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第一天是勞動節,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共同節日,于1889年在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上被確定。但其實,中國幾千年來就過著勞動節了。《帝王世紀》說:在每年“天雨粟”的農歷二月二日,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伏羲、神農都會親自下田“耕而種之”,全體部落成員也隨之耕播勞作。《史記》則記錄了周武王將二月二日定名為“春龍節”,在舉行慶典后效仿伏羲、神農諸先皇親率文武百官到田地躬耕的事跡。從唐朝開始,二月二被正式定為“耕事節”“勞農節”,皇帝要率百官出宮到田里耕地、松土,反映中國古人對“勞動節\"的尊重。勞動,刻在華夏子孫的骨子里,在祖先勤勞的勞作中,才有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
在新時代,辛勤勞動不僅構筑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也鑄就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奮斗在忙碌的生產線,高質量發展涌動澎湃活力;攻關在日新月異的科技前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實現…本期“人文聚焦”,我們記錄了3位女性用勞動成就夢想的故事。
五月,勞動者芬芳的節日。致敬勞動者,面對風雨,無畏無懼。