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現(xiàn)
小莉是某重點高中的高三學生,17歲,獨生女,父母對她期望很高,小莉也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不僅成績優(yōu)異,還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除了學習,小莉幾乎沒有興趣愛好,朋友較少,性格內(nèi)向,既往無心理疾病史和嚴重軀體疾病史。
近一個月,小莉經(jīng)常感到焦慮、抑郁、煩躁、憤怒和沮喪,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低下;晚上難以入睡,情緒瀕臨崩潰。好在小莉沒有憋在心里,而是向她最信賴的英語老師求助。以下是她凌晨兩點寫給英語老師的書信的部分內(nèi)容。
敬愛的黃老師:
距離高考只有一百多天了,但是近一個月來,我白天渾渾噩噩地復習,大腦一片混沌;晚上躲在被子里哭,難以入眠。今晚更是如此!我快要崩潰了!黃老師,請您救救我!
不久前,一個朋友告訴我,班上那位長得很漂亮的女生看著我從講臺上走下來,對周圍的人說:“小莉越長越丑了,簡直丑得慘不忍睹。”當時我的眼淚就在眼睛里打轉(zhuǎn)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是很難受。每次看到那位漂亮女生,我總是會傷心、自卑!
…我小心翼翼地與人交往,生怕傷害到他們,卻老是被他們有意或無意的言語傷害;我不拒絕別人,是因為害怕自己被拒絕;我千方百計對別人好,是因為想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但這樣的我好累啊!
在學習上,我也很迷茫,尤其是期中考試前幾天,感覺什么都沒復習好。有人對我說:“你要是好好學,怎么可能考不上北大、清華?”可是,我現(xiàn)在每天一大半時間都耗費在調(diào)整情緒上,哪有精力發(fā)奮努力?
無人理解更是我心中的痛!在家里,父母總是在我耳邊嶗叨,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北大、清華,誰家的孩子獲得了保研資格我想安安靜靜地吃一頓飯都實現(xiàn)不了!我覺得我可能得了抑郁癥,想去看心理醫(yī)生,但又怕被當作異類。
黃老師,我該怎么辦???
心理評估
作為心理健康教師,我們首先要對小莉的心理狀況進行全面評估。
小莉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協(xié)調(diào)一致,不存在邏輯思維混亂或感知異常的情況;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較好的自知力,有主動求助的意識;未出現(xiàn)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問題(若是,教師應建議小莉去醫(yī)院就診)。
從信中可以看到,小莉表現(xiàn)出焦慮、抑郁、憤怒、沮喪和入睡困難等癥狀。從嚴重程度來看,雖然她的不良情緒持續(xù)時間達一個多月,學習效率有所下降,但這些反應均有明顯誘因。小莉的邏輯思維和社會功能并沒有受到嚴重影響,仍能較好地維持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因此可以判斷,小莉的問題是一般心理問題,屬于心理輔導的范疇。
原因分析
高中階段是人生的關鍵時期,也是多種心理問題的高發(fā)期。通過分析小莉的具體情況,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壓力來源,為后續(xù)的應對策
略提供依據(jù)。
1.學業(yè)壓力
小莉的壓力主要源于父母和周圍人的高期望。小莉成績優(yōu)異,高學歷的父母對她寄予厚望,周圍的人也認為她是“清華北大的料”。她對自己的學業(yè)要求也很高,導致她不敢有一點懈怠。但凡哪一次沒考好,她都會掉進自我懷疑的黑洞,陷入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中。
2.自我形象認知
小莉因為被班上一名漂亮的女生嘲笑“簡直丑得慘不忍睹”而難過,甚至產(chǎn)生羞恥感。羞恥感是焦慮情緒的核心特征之一,小莉因為外貌羞恥感而自我認同感較低,自尊水平下降,很容易誤解或者扭曲他人的意思,進一步陷入消極情緒中。
3.人際關系困擾
每個人都有愛與歸屬的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人感到溫暖,提高學習效率。小莉的消極情緒多半源于不擅長與同學朋友交往。比如,她“千方百計對別人好,是因為想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這說明小莉內(nèi)心深處其實十分不愿意討好別人,所以常常陷入委屈、生氣和疲憊的情緒中。
應對策略
小莉面臨的壓力和情緒困擾,在高中生中較為普遍。我們要幫助這樣的孩子找到有效的應對策略,直面學習和生活中的“暴風驟雨”,重新找回學習的動力。
1.志存高遠,專注過程
小莉在高考前陷入“白天渾渾噩噩,晚上躲在被子里哭,每天一大半的時間都用來調(diào)整情緒”的艱難處境。心理學上,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目的顫抖”,即由于做事過度用力或意念過于集中,反而會將平常可以輕松完成的事情搞砸。小莉需要及時調(diào)整狀態(tài),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從“瓦倫達心態(tài)”中走出來,即專注于過程而不去為結(jié)果而焦慮。心理學研究表明,專注會讓人產(chǎn)生滿足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小莉保持良好的考試心態(tài),發(fā)揮出正常水平。
2.改變認知,接納自我
有時候,焦慮、抑郁、無助、氣憤或沮喪等消極情緒總是在某一時刻相伴而來,但實際上,這些消極情緒都是由我們的想法或認知導致的,而且很多時候,這些想法或認知都是錯誤的。大量研究表明,只要認知改變了,我們的感受便會隨之改變,心理健康狀況也會有明顯改善。
一是接納自我。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基石就是接納真實的自己。小莉善解人意、樂于助人,卻常常感到很累、很生氣,為什么呢?有研究認為,沒有原則和底線的“善良”往往是焦慮的根源,因為這種“善良”其實是一種自我攻擊信念一討好他人的心理傾向。小莉總是在第一時間滿足別人的需求,盡管這個過程會讓她很不開心;面對不合理的要求,她也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忍氣吞聲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來維持表面的和諧。這種人際交往模式是不健康的。因此,小莉需要識別內(nèi)心深處的沖突,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展示真實的自己。同時,小莉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比如她自認為的“胖”和同學眼里的“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在外貌、身材、能力、個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自信的表現(xiàn),是完善自我的起點,也是增進個體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二是增加積極情緒。每個人都會有自我懷疑、看不到希望、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時刻,然而,只要我們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就能改變認知,從而改變自己的情緒。人在高興快樂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內(nèi)啡肽,使人的身體在生理上發(fā)生積極變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積極情緒,比如,用心去感受積極情緒,有意識地增加對他人的善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等。這不僅使人感到快樂與滿足,還能增強抗挫折能力,避免抑郁和焦慮。
3.加強鍛煉,改善飲食
合理運動不僅可以使身材變得健美,還有助于預防和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改善睡眠。此外,飲食對情緒具有顯著影響,培養(yǎng)健康的飲食習慣至關重要。多攝入蔬菜水果、奶制品、全谷物及大豆等食物,有助于降低焦慮和抑郁風險。
在心理健康老師的輔導和英語老師的配合下,小莉經(jīng)過自我調(diào)適,消極情緒緩解了很多,最終以穩(wěn)定的心態(tài)跨過了高考大關。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