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師,不好了!小竺和小熙打起來了!”一下課,小墨氣喘呼呼地沖進辦公室,焦急地向我報告。
小竺和小熙?平時那么文靜可愛的小女孩,怎么會打起來呢?我的心里猛地一緊,像是被什么東西輕輕敲了一下,頓時緊張起來。
“你知道她倆為什么動手嗎?”我追問。
“她們本來在圖書角擺書擺得好好的,小竺想把同學們經常看的書放在中間層,方便拿,小熙想把同一類書放在一起,方便找,她們說著說著就….”
上課鈴響了,我快步走向教室,一進門,只見同學們已經迅速回到座位,坐得端端正正,只有小竺和小熙站在圖書角旁,紅著臉,雙眼緊盯著對方,嘴里不停地爭辯著什么。周圍的空氣似乎凝固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等待著我的\"判決”。
我走到小竺和小熙面前,輕輕地拍了拍她們的肩膀:“小竺,小熙,我們先回座位,好嗎?杜老師知道你們現在都很激動,但解決問題不是靠爭執,更不是靠拳頭。\"她們雖然都乖乖回到了座位上,但我能感覺到,她們心里還是憋著火。
小竺、小熙爭執、動手的確不應該,但小竺想把同學們經常看的書擺在書架的中間層,方便個子矮的同學拿,小熙則想把同一類的書放一起,方便同學們找。她們的初心都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她們兩個人都堅持自己的想法,誰也不肯讓步。如果她們能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或許可以商量著來。
小竺和小熙的事情讓我想到了之前班上值日的同學,為擦黑板這件小事鬧得不歡而散。有的同學覺得直接用濕抹布擦得更干凈,有的同學則認為用黑板擦方便老師寫。其實,他們爭執的焦點并非誰對誰錯,而是立場不同,溝通不暢。他們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忽略了對方的立場和看問題的角度,因而產生了分歧。如何讓他們遇事能換位,凡事商量著來呢?孩子們都喜歡玩游戲,何不讓他們在游戲中領悟化解矛盾的方法呢?
“同學們,這節課杜老師想邀請大家玩一個小游戲。\"我對全班同學說。
“什么游戲呀?”同學們一聽要玩游戲,眼里閃爍著興奮的光,有的急著問是什么游戲,有的已經開始小聲討論起來。
“游戲的名字叫‘紙上口令’。大家先準備一張作業紙,然后跟隨我的指令折紙。請同學們在游戲過程中保持安靜,中途不許提問也不能交流。聽清楚要求了嗎?”
“聽清楚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準備好作業紙,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
“現在游戲開始:先對折,再對折,繼續對折,隨后撕下右上角,接著把紙旋轉180度,最后撕下左上角,展開紙。”
當所有的指令執行完畢,同學們驚訝地發現,自己手中的折紙和別人的不一樣。
“奇怪了,明明用的紙一樣,步驟也一樣,怎么結果就不一樣了呢?\"我故意賣了個關子。
這下,教室里可炸開了鍋,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因為我們對折的方向不一樣!”
“同學們撕的角大小也有差別!”
“旋轉的方向也不一樣!”
我笑著點點頭:“發現沒有,同樣一張紙,在同樣的指令下,每個人完成的折紙都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執行方式。那還有沒有另一種原因導致我們折紙不同呢?”
“杜老師,我覺得還有一種情況。”愛動腦筋的小樂高高舉起了小手。
“小樂,請你說。\"我微笑著請小樂發言。
“我覺得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您說‘先對折,再對折,繼續對折'時沒有說清楚,是橫著對折?豎著對折?還是斜著對折?”
小樂的回答似乎說到了同學們的心坎上,同學們紛紛點頭:“對對對,我就是不知道是怎么對折的。”
“沒錯,如果杜老師的指令清楚,可能就不會出現那么多不同的結果了。所以啊,發布指令的人如果沒有說清楚,聽指令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理解。”
“那折紙不一樣,是不是就代表同學們都折錯了呢?\"我繼續追問。
“沒有折錯,我們只是理解不同而已。”
“我也覺得沒錯,因為老師的指令不具體。”
“沒錯,就像這個折紙游戲一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和他人產生矛盾和分歧。這時候,我們需要意識到,別人的觀念可能只是跟我們的不一樣,但這并不代表彼此的想法是錯的。那么,生活中,當我們與他人產生矛盾和分歧的時候該怎么辦呢?”
同學們一下子來了精神,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想想自己有沒有詞不達意,引起別人的誤會。”
“可以多想想,是否自已沒注意到別人看問題的角度。”
“如果自己表達清楚了,還是和別人意見不統一,不要盲目否定別人的想法,因為別人的想法不一定是錯的。”
“當我們意見不統一,還可以商量。”
“如果意見不統一又協商不了,可以請老師同學來幫忙。”
“哭是沒有用的,爭吵也不能解決問題。”
“拳頭更不能解決問題。”
“是的,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你們看,就像這折紙一樣,\"我拿起一張未完成的折紙,輕輕展開,“每個人對折紙的理解、折疊的方式甚至聽到的口令都可能不同,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中一種是絕對正確的,另一種是絕對錯誤的。在人際交往中也一樣。我們難免會遇到分歧或誤會,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和理性。我們可以先反思自己,看看是否表達清晰,是否考慮周全。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見,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如果反復溝通之后還是無法達成一致呢?”小澤笑嘻嘻地問。
“當我們盡力溝通后仍然無法達成一致,那么商量和妥協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尋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或者尋求第三方幫助,比如老師或同學。記住,爭吵和拳頭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它們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這時,小竺和小熙先前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了。
下課了,還沒等我調解,小竺便主動走到小熙跟前,跟她輕輕說了幾句話。小熙聽后,臉上的表情漸漸柔和,隨即拉起了小竺的手,兩人相視一笑,之前的不快瞬間煙消云散。就這樣,兩人一塊兒走到圖書角前擺放圖書。
或許在未來的日子里,同學們還會遇到許多類似小竺和小熙這樣的爭執與摩擦,但我深信,今天的“紙上口令”游戲,能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一條尋求和解與解決問題的新路徑。(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常劉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