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單向傳輸知識的現狀,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新課改背景下,單純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切實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而教學中,通過構建導學互動課堂,能夠充分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并使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1初中數學教學中構建導學互動課堂的優勢
1. 1 環節緊湊,結構清晰
傳統教學模式下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往往未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合理且明確的劃分,而構建導學互動課堂,極大地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枷鎖,可圍繞教學環節與教學實踐進行科學規劃,并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一般而言,導學互動課堂中主要包括自主預習、合作互動等教學環節,全程有著明顯的理論化、結構化特點.教師在此課堂教學模式下,要圍繞“前提基礎”“教學重難點”“鞏固提升”等內容著手開展各項教學活動.課程開始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導學任務作為抓手開展預習;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學習各項知識點1.可見,導學互動課堂下,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十分緊湊,課程結構相對清晰,有助于課程教學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
1. 2 以生為本,突出主體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要凸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對此,教師要樹立“生本思想”,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創新,合理應用導學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水平等實際情況相結合,做好各項教學準備工作,為學生建立起具有較高吸引力的課堂,讓學生在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效.此外,導學互動課堂模式下,學生接受知識會更加積極、主動.由此,進一步凸顯出“以學為重,以導為宜”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日常學習之中,以導學活動為方向,并在問題的指引下開展自主學習與探究活動,讓學習過程更加富有創新性.同時,教師角色變得更加豐富,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更是教學的傾聽者與參與者.可見,導學活動課堂教學模式更加注重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營造了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
2初中數學教學中導學互動課堂的構建策略 2.1依托教材,深度挖掘,細化教學目標
為了構建導學互動課堂,教師要依托數學教材,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深人挖掘,將其中每一部分知識點存在的內在關聯進行梳理與明確,并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制定與優化各個教學階段中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北師大版初中數學過程中,教師要理解與掌握教學整體結構、各個單元課程內容及其特點,并深人分析各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將教學自標細化成各個小自標.如此不僅有利于教師課堂講解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而且對于學生高效理解與掌握各個知識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2」.
例如 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教學為例,教師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應對教材內容了然于心,這不僅包括要全面掌握運算規則,更是要對各知識點背后蘊藏的數學邏輯及其在具體應用中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為構建導學互動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成效,實際教學期間,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認真仔細地研讀教材內容,對“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在整個章節中的重要地位進行分析,正確認識到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從單一加法、減法的運算模式中順利轉向混合運算.借助對各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教師可以明確教學重難點問題,比如理解正負數的概念、掌握有理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律以及其在混合運算之中的具體運用.第二,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進一步的細化.該過程中,教師應對宏觀的教學目標進行分解,使其以不同的小目標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些小目標不僅涉及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學習技能,如能夠掌握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同時也包括過程與方法的指導,比如通過創建情境讓學生能夠學會對各個數學知識點進行具體應用.并且,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認真、嚴謹的態度.第三,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期間,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應用生活案例,如購物找零、溫度變化等,從而將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知識順勢引入課堂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究欲.課堂探究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究,通過合作與交流,強化對運算規則的理解與記憶.其間,教師則需要發揮自身的作用,在合適的時機介入學生的討論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在學習與探究中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
2.2 巧妙提問數學問題,活躍學生思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構建導學互動課堂,教師要善于應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點燃學習熱情;教師還要借助于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豐富學習資源,使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進一步拓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與掌握知識點,并對問題內涵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高效學習,教師要將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學習需求相結合,對問題的難易度進行合理把控,而一些開放性問題因其具有靈活性大、適應性強、答案多樣性、主觀性強等特點而受到了很多教師的青睞[3.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提問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進行互動與交流,活躍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使其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數學問題.同時,教師還需要把握好追問、設問、探問的時機,讓學生在科學的引導中深人地思考數學問題,從而確保互動成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此外,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以及其具體學習情況進行觀察,并將之與學生學習中的具體反應相結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抓準提問時機,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10有理數的乘方”這部分內容期間,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學習興趣,設計富有趣味化的問題,讓學生基于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其間,教師可以將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引入課堂之中,如很多初中學生玩過的五子棋或象棋等內容,以此激發學生共鳴,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師將棋盤中的奧秘作為抓手,開展教學設計工作,同時,提問下列問題:“假設將一枚棋子放入棋盤的第一個方格之中,在第二個方格中放入兩枚棋子,以此類推,每個方格中的棋子都要比上一個方格中多一倍.那么,在25個方格中要放入多少枚棋子?”在課堂中提問生動有趣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欲,使學生能夠精力高度集中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并應用現有知識體系解決教師提問的各項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圍繞教學目標,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經典性的問題進行提問,并突出教學重難點問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中始終保持高漲的熱情,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斷提升數學學習能力與水平.
2.3設置分組討論任務,開展互助學習
在課堂伊始,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已經初步了解了數學知識,腦海中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并在學習中也發現了一些難點問題.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學生自學的效果也迥然不同.為了構建導學互動課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4].
例如 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章“2探索直線的平行條件”為例,課堂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自學的時間.學生完成自學之后,教師可以設置小組討論任務:請大家在各自的學習小組內,展示自己的導綱,并在組內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圍繞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著解決碰到的難題.提出該任務后,教師要在課堂中預留出充足的時間以供學生討論,并指定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討論期間,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組內成員結合導綱中有關內容進行講述.假設某位成員講解得不夠清楚、明白,組內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補充講解.如某個小組內的一位組員在對平行線進行繪制期間,未將直尺、三角尺的重要作用清晰地講述出來.對此,其他組內成員可以充分應用自身所積累的知識點,做好補充:“利用三角尺能夠使 ∠1 和 ∠2 一直保持相等的狀態.而通過應用直尺則可保證 ∠1 和 ∠2 二者保持同位角關系”.該組員一邊補充講解,一邊應用三角尺和直尺進行演示,以此驗證自己的表述.小組討論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通過互相幫助、取長補短,能夠自主解決自學中遇到的部分難題,增強自學認知.同時,這還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4 反饋訓練,強化實踐鞏固
在構建導學互動課堂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開展反饋訓練.一般來說,該環節主要涉及課堂訓練與反饋指導兩大部分.在開展反饋訓練期間,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分層練習,同時通過導綱將各個練習內容展現給學生.在學生參與練習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問題解決情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指導,以此進一步鞏固學生課堂所學內容,提高學習質量與效果.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一章\"整式的乘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基于學生個體差異,分層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題,并制作了“多項式乘以多項式”導綱,如圖1所示.

學生在教師制作的導綱下,對練習題進行自主選擇,開展課堂練習.在對各個練習題進行逐步攻破的過程中,學生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思考,并調動起腦海中已經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多項式乘以多項式運算訓練.在參與訓練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題,學生要及時地做好記錄.練習結束后,教師要及時開展反饋活動,結合問題難易度選擇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回答不同的問題.學生作答期間,不能僅將問題答案直接說出,而是需要闡明解題方法以及其中包含的數學道理.之后,教師再結合學生作答情況進行適當的指導與點評.通過開展反饋訓練,學生能對課堂所學內容進行鞏固,進一步增強對知識的理解,使數學運算能力得到切實提升.
3結語
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期間,要與時俱進,強化創新,積極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構建導學互動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強化師生、生生互動,從而使學生能夠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架構,并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預期目標.構建導學互動課堂,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尋問題解決方案,使導學互動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助力初中數學的教學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祁兵.“導學互動”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21):83—85.
[2]萬曉斌.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學周刊,2023(6):46-48.
[3」張義.“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數學,2023(2):89-90.
[4]張鳳海.導學互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