被尊重。當我們用心去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時,就會發現,環保其實是一件既簡單又美好的事情。”
青年自導自演 以生態戲劇發出綠色呼喚
2024年8月27日晚,以生態環境保護為題材的舞臺劇《這刻……This Moment》登上中山市文化館劇場,吸引近150位觀眾到場“沉浸式”觀劇。碳索青年志愿團隊帶領熱衷綠色環保倡導工作的中山青年,利用暑假自導自演完成了一次精彩演出。
據介紹,該劇改編自名著《寂靜的春天》。故事講述了主人公蕾切爾·卡遜發現因過度使用化學藥品和肥料而導致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將給人類帶來災難。主人公自此開展了艱辛的“吶喊”,通過開展訴訟、寫作等方式,提醒人們應該加強環境保護。“這部劇以《這刻……This Moment》為名,就是為鼓勵大家以實際行動保護生態環境,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探索青年馮泳誼說,相較于傳統環保志愿服務形式,戲劇表演不僅擴展了受眾范圍,還能讓觀眾“沉浸式”體驗人類與自然共處時的復雜情感,“這是我們首次嘗試演繹生態戲劇。”馮泳誼說。
碳索青年用熱情和才華,成功地在舞臺上搭建起了一個傳遞綠色理念的橋梁。在15名青年演員中,有14名是大學生和中學生,還有一名是青年律師,他們都是通過公開渠道招募的業余演員。演出結束后,現場還舉行了演員分享環節,讓觀眾們近距離了解演員們背后的故事和演出心得,共同探討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做法。
武漢設計工程大學戲劇表演系二年級學生冼薪智在劇中飾演主角蕾切爾·卡遜。今年7月,冼薪智從微信公眾號上注意到演員招募信息。“起初,我只是期望通過本土戲劇表演累積舞臺經驗。然而,深入理解劇本內容后,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演繹角色,更是在為當下和未來的環境問題發聲,意義深遠。”冼薪智表示,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自己也會帶動身邊同學和朋友,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垃圾分類等環境話題,鼓勵更多人加入綠色生活的行列。
“《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我曾經看過,如今通過戲劇表演的形式再次演繹,感到巨大震撼,環境保護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表演者之一、青年律師鄧嘉威說,日后自己將在法律工作中向廣大企業家宣講好環保理念,做好環保普法工作,為守護好中山的碧水藍天貢獻一份力量。
“碳索青年”就像是一粒種子,在環保的土壤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在這個志愿者團隊里,每一位青年都是環保的使者,他們用行動不斷講述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故事。(作者系中山市綠飾文化創新中心環境教育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