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5-0130-03
在過去,我國許多禽業養殖場為提升疾病防治效果,大量使用抗生素。然而,隨著抗生素使用量的不斷攀升,蛋雞體內耐藥菌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導致蛋雞的耐藥性逐漸增強,甚至出現了超級細菌。這不僅破壞了蛋雞機體腸道內正常的菌群平衡,降低了機體抵抗力,而且家畜排泄物中的抗生素還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禽業養殖場急需推廣減抗養殖技術。
減抗養殖技術,簡單來說便是降低抗生素的用量,減少藥物殘留,致力于增強雞群的免疫力,并通過改善養殖空間,優化飼養環境,增加蛋雞的生產性能,具體措施可分為以下幾點。
1選擇優質雞苗
養殖人員著手養殖蛋雞前,應提前做好市場調查,充分了解市場需求,選擇合適的蛋雞品種。例如,褐殼蛋雞,因蛋殼顏色呈褐色而得名,具有產蛋率高、雞蛋品質優良、環境適應能力強、易于管理、飼養成本低等優點,是養殖戶的優選品種之一。在啟東地區,褐殼蛋雞養殖技術已相當成熟。在實際挑選雞苗時,養殖人員要預先了解雞場的飼養管理水平,梳理過往疫病發生情況。仔細觀察雛雞的精神狀態和采食情況,判斷其是否存在精神萎靡等異常現象[1]。還可以通過夜晚聆聽健康雛雞的叫聲,是否清脆有力,初步判斷其健康狀況;觸摸雛雞腹部,感受其掙扎力度,以此評估雛雞健康與否。
2建立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養殖場的建設選址至關重要。應選擇地勢較高、陽光充足的區域,且與居民區保持適當距離,同時與交通主干道相連通。養殖場最好位于居民區的下風區,這樣既能避免對居民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又能利用良好的通風條件減少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此外,養殖場布局應該合理,將生活區、生產區、污道等區域進行嚴格劃分,設置有效的隔離設施,減少不同區域之間的交叉污染。
強化雞場的安全防控工作。對入場的“人、車、物”等制定詳細的消毒流程,并嚴格執行。定期對雞舍、養殖設備、工具等進行全面消毒,可選用合適的消毒劑,如過氧乙酸、戊二醛等,按照規定的濃度和方法進行噴灑、浸泡或熏蒸消毒。避免長期使用單一消毒藥物而影響消毒效果。
建議優先選用刺激性較小的聚維酮碘、碘伏、過硫酸氫鉀復合物等消毒制劑,將其配制成 0.5%~1% 的溶液進行噴霧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藥量控制在 20~30mL ,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帶雞消毒[2]。注意要做好消毒記錄,對消毒效果進行跟蹤驗證,確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3加強飼養管理
3.1優化生產計劃
推行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避免不同批次雞群之間的交叉感染。這種模式可以使雞群在相對統一的環境下生長,便于管理和防疫,同時有利于提高雞群的免疫抗體水平一致性,增強整體抗病能力。
3.2改善雞舍環境:
3.2.1溫濕度蛋雞適宜的生長溫度一般為
,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如安裝濕簾、風機等設備,將雞舍溫度控制在30℃以下;冬季則要加強保暖工作,避免雞舍出現溫度過低的情況。舍內濕度應保持在 60% 左右,過高或過低的濕度都可能影響蛋雞的健康和生產性能。通過安裝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雞舍內的溫濕度變化,并根據監測數據自動調節通風設備和加濕、除濕裝置,實現溫濕度的精準控制[3]。
3.2.2通風良好的通風可以有效降低雞舍內粉塵、有害氣體(如氨氣、硫化氫等)的濃度,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采用橫縱向交叉通風模式,再橫向及縱向凈道端安裝濕簾,縱向污道端安裝負壓風機,根據雞舍內空氣質量和溫度情況,合理調節風機的開啟數量和風速。同時,可將飼料的錘片粉碎工藝改進為輥壓粉碎工藝,減少飼料粉塵的產生;在飼料配方中添加植物油脂,吸附飼料中的粉塵,進一步降低雞舍內粉塵濃度。
3.2.3光照合理的光照時間和強度對蛋雞的生長和產蛋性能有著重要影響。育雛期可適當增加光照時間,促進雛雞的生長發育;進入產蛋期后,逐漸增加光照時間至 16h/ 天左右。
3.2.4飼料選擇營養均衡、質量可靠的飼料,確保蛋雞獲得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同時,要注意飼料的原料質量,避免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防止霉菌毒素對蛋雞健康的危害。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微生態制劑、植物提取物、有機酸等功能性添加劑,改善蛋雞的腸道微生態環境,增強機體免疫力。
使用中草藥添加劑、微生態制劑等替代抗生素,提升蛋雞的抵抗力。中草藥添加劑的主要特點在于毒副作用小、無藥殘,能夠切實增強雞群的免疫力。如杜仲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綠原酸,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藥理作用。淫羊藿提取物具有補腎、祛風濕等功效,能夠抑制葡萄球菌,促進機體代謝。同時也能促進細胞因子的分泌,幫助機體抵御病原體的入侵。但要注意,淫羊藿提取物的抗菌譜較為狹窄,缺少臨床樣本驗證,因此在替代抗生素方面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微生態制劑是一類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動及其代謝產物的制劑,能夠調節機體微生態平衡,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促進機體健康等目的,如益生菌制劑、合成元制劑。將這些微生態制劑作為抗生素替代品,可增強蛋雞生產性能,改善飼料的利用率,降低蛋雞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3.2.5飲水潔凈的飲用水是保障蛋雞健康的關鍵所在。采用凈化水設備對蛋雞的飲用水進行處理,去除水中的微生物、雜質和有害物質,降低因水質問題引發細菌性疾病的風險。定期對飲水系統進行清洗和消毒,確保飲水的衛生安全。
3.2.6病死雞無害化處理每天及時將病死雞挑出,密閉送至畜禽無害化處理公司集中處理,嚴禁隨意丟棄或出售,避免病死雞污染雞場環境,傳播病原體。
4注重預防免疫
根據本場的實際情況,如雞群的品種、年齡、養殖環境、疫病流行特點等,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選擇品質優良、穩定高效的疫苗,并嚴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說明進行接種,確保免疫效果。定期對雞群的抗體水平進行檢測,每月至少檢測2次,根據抗體檢測結果及時調整免疫計劃,加強免疫接種,提高雞群的免疫力。除此之外,對于受到禽流感威脅的蛋雞,還要及時接種禽流感多價滅活疫苗,并在300日齡時追加一次。同時為保障預防免疫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雞群的健康水平,避免出現應激現象,還要在飲水中添加適量免疫增強藥物[4]。
除此之外,養殖人員也可采取信息化技術、數字化設備,在養殖場建立動態管理系統,用于實時監控蛋雞的生長進程,關注蛋雞的不良反應與異常行為,從而及時找出問題形成的原因,從源頭上扼殺風險隱患的形成。至于養殖人員本身,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豐富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積極參考成功的現代化養殖模式,建立完善的養殖檔案,一旦出現疫情,應第一時間上報主管部門,開展隔離封鎖[5]
綜上所述,蛋雞減抗養殖技術是蛋雞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生態環保、推動蛋雞養殖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選擇優質雞苗、建立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加強飼養管理及注重預防免疫等措施,可有效降低養殖過程中抗生素的使用量。未來蛋雞減抗養殖技術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發展,推動蛋雞養殖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任利樞.“無抗減抗\"背景下的蛋雞健康養殖要點[J].家禽科學,2024,46(6):104-107.
[2]楊晶.規模化蛋雞養殖中疾病預防及飼養管理[J].吉林畜牧獸醫,2025,46(2):61-63.
[3]楊占江,王明月.集約化蛋雞養殖場中智能養殖技術的應用[J].養殖與飼料,2025,24(3):44-46.
[4]白玉惠,李霆.蛋雞抗菌藥使用減量化養殖中的全鏈條綜合措施[J].中國獸藥雜志,2023,57(12):34-40.
[5]任巍崢.蛋雞養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可行性建議[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12):92-93.
[6]任鈺峰.蛋雞減抗養殖關鍵技術[J].家禽科學,2023,45(8):29-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