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這種情況:有些人一天要排便好幾次,剛吃完飯就得往廁所跑,一起床也得去,肚子著涼了要去,受熱了還是要去。而且,這事兒還不能想,只要腦子里冒出排便的念頭,就感覺非去廁所不可。有人會說,這就是心理作用,想太多了,不去想就不用去廁所,根本沒什么大問題。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不是,這是一種疾病,名叫腸易激綜合征(IBS)。
一、什么是腸胃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是消化系統常見的功能性疾病。該病無法通過常規檢查發現器質性病變或生化指標異常。不過,根據經驗,其主要和結直腸、腦組織的功能有關。腸易激綜合征的主要癥狀包括腹痛反復發作,排便不規律,排便習慣變差。在高壓力、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該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
腸易激綜合征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分別是以腹瀉為主的類型(IBS-D)、以便秘為主的類型(IBS-C)、多種類型混合的類型(IBS-M),以及沒有特定表現的類型(IBS-U)。其中,出現腹瀉患者的比例最高,而腹瀉也是患者最關注的問題。
二、如何解釋腸易激綜合征
“腸-腦軸”理論是運用現代研究成果分析疾病機制的一種手段,它能很好地解釋為什么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常常伴有思慮過度、精神焦慮的情況,尤其是一緊張就想上廁所,這種情緒問題甚至可能成為主要的致病因素。
“腸-腦軸”是腸道與大腦之間通過神經、內分泌和免疫機制進行雙向交流的通路。如果腸-腦軸信號通路的環節出現異常,就很容易誘發腸易激綜合征。目前發現,腦腸肽很可能是腸-腦軸的關鍵物質,一旦腦腸肽的含量和組成成分發生變化,就可能引發腸易激綜合征等相關癥狀。
腦腸肽中有一種物質——5-羥色胺(5-HT)。如果它的含量突然高于正常水平,就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腸道疾病,需要及時進行干預治療。如果干預不及時,將會影響治療效果,疾病可能會轉為慢性。
中醫認為,腦是五臟六腑之首,它影響著五臟六腑的功能,同時也依賴五臟六腑的滋養。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與人體的肝臟和脾臟密切相關,通常表現為肝氣不疏及肝火旺盛。肝氣過旺不僅會影響人的情志,還會抑制脾臟的功能。
情志失調會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功能,干擾新陳代謝和腸道內環境。脾臟功能受到抑制后,人體免疫力會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又會引發免疫炎癥反應,進而損傷腸道黏膜,誘發腹瀉和腹痛。
三、腸易激綜合征應該如何治療
目前,腸易激綜合征的病理機制還不完全明確,因此西醫在治療方法上并不統一。從臨床經驗來看,多種因素都可能誘發腸易激綜合征,主要涉及內臟敏感性、腸道微生態、腸黏膜通透性、腸道炎癥、心理因素等,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常用的對癥治療藥物有解痙劑、正瀉劑、調節腸道微生態制劑以及調節心態的藥物等。但這些藥物的治療效果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有時甚至起不到治療作用,這不僅給患者帶來諸多顧慮,還可能刺激病情發展。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人,人們發現中醫藥在治療腸易激綜合征及其聯合病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治療效果不斷提升,作用機制也日益完善。因此,在臨床治療中,中醫治療越來越受到推崇。中醫藥在預防和治療復雜慢性疾病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它通過多成分、多通路、多靶點進行調控,不僅不良反應少,還能發揮全身綜合治療的作用。
四、中醫如何辨證論治腸易激綜合征
在中醫里,并沒有“腸易激綜合征”這個病名,它屬于“泄瀉病”的范疇。中醫臨床認為,外感濕邪、飲食不節、久病體虛、情志失調等是導致該病的主要因素。針對這些病癥,中醫可以進行對癥治療和全身調理。其中,濕邪結合脾虛是最常見的致病因素。

參苓白術散是治療脾虛泄瀉的經典方劑,也是現代中醫診療共識中推薦使用的方劑。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人參、茯苓、白術、山藥、白扁豆、蓮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組成,具有健脾滲濕與行氣和胃的功效,可以增強免疫力,修復腸道黏膜,同時還能發揮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不過,具體的治療方案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體質進行辨證論治,隨方加減。對于肝郁脾虛的患者,需要加用疏肝理氣的藥物,如柴胡、白芍等;脾虛兼腎虛的患者,則需要重用補益腎陽的藥物,如杜仲、菟絲子等;心脾兩虛且伴有失眠癥狀的患者,需要加用養心助眠的藥物,如酸棗仁、丹參等。患者千萬不能自行選藥,一定要遵照醫囑。
五、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日常保健
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需要及時治療,而潛在患者更要提早預防和保健,這與中醫“治未病”的理論相契合。那么,哪些人屬于潛在患者呢?其實,那些飲食不規律,工作強度大,有家族病史,生活環境不佳,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都屬于潛在患者群體。針對這些情況,日常保健需要“對癥下藥”。
首先,要改變生活習慣。飲食方面,一定要規律、適度,避免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如燒烤、火鍋、海鮮等。每天都應攝入肉、蛋、奶、蔬菜、水果,保證飲食多樣性,但要注意不能過量。此外,要保持適當運動,避免久坐。適當的有氧運動有助于腸道規律性蠕動和排便,可以防止宿便加重腸道炎癥。不過,運動也不能過量,如果不是以健身為目的,過度運動反而可能誘發腹瀉,讓人產生疲憊感。
其次,要合理安排工作。這有助于調節思想的緊張度,改善腸道機能。睡眠也要規律,熬夜可能會導致五更泄瀉,或者出現先便秘后腹瀉的癥狀。學會短暫放空思緒,這對于調節情志很有幫助。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有了便意要及時排便,不要因為懶惰或者有思想壓力而憋著。
最后,可以借助中醫藥進行預防。比如補脾,增強人的免疫力;疏肝,調暢氣機;補腎陽,預防陽虛泄瀉。此外,還可以服用一些健腦和調節微生物群的中藥,有助于預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