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學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標強調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轉變教學理念,要求教師通過創新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但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雖然很多學校在實際教學中都在向新課標靠攏,但能完全跳出傳統教學,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卻寥寥無幾.而且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并非只與學生個體有關,教學方式也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跳出傳統教學模式,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新課標與初中數學教學
1. 1 新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數學教學的重要綱領性文件,該文件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新課標當中對數學教學的綱領進行了指導,強調數學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知識傳授上,不能讓學生只注重對公式定理進行死記硬背,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語言和數學方法,讓學生通過數學視角來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1].從細致要求來看,新課標要求在數學教學中能通過融合跨學科知識以及應用信息技術等方式來推動數學教育變革,利用數學軟件等工具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并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2.此外,新課標還特別強調教學設計要以單元整體設計為主,應注重將數學知識和核心素養進行整合與發展.可見新課標的標準反映了當前教育理念的轉變,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創新.
1. 2 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教學的要求
新課標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學中需呈現出系統性和綜合性特征.一方面,教學設計不能再和以往一樣以單一的課時為單位,而是應當注重進行單元整體設計,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且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3].另一方面,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關心教學進度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應該著重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情況,特別是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新課標當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所以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具探究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除了以上兩點,新課標還要求數學教學不能繼續沿用傳統的講課形式,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多媒體設備以及云教學平臺,所以教師還需要具備合理運用數學專用軟件和在線學習平臺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多種學習環境中利用更為全面的學習資料來進行學習,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
2 初中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本文綜合參考了多篇相關的實地調查文獻,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總結了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2.1 抽象概念難以具象化
初中數學教學不同于小學,在七年級的過渡中便涉及了許多抽象的數學概念知識,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理解難度.但學生是否能有效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和教學方式有關,從當下的教學情況來看,大多數課堂都難以將這些抽象的概念直觀地呈現出來,或者說一些抽象知識難以讓學生對號入座到具體的應用場景,導致學生難以從實際生活中找到與之對應的實例,從而使得他們對這些概念的理解不透徹.
本文梳理了初中數學(人教版2022)的相關教材內容.比如七年級的圖形問題、平行線問題、三角形問題;八年級的一次函數、整式加減以及二次函數等內容,學生面對函數、方程、圖象等抽象概念時,往往難以直觀地去理解這些內容,如圖形相關內容中涉及的旋轉、展開等問題.此外,平面直角坐標系、一次函數的圖象以及三角形的全等條件等內容,都高度依賴抽象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圖形理解能力.這些概念對于剛進人初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說,若沒有直觀的演示,容易產生認知障礙,對那些空間想象能力弱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就更為困難.尤其是在學習與幾何有關的內容(如全等三角形、軸對稱、旋轉等)時,大多學生都難以將平面圖形的性質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導致他們無法準確地把握這些幾何知識的本質.
而且當前有調查研究表明,學生對數學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與他們的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密切相關.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認知發展的關鍵期,這些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還尚在發展過程中,所以想要這類學生能迅速把握抽象的數學概念也不太現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通過具體實例和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理解,學生就難以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
2.2 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課堂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整體的課堂形式仍舊是講授法,即教師通過講解、板書、做習題等方式傳授知識,至多使用PTT等課件輔助教學.這種方式是缺乏互動性和創新性的,整體的課堂參與度也不會太高,難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從初中的教材目錄也可以看出,從七年級至九年級的數學課程中,內容會逐漸變得抽象,整體難度也在不斷加大,如果沿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教師的講授效果會不斷降低,因為隨著學習的深人,知識的學習越來越依賴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但目前許多課堂教學缺乏足夠的互動和實際應用,導致學生整體的學習動力不足.比如在學習函數、方程和幾何知識時,學生常常會陷入枯燥的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當中.缺乏生動的實際案例和互動環節,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害怕”心理,甚至認為數學僅僅是一個需要“死記硬背”的學科.因此,如果缺乏具有創新性且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學生便難以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實際意義,導致教學效果難以提升.
3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建議
3.1 應用可視化教學工具
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抽象概念難以具象化”的問題,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可視化教學工具,將教材中那些抽象的數學概念以更加直觀、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視化工具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具體地感知數學中的各種圖形、函數、方程等概念,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幫助學生從具體的圖形和數據中發現數學規律.
若要將可視化帶入初中數學的課堂當中,首要的一點便是得先將相關的信息技術軟件應用起來.一來現代教育主要發展趨勢就是信息技術教學.二來在一些抽象教學中,如幾何教學、函數等,應用相應的信息技術軟件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圖形和動畫,以此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以GeoGebra為例,該軟件不僅能生成幾何圖形,還可以實時演示一些幾何圖形的變換和運動過程,在這個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對幾何關系的直觀理解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而且GeoGebra的互動性比較強,能讓學生自行上手操作,以此來探索和發現相應的數學規律,也能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除了GeoGebra,其他如CabriGeometry、Desmos等數學軟件也可以有效輔助數學可視化教學.這些軟件也都能夠動態的展示函數的變化、幾何圖形的變化等,也具有旋轉和縮放等功能,可讓學生能夠直觀地去體會這些抽象概念,以此來加深學生對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適當的工具.只有合適的信息技術軟件才能夠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支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可視化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軟件能夠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3.2 采用項自式或專題式等新型教學方式
針對“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學校應當支持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比如采用當前研究較為豐富的項目式教學或者專題式教學等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興趣.這些教學方式都注重讓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去解決相應問題,并且通過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活動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項目,比如“家庭裝修預算”或“學校運動會規劃”.這些項目可以涉及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學生需要運用相應的數學知識(如比例、函數、幾何等)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比如在進行“家庭裝修預算”項目時,學生不僅需要學會如何計算房屋面積、裝修費用,還需要運用圖形和空間想象能力進行設計和規劃,從而在實踐中深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而且項目式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看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避免枯燥的死記硬背.
專題式教學則是指教師可以將數學內容分為若干專題,每個專題圍繞一個具體的數學問題或現象來進行深人的探討.
例如在學習“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這一專題時,可以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導學生進行數據收集、統計和分析,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專題學習的實際價值,然后在此基礎上將學習內容逐步擴展到更復雜的知識點.在課堂活動的設計上,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以此跳出傳統枯燥的講授式教學,給予學生新穎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些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此類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自主探究解決方案.
此外,在項目或專題式學習中,還可以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跨學科整合.例如,在學習數學中的幾何知識時,可以結合物理學中的力學問題,探索如何用數學模型描述物體的運動軌跡.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能掌握數學的基本概念,還能夠理解數學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但這些教學模式并非能直接應用于課堂,一方面需要學校支持,進行整體規劃,二來需要教師多查看相應的文獻報告,借鑒成功開展過此類教學模式的學校的教學經驗.盲自展開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不論是項目教學還是專題式教學,其最終的目標并不是讓學生完成這個項目或者是任務,而是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相關知識,培養相應的思維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對學生而言,不同的教學方法所起到的學習效果也是不同的,引入可視化教學工具和新型教學模式,能夠有效解決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靈活應用這些策略,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家.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引入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5(6):77—79.
[2]公艷艷.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深度學習的實踐策略探析[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5(2):101—103.
[3]陳小紅.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5(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