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春蘇
主管藥師,首屆青年后備人才。研究方向為藥物分析學,臨床藥學。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委會委員。曾發表多篇藥學科普文章,專注于把合理用藥知識傳遞給大眾,用心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黃斑病變是危害視力健康的“隱形殺手”,估計到2040年,全球患病人數將達2.88億。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是黃斑病變的主要類型,可分為干性黃斑變性和濕性黃斑變性。干性黃斑變性(萎縮型/非滲出型)以黃斑區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萎縮及玻璃膜疣形成為特征,進展緩慢。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療方法,主要通過補充抗氧化劑和維生素等輔助治療延緩病情發展。濕性黃斑變性(滲出型/盤狀型)則更為嚴重。其發病是因為視網膜下有新生血管形成,這些異常的新生血管容易發生滲漏和出血,導致黃斑區水腫、滲出。患者會突然出現視力急劇下降、視物變形、中心暗點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視力會迅速喪失。
因此,濕性黃斑變性是目前治療的重點。在與黃斑病變的對抗中,正確用藥是保持視力大門“開啟”的關鍵。下面我們將深入探討黃斑病變的藥物治療,解讀正確用藥的要點。
一、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
在濕性黃斑病變中,異常新生血管是導致視力受損的重要原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過度表達會刺激新生血管大量生成,這些新生血管管壁薄弱,容易滲漏、出血,從而導致黃斑區水腫和滲出,嚴重影響視力。抗VEGF藥物通過玻璃體腔內注射遞送,是治療滲出性新生血管性AMD的一線治療手段。它們就像精準的“分子剪刀”,能特異性地與VEGF結合,阻斷其生物活性,從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長,減輕黃斑區水腫,為視力恢復創造條件。
目前臨床常用的抗VEGF藥物包括雷珠單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等。這些藥物通常采用玻璃體腔內注射給藥,初始治療一般每月注射1次,連續3\~5次,目的是快速控制病情。誘導期后,根據患者病情、視力變化及眼底檢查結果,再決定后續注射間隔。
需要注意的是,玻璃體腔內注射屬于有創操作,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眼內感染是最嚴重的并發癥,一旦發生,可能嚴重損害視力。因此,患者需按醫囑在注射前后使用抗菌藥物滴眼液,以降低感染風險。注射過程中或注射后還可能發生少量出血,但多數出血量少且可自行吸收。患者在治療后要密切關注眼部情況,若出現眼痛及視力急劇下降等異常,應立即就醫。
二、抗氧化劑和維生素
對于干性黃斑病變,補充營養(抗氧化劑、w-3脂肪酸、葉黃素、玉米黃質、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提取物等)是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隨著年齡增長和外界環境影響,視網膜細胞會受到大量自由基的攻擊,加速黃斑病變的進程。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等抗氧化劑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視網膜細胞的損傷。鋅等微量元素參與視網膜細胞代謝,可以維持黃斑區的正常功能。
目前,常見治療干性黃斑病變的藥物是含多種抗氧化劑和微量元素的復方制劑。這些藥物需長期服用,因為它們的作用是持續提供抗氧化和營養支持,延緩病情發展。
三、糖皮質激素
在伴有炎癥的黃斑病變中,如葡萄膜炎相關的黃斑水腫,炎癥反應會嚴重損害黃斑區細胞和組織。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癥細胞的聚集和活化,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從而減輕炎癥對黃斑區的損害。同時,它還能調節免疫反應,抑制免疫細胞攻擊視網膜組織,緩解黃斑水腫,改善視力。
糖皮質激素分為局部用藥和全身用藥。局部用藥包括滴眼液和眼膏,適用于輕度黃斑水腫或炎癥。例如,醋酸潑尼松龍滴眼液每4小時滴眼1次,根據病情逐漸減量。全身用藥適用于嚴重炎癥反應,如口服潑尼松或靜脈注射甲潑尼龍。口服潑尼松的初始劑量一般為1~2mg/(kg?d) ,連續使用數周,然后逐漸減量;靜脈注射甲潑尼龍的劑量和療程則根據病情而定。
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效果顯著,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帶來不良反應。例如,它可能引起眼壓升高,增加青光眼的發生風險;還可能導致白內障,影響視力;長期大量口服糖皮質激素還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因此,使用過程中,患者需密切監測眼壓,若出現眼脹、視力模糊、眼痛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告知醫生。

四、其他藥物
對于患有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CR)的病人,碳酸酐酶抑制劑可減少碳酸酐酶活性,從而減少房水生成,使眼壓下降。常用藥物如乙酰唑胺,一般通過口服給藥。但是,患者服藥后可能出現肢體麻木、胃腸道不適、腎臟反應、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因此,患者在用藥期間需注意觀察,若出現不適,應及時就醫。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劑可能是一種治療CSCR的新選擇。
一些中藥在黃斑病變的治療中也有應用,如參苓白術丸、和血明目片、止血祛瘀明目片、二陳丸、八珍丸、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等。這些中藥具有活血化癖和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可輔助治療黃斑病變。中藥治療需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個體化用藥。患者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不要自行用藥,以免影響療效或出現不良反應。
五、寫在最后
黃斑病變的治療是一場持久戰,正確用藥是這場戰斗中的有力武器。患者要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密切關注用藥反應,定期復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藥物療效,擁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